昭莫多戰役中,為什麼說噶爾丹不僅僅輸在軍力,更是輸在人心

在交戰之中,噶爾丹在漠北以逸待勞,形勢原為有利;清軍勞師遠襲,形勢原本不利。反觀噶爾丹,則兵力不足萬人人。考慮到費揚古應該有誇大的成分以邀戰功,所以噶爾丹的軍隊應該不過萬。

昭莫多之戰是發生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康熙率領清軍在昭莫多以伏擊大敗衛拉特蒙古準噶爾軍噶爾丹的關鍵一戰。此役之後,噶爾丹的精銳部隊全部喪失殆盡,以後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歷時近10年的叛亂終於得以平定,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

在交戰之中,噶爾丹在漠北以逸待勞,形勢原為有利;清軍勞師遠襲,形勢原本不利。噶爾丹佔據了天時和地利,但是丟掉了“人和”,所以交戰結果是清軍大獲全勝。

”毅說人文與歷史”縱觀昭莫多之戰康熙全勝,而噶爾丹全失敗,主要原因有軍力的差距——康熙有强大的軍隊,國力做後盾,在軍事行動中占得先機並一直掌握主動權;相形之下,噶爾丹薄弱的軍力和經濟在清軍面前處於弱勢,所以噶爾丹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也有經濟的差距——清朝地域龐大、經濟發達,而噶爾丹則偏安一隅,經濟只依靠遊牧民族單一生產經濟;更主要的是有人心的得失——噶爾丹“失道者寡助”,康熙“得道者多助”。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雙方的軍隊數量

清軍分為三路大軍,東路軍由將軍薩布素率領關東的驍勇之師,共計一萬人左右;西路軍由撫遠大將軍費揚古統率兩萬四千人左右;中路軍則是由康熙皇帝直接率領,總共有三萬多人。三路大軍合計共約七萬人左右。反觀噶爾丹,則兵力不足萬人人。如史書《清實錄·聖祖實錄》記載:“聞噶爾丹部落,不過五六千人。”。清大將軍費揚古在上奏給康熙的奏摺中提到:“噶爾丹率賊萬許人。”考慮到費揚古應該有誇大的成分以邀戰功,所以噶爾丹的軍隊應該不過萬。

清軍將領那時已經配備了望遠鏡,而清軍的武器除了傳統的冷兵器戟、刀、槍、劍外,還有相當規模的熱兵器——大炮,據統計有100多門大炮在昭莫多戰役中大發神威。但是噶爾丹的武器還是停留在成吉思汗時代的弓箭和草原佩刀,這火力對比,高下立判。

清朝是一個地域龐大、經濟發達的中央集權封建大國,且康熙年間經濟達到了清朝的頂峰,所以康熙是以雄厚的國力作為後盾打昭莫多戰役的。而噶爾丹則是偏安一隅的地方割據政權,還停留在比較落後的遊牧民族單一生產經濟階段。從零星的不同時期的噶爾丹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看出來噶爾丹部的貧窮:“稍有駝馬,絕無牛羊。”,“駱駝牛馬千餘計,敝壞,絕無羊群。”,“不得已,掘土中所產物以食。”

組織和後援方面比較

康熙是動員全國力量來打這一戰役。康熙大帝不但御駕親征,還調動了八旗的所有精銳,外加內蒙古、喀爾喀蒙古部隊中的驍勇善戰之師。為了鼓舞阿兵哥士氣,解决其後顧之憂,康熙頒佈詔書:“凡從征陣亡阿兵哥,除照常給身價外,護軍則賜一子為七品官食俸祿;驍騎則賜一子為八品官食俸祿,如無子,則照本身錢糧,給其遺孀妻終老。所借公庫官銀,另外寬恤。”這樣清軍在大戰時,便可破釜沉舟,拼死一戰。康熙帝還在各省招募戰馬,“願急公捐馬駝者,皆定例擬議。罪人內有願急公者,亦准其捐馬駝贖罪。”這樣一來,戰馬充盈,可以隨時補充戰時損耗。

得人心者得天下——康熙“得道者多助”,噶爾丹“失道者寡助”

噶爾丹部落沒有穩定的後方補給,所以就“打到哪,搶到哪”,噶爾丹行軍至喀爾喀納木劄爾陀音時,縱兵搶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地牧民苦不堪言,所以噶爾丹後來的陰謀“陰遣使誘內蒙各部叛歸已”就胎死腹中。除了對其它部落殘忍,噶爾丹對自己部落的人也是相當殘忍,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噶爾丹殘忍地殺害了自己族人的妻女,小孩子和有殘疾的人,這樣他自己的阿兵哥都對他都有怨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於是噶爾丹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而反觀康熙帝,對敵後方的“文宣工作”還挺到位,他給噶爾丹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的詔書中說,本次戰役只針對噶爾丹一人,你們諸地的牧民們可以照常放牧,不必驚慌,這樣就水到渠成地瓦解了噶爾丹部落的後方軍心。昭莫多之戰的前身是烏蘭布通戰役,在那一役中,康熙的清軍徹底打垮了噶爾丹部隊的人心,阿兵哥普遍心灰意冷,士氣衰竭、沮喪。有史書記載,噶爾丹降臣說道:“我等會於烏蘭布通時,即以畏懾。今來此克魯倫、土喇,我厄魯特傾國之人皆豫知滅亡,惟噶爾丹一人以為不然,猶妄言有成。”在昭莫多戰役失敗後,噶爾丹倉皇逃命,連他手下的阿兵哥都譏笑他“你也有今天“。

昭莫多之戰再次闡釋了孟子的千古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昭莫多之戰對清朝意義重大,康熙不僅打垮了噶爾丹精銳,還讓歷時近10年的噶爾丹叛亂終於得以平定,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

本文標題: 昭莫多戰役中,為什麼說噶爾丹不僅僅輸在軍力,更是輸在人心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94746152205
相关資料
昭莫多戰役戰況如何?發生的地點在哪裡?
在清軍的追擊下,噶爾丹倉皇逃竄,被趕來的西路軍費揚古誘至昭莫多。昭莫多在如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以南約45公里的宗莫德市,“昭莫多”在蒙古語裏是大樹林的意思,資料中這麼描述的
標籤: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綽羅斯·噶爾丹 清軍
昭莫多戰役的過程如何?準噶爾部會為什麼會大敗於清軍?
康熙三十五年清朝與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戰於昭莫多,這場戰役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唯一一次親征,並殲滅了噶爾丹的主力,史稱“昭莫多之戰”。準噶爾部屬於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居住在今新疆西北一帶。昭莫多之戰最終以清軍大勝告終,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便是雙
標籤: 準噶爾 清軍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綽羅斯·噶爾丹
揭秘:昭莫多戰役始末
同時令費揚古率西路軍疾馳至昭莫多設伏堵截。佈陣完畢,噶爾丹的部隊已經行至距離昭莫多三十裏的地方,費揚古便派出四百騎兵迎戰,用且戰且退的管道將其引至昭莫多。噶爾丹一路直追,想最終在昭莫多猛撲清軍各制高點,清軍則以子母炮等予以還擊,在整日的激戰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 康熙 綽羅斯·噶爾丹 費揚古
晋鞍之戰:齊國和晉國巔峰對決!
鞍之戰又名鞌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之間發生於前589年六月十七的一場戰鬥。在鞍之戰中,郤克隨即率晉軍車八百乘,討伐齊國以救魯、衛。不過,無論如何,在鞍之戰中,齊國迎來了慘重的失敗,而晉國則大勝而歸。在鞍之戰後,齊國也歸還了此前
標籤: 齊國 晉國 齊國君主 齊頃公 衛國 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