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四將”最弱的一個,劉世光他的功績配得上這個稱號嗎?

從史料記載來看,南宋“中興四將”裡面,劉光世可能是最弱的一個,其指揮能力、膽魄謀略、戰場功績等無法與嶽飛、韓世忠、張俊三人相提並論,放到“中興四將”裡面有點名不副實的感覺。縱觀劉光世一生,雖出生將門,但秉性油滑,多苟且少血性,重私利輕國事,手握重兵,卻畏縮怯戰,實有愧於“中興四將”之稱號。

“劉跑跑”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從史料記載來看,南宋“中興四將”裡面,劉光世可能是最弱的一個,其指揮能力、膽魄謀略、戰場功績等無法與嶽飛、韓世忠、張俊三人相提並論,放到“中興四將”裡面有點名不副實的感覺。但有一條劉光世在四人中獨佔鰲頭,就是對流寇、叛軍的感召力很强,這些雜七雜八的烏合之眾很願意跟著他幹,以至於他手下部隊的人數最多。

南宋將領劉光世

劉光世是將門之後,其父劉延慶曾任鎮海節度使,是地位顯赫的一方諸侯。有個高官父親,劉光世從軍後,比嶽飛、韓世忠、張俊這三個“草根子弟”進步都要快,30多歲就擔任了奉國軍承宣使,進入高級武官行列。1122年,劉光世跟隨童貫征討遼國,在攻打遼南京(今北京西南)時,名將黃藥師率領的宋軍先行攻入城內,劉光世的部隊卻違約未到,致使先入城的部隊孤軍奮戰、傷亡殆盡,宋軍攻遼計畫慘遭失敗。

事後看,這一敗仗帶來了極大惡果。當時宋金締結了“海上之盟”,雙方聯合攻打奄奄一息的遼國,金軍勢如破竹,攻佔了遼國西京、中京,宋軍卻在遼南京吃了大敗仗,遼南京最後還是被金軍輕鬆攻取。金軍以前未曾與宋軍交過手,總以為宋朝地廣人多,實力強大,可是宋軍在攻遼中的表現,卻讓金國看清了宋朝這只“紙老虎”的內裡,不久就大規模南侵,很快滅亡北宋。從這點上說,劉光世要為北宋滅亡擔一些責任。

劉光世打仗雖然一般,但有些別人想不到的“歪點子”。他與金國大將完顏昌交戰時,每次抓到金軍俘虜,都不傷害,而是放他們回營,臨行前還發給他們一些鑄有“招納信寶”字樣的錢幣,告訴他們只要帶上這種錢幣,沿途宋軍部隊都會放行。金兵俘虜回營後,常常會拿出這些錢幣給同伴看。很多人一見動了心,都偷偷跑到宋營索要此錢,然後拿著錢逃回家。一時間,金兵士氣渙散,逃走者不計其數,完顏昌氣得大罵劉光世卑鄙,但也沒有辦法。這件事後來衍生出了“招降納叛”這個成語,算是劉光世為中華文化做出的獨特貢獻吧。

劉光世在民間有個“劉跑跑”的諢號,就是說他太能跑了,跑得比皇帝還快。趙構南渡長江時,命劉光世等將領斷後,劉光世表面一副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架勢,實際上趙構一走,他馬上甩下一批將士做肉盾,自己跑得遠遠的,溜得比皇帝還快。不久金軍突破長江防線,趙構被迫再次南逃,一直逃到浙江的海上,住在船上不敢上岸。

劉光世治軍不嚴,手下經常發生劫掠老百姓的事件,他也放縱不管。這樣一來,不少流寇、叛軍一旦日子不好過了,就樂顛顛地投奔到劉光世手下。因為在劉光世手下,既不用打硬仗,還能吃軍糧、拿軍餉,順便搶點東西,何樂而不為!朝廷對劉光世不分皂白接納叛軍的事是默許的,這跟北宋的一些積習做法有關,就是一遇到灾年,朝廷就招兵,把身強力壯的都招到軍營,管吃管住,防止他們帶頭鬧事。

劉光世陽奉陰違、畏縮怯戰、治軍不嚴的行徑,朝廷自然知道。但礙於南宋建立之初政權不穩,劉光世又有從龍擁戴之功,高宗趙構對其網開了一面,不但沒有給予懲處,反而不斷地給劉光世加官進爵,召來了很多大臣的不滿。右相張浚接連上書,要求罷免劉光世,而左相趙鼎則認為,劉光世是將門之子,手下將領很多都出自劉氏門下,如果將其草率罷免,恐怕軍心不穩。

趙構想來想去,可能覺得應該敲打一下劉光世,最後就採納了張浚的意見,解除了劉光世的兵權,讓他當了個閑官,沒想到卻引來一場滔天巨禍!劉光世免職後,朝廷讓能征善戰的王德當了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果然如趙鼎所料,酈瓊等人是劉光世的心腹,對朝廷的做法極其不滿,竟然發動叛亂,裹脅四萬多兵士叛歸偽齊,只有王德率領的8000多人回歸朝廷,宋朝的軍事力量被極大削弱,江淮一帶的防禦戰線毀之一旦。

南宋“中興四將”雕像

劉光世後來又被朝廷啟用,大概是想對他那些叛逃到偽齊、金國的舊部產生些影響,但沒有什麼成效。1142年十一月,劉光世病逝,享年五十四歲。縱觀劉光世一生,雖出生將門,但秉性油滑,多苟且少血性,重私利輕國事,手握重兵,卻畏縮怯戰,實有愧於“中興四將”之稱號。

本文標題: “中興四將”最弱的一個,劉世光他的功績配得上這個稱號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93765237911
相关資料
靠一雙大腳板被人賞識,名將呂文德都有哪些功和過?
南宋名將呂文德靠一雙大腳板被人賞識。呂文德率軍直搗汴梁城當了多年的“救火隊長”。呂文德馳援釣魚城接受敵軍賄賂危害國家。但也是在此處,呂文德犯下了大錯。呂文德嫉賢妒能,愛排擠打壓他人,當時他手下的名將劉整就是遭到他的排擠,氣不過才投降元軍的,
標籤: 呂文德 中國古代史 宋朝 歷史 趙葵 南宋
仁德尚禮儒雅,這些好的品質也許正是朱允炆失敗的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他最喜歡、最器重的是大兒子朱標,將其立為皇太子,沒想到朱標得病早逝,朱元璋就把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成為大明朝皇位繼承人。據說在朱標生病的兩年時間裏,朱允炆在父親床前晝夜守候,不肯離開一步,讓祖父朱元璋十分感
標籤: 朱允炆 明成祖 明朝 歷史 朱元璋 朱標
曹魏和吳國為何不趁劉備尚未發展起來扼殺呢?
劉備奪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為何曹操和孫權都沒有封锁?曹操封锁了,而且是武力封锁,但由於當時曹魏軍事集團後院起火,自顧不暇,儘管文韜武略的阿瞞有計劃地採取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最終錯失了良機!而孫權想封锁,卻鞭長莫及,不具
標籤: 劉備 孫權 曹操 三國 曹魏 吳國
歷史上3萬蒙古騎兵大敗,這是成吉思汗的哪場戰爭?
成吉思汗的故事大家瞭解嗎?然而,由於聯軍早有準備,且士氣高昂,他們還是這片草原上至强的軍隊,鐵木真的蒙古騎兵儘管征戰多年,戰鬥力與對方相比,仍然有些差距,所以在戰前,氣勢上就差了一大截。一場戰敗,卻讓成吉思汗實力不增反减,奠定了他稱霸草原的
標籤: 成吉思汗 蒙古騎兵 歷史 劄木合 軍事歷史 中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