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崖山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

崖山之戰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囙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崖山之戰的過程祥興二年正月,張弘範率元軍攻至崖門,元軍浩浩蕩蕩陸續抵達崖山,對南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崖山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次較大規模的海戰,在中國海戰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崖山之戰的背景是什麼?崖山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崖山之戰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崖山之戰簡介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囙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之後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

正是因為宋朝嘗試放弃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所以才會在軍事上持續弱勢。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季風區,集權農業帝國或許是文明延續的最優選擇。

崖山之戰的背景

一、蒙古統一戰爭

1206年,蒙古鐵木真統一漠北諸部,建立蒙古。蒙古在1227年滅西夏,1218年滅西遼,1234年滅金。

蒙古窩闊台汗六年,宋未經充分準備,即乘蒙古軍自河南撤兵河北之機,遣軍收復原宋西京、東京、南京,被蒙古軍擊敗。

當年夏,窩闊台與諸王議定,在西征欽察、斡羅思,東征高麗的同時,集中部分兵力,南下攻宋,從而揭開了蒙(元)宋戰爭序幕。

二、蒙宋戰爭

1271年元朝建立,次年分水陸兩路南下攻打南宋。

元軍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德佑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於是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宋度宗的楊淑妃在國舅楊亮節的護衛下,帶著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接著進封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

元軍統帥伯顏繼續對二王窮追不捨,於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剛滿7歲的趙昰登基做皇帝,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為楊太后,加封弟弟趙昺為衛王,張世傑為大將,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陳宜中為丞相,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並組織抗元工作。

趙昰做皇帝以後,元朝加緊滅宋步伐。

崖山之戰的過程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張弘範率元軍攻至崖門,元軍浩浩蕩蕩陸續抵達崖山,對南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面對巨大壓力,張世傑晝夜苦思破敵之策。有幕僚向張世傑建議應該先佔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張世傑為防止阿兵哥逃亡,否决建議,並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將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

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沖向宋船。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

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飲海水之阿兵哥嘔泄。張世傑率蘇劉義和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範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

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六日癸未,張弘範預備猛攻,元軍中有建議先用火炮,弘範認為火炮打亂宋軍的一字陣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張弘範將其軍分成四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弘範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裏餘,並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失敗,李恒等順潮而退。元軍假裝奏樂,宋軍聽後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鬆懈了。

正午時段,張弘範的水師於是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

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這時張世傑早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並已經預先和蘇劉義帶領餘部十餘只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

祥興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戰結束,大宋王朝宣告滅亡。

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戰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

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後(楊淑妃)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中不幸溺卒於平章山下(約今廣東省陽江市西南的海陵島單挑海面)。

崖門海戰之後一天,即二月七日早晨,海上浮屍10萬。陸秀夫的屍體被百姓找到,安葬起來;而小皇帝趙昺的屍體則為元軍尋得,只見一眉清目秀的小兒身穿龍袍,頭戴皇冠,身上還掛著一個玉璽。

元兵將玉璽交給張弘範,張弘範確認這小兒是趙昺,派人尋回,然而趙昺的屍體已經下落不明。據說被百姓埋葬在了廣東深圳赤灣村裏,至今仍存。

崖山海戰後,宋室覆亡。元將張弘範命人在崖山岩壁上雕刻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大字。

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禦史徐瑁對奇石上十二字深惡痛絕,命人除去,欲改書“宋丞相陸秀夫死於此”九字。而陳白沙認為宋亡時死者十數萬,不獨陸秀夫,宜書“宋丞相陸秀夫負帝沉此石下”。因爭辯不下,終未刻成。

有傳說,陳白沙到崖門憑弔時,在碑首加上一個“宋”字,成為“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此傳不實,陳白沙知張弘範雖屬漢人,但從未作宋將。)解放初,原鑿字奇石被航道部門炸毀。

1964年秋,新會縣人委請田漢衕誌書寫“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十三個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終於把這饒有紀念意義的碑石樹起。

如何評估崖山之戰?

崖山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次較大規模的海戰,在中國海戰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抵抗异族侵略的抗元鬥爭是正義的,他們堅決的鬥爭迫使蒙古統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野蠻政策。

而崖山之戰是宋朝對蒙古侵略最後一次有組織的抵抗,10萬餘人投海殉難,寧死不降。此戰之後,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

崖山之戰從戰術層面看來,張世傑、陸秀夫等人的部署失當,對戰役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們在絕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和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不能不讓人嘆服。這兩個人,一文一武,正是在流浪小朝廷中起了關鍵作用的中流砥柱。

本文標題: 崖山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崖山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91927833245
相关資料
崖山之戰究竟有多慘烈?探索崖山之戰爆發的前因後果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崖山之戰的文章,歡迎閱讀哦~“崖山之戰”,是南宋政權在退無可退的情况下,被迫與元蒙進行的一場自衛性質的海戰。難怪,史學界會有“崖山之後已無中華”的提法。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和還原這段歷史,深入瞭解崖山之戰的慘烈程
標籤: 崖山之戰 宋朝 南宋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崖山
藍田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藍田之戰對秦國和楚國有何影響?
藍田之戰簡介藍田之戰,又稱秦楚丹陽、蘭田之戰,指西元前312年,秦國和楚國的一場戰役。藍田之戰的過程楚國大敗可能使得當時的秦國君臣認為楚國短時間內不會再次開戰。藍田之戰的結果藍田之戰和此前的丹陽之戰使得楚國軍力損失慘重,楚國幾大家族之一的屈
標籤: 楚國 秦國 春秋戰國 歷史 秦楚 東漢
楚漢之爭中的井陘之戰結果如何?井陘之戰對劉邦有什麼影響?
井陘之戰結果在井陘之戰中,韓信取得作戰勝利,關鍵在於他能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製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井陘之戰的影響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行程具有重大的意義。
標籤: 劉邦 井陘 韓信 歷史 三國 中國歷史
雁門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雁門之戰的結果對隋朝有何影響?
隋朝雁門之戰背景是什麼?雁門之戰的結果如何?始畢經過幾年苦心經營,其部逐漸强盛,開始對隋王朝構成威脅。雁門之戰的經過615年,突厥始畢可汗部勢力日益强大,威脅隋北部邊境,突厥始畢可漢趁隋煬帝出巡北塞,率領數十萬騎兵進行攻擊。
標籤: 突厥 可汗 隋朝 歷史 隋軍 裴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