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簡介:明朝與後金在遼東戰爭中的戰畧決戰

後金佔領撫順的消息傳到京師,明神宗感到事態嚴重,决定派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主持遼東防務,並决定出兵遼東,大舉進攻後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元氣大傷,對後金只能取守勢。

後金和明朝共進行了兩次大的決戰,一次薩爾滸之戰,一次松錦大戰。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619年,對明朝來說,是萬曆四十七年;對後金來講,是天命四年。這一年,明朝與後金在薩爾滸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進行了一場大戰,這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畧決戰。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了後金政權。之後的兩年,努爾哈赤都在積極發展生產,招兵買馬,為反明做準備。

1618年四月,努爾哈赤正式發佈“七大恨”,起兵反明。以前,努爾哈赤只能說是有反明之心,但是沒有同明朝正式决裂。“七大恨”一發佈,後金跟明朝的衝突就擺在了明處。努爾哈赤馬上行動,率兵兩萬進攻明朝的撫順。後金攻陷撫順等地後得到大批戰利品,回到都城赫圖阿拉。

後金佔領撫順的消息傳到京師,明神宗感到事態嚴重,决定派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主持遼東防務,並决定出兵遼東,大舉進攻後金。但由於缺兵缺餉,大部隊沒有立即行動,而是經過半年多的準備。

在1619年二月,以號稱四十七萬,實際上只有十萬人馬左右的軍隊在瀋陽地區集結。楊鎬坐鎮瀋陽,兵分四路,分別由西路杜松、北路馬林、東路劉、南路李如柏統領,想要一舉殲滅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

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楊鎬選擇這個時候出發,在天時上顯然不利。因為二月的東北地區大雪紛紛,江河結冰,明朝的軍隊根本不能適應這樣的氣候。再說說“地利”。這一路上山路崎嶇,密林叢生,而且後金還設定了很多障礙和陷阱,明朝行軍困難重重。

精明的努爾哈赤看到了明朝分兵的弊端,他認為明軍南北兩路道路遙遠,充滿艱難險阻,不能立刻達到,决定“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將十萬兵力集結於都城附近,準備迎戰。

杜松率領的明軍主力最先殺過來,想得到消滅努爾哈赤的頭功。這杜松也算一員久經沙場的猛將,他烏黑如漆,人稱“杜黑子”。在打仗時,喜歡擄起兩臂,持著金刀亂砍。但他有勇無謀,貪功冒進,為此吃過不少虧。

杜松這次為了得到頭功,不顧大軍從撫順出發時正下著大雪,天氣惡劣,卻只管行軍,搞得軍隊人困馬乏。他先攻占了薩爾滸山口,接著分兵兩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薩爾滸紮營,自己帶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後金地界藩城。

經過偵察,努爾哈赤得知杜松率領的是明軍主力,已經兵分兩路從撫順出發撲了過來,於是集中兵力,先對付杜松。努爾哈赤集中六萬八旗軍隊去對付杜松三萬多人的軍隊,且是以逸待勞,在人數和體力上均佔優勢。

努爾哈赤决定首先拿下杜松的薩爾滸大本營,於是抄了杜松的後路。明軍知道自己後路被斷,軍心大亂。這樣一來,駐守在界藩的後金軍又把杜松率領的另一支軍隊打敗。

此時,北路軍馬林趕來,率領軍隊趕到一個叫尚間崖的地方。馬林在得到杜松軍戰敗的消息後,不敢前進,將軍隊分駐三處就地防禦。馬林為保存實力,挖掘三層戰壕,將火器部隊列於壕外,騎兵在後。但這看似堅固的防禦,還是讓驍勇善戰的後金軍隊打敗。

就這樣,馬林的第二路軍也敗在了努爾哈赤手上。

接著,率著東路軍隊的明朝將領劉從東部來了。此時,一路急行軍的劉部已經是饑寒交迫,行動非常緩慢。在劉軍隊經過之處,有一個叫阿布達裏崗的地方。這是一個山谷,兩旁山河密林,努爾哈赤事先就把軍隊埋伏在山林裏。

努爾哈赤用計讓後金的軍隊換上明朝軍隊的衣服,帶著明軍的旗幟,引誘劉,說杜松已經拿下赫圖阿拉,你快出兵。劉果然中計,急著進軍,結果被早已埋伏在周圍的後金軍伏擊。

劉畢竟是武狀元出身,經歷過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能舞動重達一百二十斤的鑌鐵大刀,人稱“劉大刀”,後人稱讚他為“晚明第一猛將”。只見他騎著馬就跟後金軍搏鬥。

他先是左肩中箭,但仍然英勇殺敵。接著右肩又中一箭,他還是騎著馬繼續賓士。最後後金軍一刀劈到他臉上,把他半邊臉劈掉了,他終於從馬上摔下來。雙方激戰的場景,慘烈無比。劉軍終因寡不敵眾,敗下陣來。

這樣,東路軍也被消滅。現在,只剩下李如柏率領的南路軍。

當李如柏接到撤退命令時,被後金哨探發現,後金哨探在山上鳴鑼發出進攻訊號,大聲呼噪。李如柏軍以為是後金主力發起進攻,驚恐潰逃,自相踐踏,死傷一千餘人。

至此,楊鎬的分兵計畫徹底失敗,後引咎辭職。杜松、劉和馬林戰死,後來李如柏也因此事自殺。

這場戰役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了四五天的時間,努爾哈赤就讓楊鎬軍隊損失了一大半,文武將領死了三百多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元氣大傷,對後金只能取守勢。

本文標題: 薩爾滸之戰簡介:明朝與後金在遼東戰爭中的戰畧決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91863139200
相关資料
就在努爾哈赤戰無不勝,寧遠之戰怎樣終止了他的神話?
就在努爾哈赤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時候,一個人的出現終止了他的神話,讓他的光彩瞬間黯淡。努爾哈赤率號稱二十萬的大軍,向寧遠城進軍。努爾哈赤和袁崇煥對峙在寧遠城,大戰一觸即發。努爾哈赤的八旗軍隊也不是孬種,阿兵哥身穿兩層鐵甲,號稱鐵甲兵。此役,
標籤: 努爾哈赤 寧遠 袁崇煥 寧遠大捷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東漢末年爆發的易京之戰,對當時的格局產生了什麼影響?
在界橋之戰後,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爆發了易京之戰。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場戰役不僅關係到公孫瓚和袁紹兩個諸侯的興衰,也對東漢末年的諸侯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易京之戰後,袁紹的地盤和兵力,幾乎是無人可以相提並論了。
標籤: 東漢末年 公孫瓚 袁紹 歷史 三國 漢朝
皇太極發動的大淩河之戰,對明朝有什麼影響?
在大淩河之戰前,後金皇太極一方的進攻,遭到了袁崇煥的頑強阻擊。在袁崇煥被殺後,皇太極發動了大淩河之戰。皇太極親自率大軍經黑山、廣寧從正面壓向大淩河城。四最後,在初次交鋒之後,皇太極動用了紅衣大炮,並且親自率軍大軍衝鋒。對於皇太極來說,選擇厚
標籤: 明朝 祖大壽 崇禎 大淩河之戰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春秋後期,吳國也越國之間的夫椒之戰帶來了哪些影響?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這導致諸侯爭霸成為主要的歷史事件。在此基礎上,到了春秋後期,吳國和越國相繼崛起,成為春秋時期最後的兩個霸主。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夫椒之戰,則是吳國和越國之間的一場大戰。在這場戰役中,雖然吳國擊敗了越國,但是,吳王夫差卻
標籤: 吳國 勾踐 三國 伍子胥 夫差 闔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