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的影響揭秘唐朝貞觀之治的過程和影響

總之,在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可與漢代“文景之治”相媲美的盛世。這說明“貞觀之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貞觀之治:“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正,常;觀,示,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

他像荀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囙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舊臣,曾議請謀殺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征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鏡矣。”

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製,“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人民衣食有餘,安居樂業。在文化方面,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國子監,鼓勵四方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此外,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平東突厥、定薛延陀、征高句麗、聯姻吐蕃、和高昌,使唐之國威遠播四方。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東方是世界的國際盟主。

總之,在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西元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盪,他以隋煬帝楊廣的破家亡國為戒,接受隋末農民起義的教訓,從地主階級的長遠利益出發,在政治上勵精圖治,實行了一系列的開明政策和措施,政績卓著。他曾說:“水可以載船,也可以覆船,群眾好比水,人君好比船。”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就不能過苛地對待群眾。囙此,他很注意傾聽不同意見,鼓勵群臣犯顏直諫,並留心選拔德才兼備的人才當官,不計身份,不別親疏,推行“任人唯賢”的政策。

首先,他罷免了裴寂等保守官僚,起用了庶族地主的代表人物魏征、戴胄、劉洎、馬周、李績、張亮等,這些人大都是知識份子,熟悉歷代興亡的史實和封建思想家治國的道理,特別是許多人參加過農民軍,對農民革命的偉大力量有所瞭解,處理政務比較接近實際。李世民還能通過選拔大批庶族地主的政治家進入最高統治集團,通過修《氏族志》和發展科舉制度,抑制了士族地主勢力,適應了庶族地主發展的歷史趨勢。李世民又以隋煬帝拒諫飾非為鑒,虛懷博納,從諫如流;魏徵、劉洎、岑文本及馬周等諫臣盈廷,多能面折廷爭,提出了不少的中肯意見和責備,囙此皇帝能够較好地實行“君道”,避免和糾正了許多錯誤。太宗善辨君子、小人,根據舉賢任能的原則,用賢良,退奸佞,因而忠賢滿朝,人才濟濟。如房玄齡、杜如晦是貞觀王朝的著名賢相,虞世南是一人兼數職的名臣。太宗舉賢任能不避仇,以誠信待下,信賞必罰,調動臣下的積極性,政治生活十分正常。他又進一步嚴密了三省六部制,規定三省長官,尚書省的尚書僕射,中書省的中書令和門下省的侍中共掌宰相的職權。另外,又任命一些官員加以“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等頭銜為宰相,參加政事堂議事。宰相人數增多,可以集中多數意見,避免一兩個宰相專權。而且宰相品位不高,進退較易,使唐太宗可以破格提拔庶族地主做宰相,造成中央機构中庶族地主佔優勢。

其次,以變重為輕,務行寬簡的精神立法,選擇執法官吏,儘量避免枉濫;國君率先遵守法制,執法不避親貴。重視地方政治,慎擇刺史,吏治比較清明。釋放宮女,縱放鷹犬,提倡節儉,避免不必要的戰爭,實行輕徭薄賦政策,發展生產,以緩和階級矛盾。他堅持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休養生息,獎勵農耕,使經濟得到較快的恢復和發展。太宗貫徹“重今朝冠冕”的原則,令高士廉等修成《貞觀氏族志》,並禁止山東大族賣婚求財,抑制了舊士族的勢力。由於執行上述政策和措施,也由於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貞觀時期出現了牛馬布野,穀價低廉,社會升平的景象。

李世民還注意各民族的關係,促進了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可與漢代“文景之治”相媲美的盛世。

唐太宗實行的政策和措施雖然具有進步性,但都是服務於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的,貞觀時期勞動人民仍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貞觀後期,唐太宗逐漸走向奢靡,有時浪擲民財,納諫、用人、執法等方面也不如以往;東征高麗的戰爭則給中朝人民帶來了苦難。這說明“貞觀之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本文標題: 貞觀之治的影響揭秘唐朝貞觀之治的過程和影響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86238812944
相关資料
王莽趕劉秀的故事王莽趕劉秀講述了什麼事?
王莽趕劉秀的故事:西漢末年皇帝暗弱,外戚王莽專權,獨攬朝政,暴行逆施,殘害忠良,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當時的劉秀也是漢室宗親,並且對王莽政權構成的威脅最大,是王莽的心腹大患。時間長了,於是就留下了很多關於王莽趕劉秀的故事。
標籤: 光武帝劉秀 王莽 漢朝 歷史 西漢 中國歷史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簡述
有所涉獵的人可能感歎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相容並蓄,和而不同。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
標籤: 科學 文化 炎黃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 宗教
東吳國的官制劃分三國時期東吳國的官制級別
東吳中央官制東吳的中央官制與曹魏、蜀漢相仿。東吳的三公廢置不常,除授因人而異。東吳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大司馬、上大將軍、大將軍等內朝將軍,這些將軍外則領軍,內則領政,是事實上的宰相。可知東吳前期無九卿。東吳地方官制東吳有揚、荊、交、廣四州
標籤: 三國 歷史 曹魏 東漢 西漢 漢朝
蜀漢國的官職劃分三國時期蜀漢國的官職介紹
與東漢府官均由府主自行征辟不同,蜀漢丞相屬官均由朝廷任命,成為實際上的朝臣。蜀漢諸卿的官稱沿用漢制,均不帶卿字,與官署名一致。
標籤: 三國 諸葛亮 歷史 劉備 中郎將 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