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簡介中國傳統節日之冬至節的來歷介紹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冬至簡介: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晋書》上記載有“魏晋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資料標籤: 冬至 文化 冬至日
本文標題: 冬至簡介中國傳統節日之冬至節的來歷介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86195897509
相关資料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各地習俗大盤點
中元節各地習俗: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
標籤: 中元節
中元節的習俗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放河燈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
標籤: 中元節 文化
中元節的來源揭秘歷史上關於中元鬼節的由來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
標籤: 中元節 文化 佛教
古代犯人被斬首的全過程:解密古代砍頭文化
斬首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殺頭。從秦時起斬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以後直至明、清的死刑執行管道主要是斬首,它的處罰程度比淩遲輕,而比絞刑重。監斬官把這一情況如實呈報,有司奏明朝廷,赦免了陸暉的死罪。犯罪的醫生同意了。該刑罰至少要在腿的上
標籤: 受刑小說 古代刑罰 歷史 受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