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權臣諸葛恪怎麼死的?諸葛恪是被誰殺的

三國時期東吳權臣,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後被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諸葛恪驚起,欲拔劍,尚未出鞘,而孫峻的刀已經接連砍下。諸葛恪死時五十一歲。諸葛恪長子為諸葛綽,是騎都尉,先前因與魯王串通獲罪,被諸葛恪毒殺。次子諸葛竦,為長水校尉;幼子諸葛建,為步兵校尉,聽說諸葛恪被殺,車載其母而逃。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東吳權臣,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從小就以神童著稱,深受孫權賞識,弱冠拜騎都尉,孫登為太子時,諸葛恪為左輔都尉,為東宮幕僚領袖。曾任丹楊太守,平定山越。陸遜病故,諸葛恪領其兵,為大將軍,首長上游軍事。孫權臨終前為托孤大臣之首。孫亮繼位後,諸葛恪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初期革新政治,並率軍抗魏取得東興大捷,頗孚眾望。此後諸葛恪開始輕敵,大舉興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軍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後被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孫綝被殺後,孫休下詔將諸葛恪依禮改葬。

孫峻想與諸葛恪爭權,便利用諸葛恪為萬民所怨、眾口所嫌的機會,說他想製造叛亂。同年十月,孫峻和吳主孫亮定下計策,置酒請諸葛恪赴宴。前一天晚上,諸葛恪精神煩躁不安,通宵不寐,而且,家中數有怪異,囙此內心疑慮。到要朝見時,諸葛恪停車宮門之外,逡巡未入。孫峻此時已在帷帳內埋伏了阿兵哥,擔心諸葛恪不按時進來,事情敗露。於是,出來迎著諸葛恪說:“假如您的身體不舒服,可以以後再來朝見,我去禀告陛下。”想以此來試探諸葛恪。諸葛恪說:“我會盡力進去朝見的。”這時,散騎常侍張約、朱恩等偷偷寫條子給他,上面寫著:“今日宴會佈置不同尋常,恐怕會有變故。”諸葛恪看到後準備返回,在大門處遇到太常滕胤。

諸葛恪說:“我突然腹痛,不能入見了。”滕胤不知孫峻的計畫,對諸葛恪說:“陛下自從您回來就沒見到您,今日設宴請您,您已到了門口,應當盡力入見。”諸葛恪猶豫了一會兒,又返回去了,帶劍上殿,向吳主行禮入坐。侍者端上酒來,諸葛恪遲疑不飲。孫峻說:“你的病未痊癒,應當有經常服用的藥酒,可自己取出來喝。”喝著自己帶來的酒,諸葛恪的心情這才安定下來。酒過數巡,吳主孫亮起身回內殿,孫峻假託如廁,脫掉長衣,換上短裝,出來厲聲喝道:“有詔捉拿諸葛恪!”諸葛恪驚起,欲拔劍,尚未出鞘,而孫峻的刀已經接連砍下。張約從旁邊砍孫峻,傷了他的左手,孫峻也隨手砍斷了他的右臂。時衛士皆沖上殿來。孫峻說:“要殺的是諸葛恪,如今他已經死了。”於是命令刀劍入鞘,把宮殿打掃乾淨,繼續飲酒。諸葛恪死時五十一歲。

諸葛恪長子為諸葛綽,是騎都尉,先前因與魯王串通獲罪,被諸葛恪毒殺。次子諸葛竦,為長水校尉;幼子諸葛建,為步兵校尉,聽說諸葛恪被殺,車載其母而逃。孫峻派人於白都追殺了諸葛竦,諸葛建欲北投魏國,行數千里後,被追兵所抓。諸葛恪被夷滅三族,其外甥都鄉侯張震及常侍朱恩等都被殺。

早前已有童謠說:“諸葛恪,蘆葦單衣篾鉤落,於何相求成子合。”成子合反語是石子岡,石子岡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鉤落就是皮帶的飾物,民間稱為“鉤絡帶”。諸葛恪果然被葦席裹身,竹篾當鉤鉤在腰間,拋屍在石子岡。臨淮人臧均上錶收葬諸葛恪,孫亮、孫峻聽從,並吩咐下屬找諸葛恪屍體安葬。

本文標題: 三國東吳權臣諸葛恪怎麼死的?諸葛恪是被誰殺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38816489896
相关資料
諸葛恪是誰?諸葛亮之侄、東吳權臣諸葛恪簡介
三國時期東吳權臣,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後被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諸葛恪請求率兵在廬江皖口屯田。諸葛恪聞知,殺死孫弘,發佈孫權死訊,為之治喪。諸葛恪為收取民心,廣施德政,取消監視官民情事的制度,罷免耳目之官,
標籤: 諸葛恪 孫權 諸葛亮 三國 權臣 歷史
揭秘:李鴻章家宅為何由鏢局保護?
鏢局最早的時候叫標行,是“受人錢財,替人消灾”的古老行當,是憑藉過人的武功,專門為別人保護財物或人身安全的機构。足見明代的鏢行,稱“標行”。護送到指定地點後,商號取得“鏢利”。由於鏢局同各地都有聯系或設有分號,一些匯款業務也由鏢局承擔。據說
標籤: 李鴻章 清朝 歷史 洋務運動 清朝歷史
明神宗萬曆皇帝孝靖皇后王氏簡介明光宗母親王恭妃
明神宗之皇貴妃,明光宗、雲夢公主朱軒嫄之生母。萬曆初年,朝廷為明神宗皇帝大婚,在民間大範圍選美,13歲的王氏順利通過前幾關選美入宮,但是沒能進入前三名。王宮女囙此懷了身孕,但不敢明言。王宮女囙此進封為恭妃。神宗羞愧萬分,無地自容。神宗派使者
標籤: 泰昌皇帝 鄭貴妃 皇貴妃 神宗 王恭妃 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一門三傑”:你知道的有哪些?
這裡按時間順序說一下中國歷史上的“一門三傑”。但秦楚之戰是秦統一戰爭中最慘烈艱苦的大戰,有堅韌頑強性格的楚國遺民不甘心國家的滅亡,發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復仇呐喊。
標籤: 中國歷史 歷史 春秋三傑 三國 曹操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