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對古人來說有多重要?

中國古代男人在二十歲的時候,會舉行冠禮,這項儀式主要內容是父親或是族中長輩給他戴上一頂帽子。《薛仁貴傳奇》裏徐茂公見皇上竟然不戴帽子不戴帽子有什麼可氣的呢?終於在某一天狼再次發現兔子沒戴帽子。每種服色也有相應的帽子。電視劇中場面,是唐太宗為找應夢賢臣而讓大臣出主意,不是重大典禮的場景,按理應穿著公服。

中國古代男人在二十歲的時候,會舉行冠禮,這項儀式主要內容是父親或是族中長輩給他戴上一頂帽子。舉行冠禮,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成人了,可以負起家庭、宗族和國家責任了。要是一個人下定决心在任何場合都不戴帽子,那就意味著他要自絕於社會了。

電視劇《薛仁貴傳奇》裏,唐太宗上朝,下麵一片大臣,帽子那個亂呀,最可氣的是,徐茂公竟然不戴帽子!

《薛仁貴傳奇》裏徐茂公見皇上竟然不戴帽子

不戴帽子有什麼可氣的呢?我們現在,再正式的場面,除了軍人等一些特殊群體,一般人也不戴帽子嘛。但這是現在,古代可不是這樣,茲事體大啊。有個笑話,兔子在街上遇到狼,第一天沒戴帽子挨了打,第二天戴了帽子但也挨了打。兔子就和老虎告狀,老虎就告訴狼,打兔子不是不行,但要找到正當的理由嘛。之後,狼總是刁難兔子,但兔子總是很聰明地解决了問題,狼找不到打兔子的理由,於是很生氣。終於在某一天狼再次發現兔子沒戴帽子。於是“啪”一耳光:“讓你不戴帽子!”

你看,叢林世界裏,戴不戴帽子就是件重要的事情,而在我們人類世界,帽子問題,那更是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說句性命攸關也是可以的。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男人在二十歲的時候,會舉行冠禮,既然名為冠禮,這儀式主要內容就是父親或是族中長輩給他戴上一頂帽子。舉行冠禮,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成人了,可以負起家庭、宗族和國家責任了。要是一個人下定决心在任何場合都不戴帽子,那就意味著他要自絕於社會了。東漢的袁閎,見朝政昏暗,就“散發絕世,欲投迹山林”,唐朝的李白發牢騷,也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而且,這帽子也不是隨便戴戴就行,庶民有庶民的戴法(平民戴不起帽子,以黑巾裹頭,所以庶民就叫“黔首”),官員有官員的戴法,在什麼場合什麼人戴什麼帽子,被國家以近乎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一旦違背,後果難以預計,輕則受頓訓斥,重點罷官免職,再重點要是被扣上藐視朝廷的罪名,那就更恐怖了。

大略來說,唐朝官員的衣服分為常服、公服、朝服和祭服,在不同的場合穿著。每種服色也有相應的帽子。閒居所穿常服,帽子為平巾幘,日常辦公或是一般覲見皇帝所穿公服,帽子為弁冠,也就是俗稱的烏紗帽;重要典禮所穿為朝服,帽子為進賢冠(王爺為遠遊冠,御史大夫、中丞、禦史為法冠,近臣為高山冠);重大祭祀場合所穿為祭服,帽子為冕冠(具體而言要比這細得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新、舊《唐書》的《車服志》看看)。

電視劇中場面,是唐太宗為找應夢賢臣而讓大臣出主意,不是重大典禮的場景,按理應穿著公服。另外,貞觀年間,徐茂公為英國公,是三品官,應該戴七琪之弁冠。可是你看他居然不戴帽子,而身後那兩位大臣,一比特戴著弁冠,一比特戴著通天冠,所以也不知道是什麼場合了。當然,也不能從衣服判斷,那更是亂七八糟一堆,吐槽都不知道從哪兒吐起。

本文標題: 帽子對古人來說有多重要?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31331068598
相关資料
古代公務車發展史:馬越多官越大
西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去世,享年40歲,孔子悲痛欲絕。儘管官員允許有公務車,但為了限制官員超標準、公車私用等公車腐敗,歷代王朝都會通過發佈《輿服志》,對官員公務車配備予以規定。儘管各王朝有明確規定、但歷史上各種公車腐敗卻時常上演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歷史 孔子 張居正 顏回
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真的有萬裏長嗎?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2012年6月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佈,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公里,包括長城牆體、壕
標籤: 長城 中國萬里長城 長城工程 北京長城
古代已流行“高跟鞋”高度可達至25釐米
據有關記載,2200多年前,周朝女性所穿的禮履,就是圓頭高底的鞋子,姑且稱之為“古代高跟鞋”。唐宋時期也有“高跟鞋”。但是,女性囙此“增高”近10釐米。裹脚的婦女也有適合自己脚型的“高跟鞋”。這種“高底”較之前朝的“高底”更接近於現代的“高
標籤: 滿族
唐朝女性服飾比現代講究:一件衣服常做上幾年
相比現代人,那時上至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都很講究穿衣打扮。“比現代人更講究,一件衣服做上幾年是常事兒。”另外,唐朝的紡織染色科技已經很發達,女性大多喜愛色彩絢麗的裙子。
標籤: 唐朝服飾 唐朝 女性服飾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