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洞苗寨的姊妹節是怎樣過的?苗族姊妹節

施洞地區吃姊妹飯活動十分熱鬧,每年農曆三月,當節日臨近的時候,遠近的苗族村寨都忙碌起來,準備迎接和參加這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活動。施洞地區每年農曆三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過姊妹節,程式俗成不變。農曆三月十三日,各村寨的姊妹們都上山去採擷南燭木葉、姊妹花等花草樹葉,製作黑、紅、黃、藍、白五色糯米飯。

施洞地區吃姊妹飯活動十分熱鬧,每年農曆三月,當節日臨近的時候,遠近的苗族村寨都忙碌起來,準備迎接和參加這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活動。施洞地區每年農曆三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過姊妹節,程式俗成不變。農曆三月十三日,各村寨的姊妹們都上山去採擷南燭木葉、姊妹花等花草樹葉,製作黑、紅、黃、藍、白五色糯米飯。十四日前晌,姑娘們都下田裡去捕魚撈蝦(不管是誰家的田);後晌,姑娘們每人拿來一大碗彩色糯米飯、兩個鴨蛋(炒蝦子用的)和一些錢(多少不拘)用來買鴨。為什麼只要鴨和鴨蛋,而不用雞和雞蛋?因為鴨能過河,象徵能過到彼岸與情人成雙。

這一切準備齊全了,年齡相近的姑娘們都分別各自集中到一戶人家裡(最好是沒有男孩子或男孩子很小的人家,這才好接待外地來的男朋友),然後夜裡就在那兒與外地來的男人們共吃姊妹飯。飯後,大家相約到村中的廣場上或巷閭去唱歌談情,通宵達旦。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是節日的正式活動時間,也是熱鬧的高潮。白天,姑娘們都身穿漂亮的衣裙,佩戴著華麗的銀飾,到郎西(地名,漢譯楊家坪)去觀看鬥牛、鬥雀;同與自己一道吃姊妹飯的男子們跳蘆笙和跳木鼓舞;夜裡,又像十四日夜那樣,男女相聚在村中廣場或巷閭唱歌談情。

這時,姑娘們(分作不同年齡的許多批)用竹籃盛著各人的彩色糯米飯團和魚、肉、鴨蛋等禮物,贈送給兩天來陪伴她們的男子們。到來年姊妹節時候,這些青年男子們,集體籌錢買了禮物(繡花絲線、綢緞等等)盛在姑娘們去年贈送禮物的竹籃裏,帶回贈送給姑娘們(叫還竹籃)。如此經過多次的你來我往,使相互間的瞭解加深,進而產生並傾訴愛慕之情。節日期間晚上,男男女女相聚於游方場上對唱情歌,談情說愛。

男方向女方討姊妹飯,姑娘們在姊妹飯裏藏入信物以表達對男方的不同感情,打開黛帕,糯米飯倘若放著一對紅筷,則表示靚女願與成雙成對;如果只有一支,那絕不是遺忘,而是靚女客氣地暗示水夥子不要再徒然單相思;倘若糯米飯上擺有辣椒葱蒜,知趣的小夥子就該轉移目標了。對待尚未成熟的愛情,姑娘們會擺上樹葉或松針,暗示討要綢緞或線線,得到這樣的物示,小夥子豪不沮喪,誰都明白,紅絲線最終將牽連起的會是什麼。

節日中,除了這些活動外,還要舉行踩鼓、鬥牛、鬥鳥、賽馬等活動。節日結束後,小夥子要回家了,姊妹們用竹籃盛裝五色糯米飯,飯裏藏匿松針、椿芽、辣椒等愛情標識,把自己的心思和愛情一起送給男子。一切盡在不言中,一切又在神秘中,一如《詩經》裏描繪的那樣:“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視爾如,貽我握椒。”

本文標題: 施洞苗寨的姊妹節是怎樣過的?苗族姊妹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26903714755
相关資料
雷山苗族的吃新節為何又叫馬郎節?有何歷史
雷山苗族“吃新節”又稱“馬郎節”,是未婚青年男女借機尋找意中人的節日。趕集和鬥牛是吃新節的節慶特色。在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吃新節”也許是唯一沒有確定日期的節日。所以即便在同一個鄉里,各村的“吃新”也會有先有後。吃新節是苗族人民慶豐收的節日
標籤: 苗族 苗族節日 中國節日 蘆笙
揚州十日的經過:揚州十日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於1645年5月20日的城防崩潰後,揚州城居民只有聽天由命了。直到20日的白天,還沒有人身傷害。揚州變成了屠場,血腥惡臭彌漫,到處是肢體殘缺的屍首,一切社會準則都不復存在了。揚州百姓,同仇敵愾禦敵。據史可法紀念館館藏資料記載:在保衛揚州城的
標籤: 歷史 揚州十日 清朝歷史 辛亥革命
江西千戶苗寨是什麼樣子的?千戶苗寨簡介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現時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來到西江千戶苗寨,以下幾個景觀可千萬別錯過:一是苗族吊腳樓,西江千戶苗寨的木質吊腳樓為穿鬥式歇山
標籤: 苗族 吊腳樓 西江千戶苗寨 苗族刺繡 建築
貴陽跳場是什麼樣的?貴陽苗族跳場文化簡介
也就是說,每隔三年的舉辦地都在不同的苗族聚居地舉行,相關的費用由舉辦地負責。各地場址也有大小之分,有的場址一個苗族支系要接連跳上三天,有的只跳一至二天。上述桐木嶺、石頭寨、都溪等場為最大,每年來跳場的人數都在三萬以上,除本市各區鄉的人之外,
標籤: 苗族 苗族節日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