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事件是否都是歷史事實?

羅貫中三國演義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裡面以三個政治集團的戰爭為主,分別是吳、蜀、魏。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的素材一方面是三國歷史文獻,另一方面則是民間流傳的故事。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是元明初時期的小說家,他的代表作品就是現在我們統稱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羅貫中的父親是一個商人,當時帶著羅貫中從北方到了南方的杭州本來羅貫中的父親是希望兒子從商的,但是後來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囙此在父親的同意下開始結交文人。羅貫中在1356年的時候到了張士誠的門下做幕客,而施耐庵和張士誠有交情,也就在這個期間羅貫中拜師施耐庵。

羅貫中的銅像

羅貫中在寫作《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時候施耐庵去世,囙此將師傅施耐庵的遺作《水滸傳》進行加工,完成作品後羅貫中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的,他為了出版書籍從杭州去了福建的建陽,但是羅貫中的作品並沒有被出版。羅貫中的作品除了《三國志通俗演義》還有編改了施耐庵的《水滸傳》之外,羅貫中還寫了《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還有《三遂平妖傳》。但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作品中成就最大的,從黃巾起義開始最後西晋統一,羅貫中以宏觀的角度去描繪了一幅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

羅貫中的歷史資料中沒有明確的顯示他究竟是在哪一年去世的,大約估計會是在1385到1388年羅貫中再無消息,而且羅貫中的祖籍當時開始的時候都存在爭議,但是後來發現羅貫中的族譜在山西太原,囙此學者才肯定羅貫中是山西太原人。羅貫中在各地留下的足記很多,但是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卻很少囙此挖掘羅貫中還是要繼續努力了。

羅貫中三國演義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裡面以三個政治集團的戰爭為主,分別是吳、蜀、魏。從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到三國鼎立,最後三國歸西晋來寫,羅貫中將孫子兵法的三十六計都寫進了這本小書的戰爭之中,而且人物的事蹟大多能找到歷史原型,不過加上了自己對這些人物的喜惡,囙此可讀性非常的强,不過要瞭解真實的三國歷史,演義還不是全部的史實,許多情節都融入了想像,囙此不能視為史實。

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

三國演義的素材一方面是三國歷史文獻,另一方面則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三國時期裏元末明初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當時研究和評估三國的人還是很多的,這給羅貫中提供了寫作素材,而且羅貫中本人是參加過農民起義的,當時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民間的疾苦羅貫中深有體會,作為知識份子,他本身就希望結束這種動盪的局面,囙此寫作《三國演義》。

羅貫中的成功之處就是在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羅貫中在每次描寫戰爭的時候都能將這次戰爭的特點給寫出了,而且描寫的壞境不同,他寫的戰略戰術也不一樣,比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而且羅貫中寫人物衝突的時候也是張弛有道的,他寫一個人的特點,會從他的語言、性格、行為等方面進行塑造,但是出於個人感情色彩,羅貫中會將自己喜歡的人物神話,而將自己不喜歡的人物醜化,但這也是小說的特色之一。

羅貫中是哪個朝代的

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約生活在1330年到1400年。羅貫中是章回體小說的鼻祖,之前在網上有人討論羅貫中的文化水准,有些人認為他從7歲讀書,14歲喪母后跟著父親去了蘇杭一代做商人,一段時間後才去了慈溪跟著當時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1356年就離開去了張士誠門下,後來對張士誠失望後本打算回老家,但是在蘇州遇到了施耐庵,從此陪伴施耐庵。

羅貫中紀念館中的塑像

有人推算羅貫中從7歲到14歲在私塾學習按現在來說就是初中生水准,但是後來跟著趙寶豐就算是自學成才,所以真實的文化水准還真的不能估計。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古代人的文化水准和現代人的文化水准是不能比較的,因為在古代14歲甚至12歲就學富五車的人多了去了,他們的閱歷和現代人不一樣。《三國演義》現在流行的雖然是清朝時期毛宗崗父子編改的版本,但是羅貫中創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基於歷史資料的,而且他的作品裡面反映了民間作家的才學和經驗,囙此羅貫中的文化水平比我們現在許多人都要高。

羅貫中的歷史資料確實太少了,現在許多人還在討論羅貫中的真實身份,因為歷史上有許多人和羅貫中有巧合,比如有人就認為施耐庵就是羅貫中,但也有人說施耐庵就是羅貫中的師傅而已,但二比特已故數百年,我們也只能猜測而已。

錄鬼簿續編中認為羅貫中是哪裡人

《錄鬼簿續編》中認為羅貫中是太原人,這本書社會上僅存一本就在寧波天一閣中收藏。據考證《錄鬼簿續編》的作者是賈仲明,生活在明朝初期的,和羅貫中有過前面,當時的羅貫中僅寫了三部劇本,《三國演義》等名著當時還沒有完成。賈仲明提到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和他投合的人很少,但是兩人有交情,但是經過變故,各走一方。

羅貫中的石像

羅貫中年紀比賈仲明要大,重逢的時候賈仲明年紀已經21了,所以年長他10歲的羅貫中該是31,羅貫中於1357年離開張士誠,所以在1364年遇見賈仲明,間隔7年確實有可能寫成了某些著作,1366年,趙寶豐去世,羅貫中離開故地前往慈溪,後來的小說都是在1366年到1399年完成的,所以當時賈仲明81歲寫完《錄鬼簿續編》的時候他已經和羅貫中60多年沒有見面,不能確定羅貫中是否已經死亡,所以用竟不知所終來結束羅貫中的人生。相對的,賈仲明也不可能知道這60年裏,羅貫中發生了什麼。賈仲明的太原人說法在1996年終於有人在太原祁縣河灣村發現了羅貫中的族譜、生活遺跡,囙此猜測了600多年的羅貫中籍貫之謎,最後可以確定就是山西太原。

羅貫中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小說家之一,但是小說家在當時是九流之輩,囙此歷史上對羅貫中的生平知道的人很少,從明清以來,對羅貫中的出生經歷爭議不斷,有段時間有人都質疑《三國演義》是否元代的羅貫中所寫,現在這位作者漸漸的露出了真實面目,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會瞭解羅貫中。

本文標題: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事件是否都是歷史事實?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17219184137
相关資料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為何又與曹植並稱曹王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極富文采,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又與曹植並稱“曹王”。而王粲不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較大的一個,與曹植並稱“曹王”。王粲的詩王粲是建安時期的重要詩人之一,號稱“七子之冠冕”,其詩在建安詩壇獨樹一幟,
標籤: 建安七子 曹植 王粲 三國 七哀詩 曹操
揭秘中華醫聖華佗有哪些成就值得我們稱頌
在當時,人們就稱呼他為“神醫”,華佗與董奉、醫聖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圖片來源於網絡“神醫”是個泛稱,無疑是對華佗醫學成就、救死扶傷的醫者精神的讚揚。
標籤: 華佗 社會萬象
戎馬一生的曹操名詩:曹操最著名的詩是哪首
曹操名詩曹操一生有大量的詩歌作品,時至今日這些詩句依然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曹操戎馬一生,從他的詩歌作品中,並沒有表現出他對社會的不滿和抱怨,反而是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表現的淋漓盡致。不得不提的就是曹操在詩歌上的造詣。曹操詩歌《短歌行》欣賞
標籤: 曹操 短歌行 龜雖壽 曹操後人 三國 詩歌
清末藝人王鳳山自創的快板都有哪些特點
王鳳山的師傅是海鳳。王鳳山的師傅海鳳是清末民初時期的藝人,主要營生是數來寶。王鳳山舊照他在表演方面有極高的天賦,他的表演形式新穎獨特,經常受到人們的褒獎。王鳳山快板特點首先便是“俏”,王派快板以“俏”出名,這種特點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標籤: 王鳳山 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