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什麼時候能退休?退休制度是怎麼定下的?

退休制度是怎麼定下的?韓愈首提“退休”,宋人待遇最好“退休”這個詞語,並不是現代人發明的。而且為了鼓勵退休,官員退休時皆晋昇一級,而且退休後仍有加銜晉級、參與朝政的權利。還有仁慈的皇帝,特許一些大臣因為身體健康的原因提前退休,唐朝大臣李靖就是因為身體的原因被準予64歲退休的。

古代官員什麼時候能退休?退休制度是怎麼定下的?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退休實際上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制度,既能保障工作人員的晚年生活,不至於說一直工作到死,還能解决因年齡大導致工作效率變低的問題。不過退休制度可是經過上千年的時間才慢慢落實的,和古人相比現代人退休後的待遇已經算很好了。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沒有退休這個說法的,除非是被動退休,讓皇帝給辭官了,不然終身都要工作。那退休制度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實現的呢?下麵就一起來瞭解下吧。

七十才退休,但在古代那是“古來稀”

其實退休這碼事,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就有了。只不過那時候不叫“退休”這個詞,叫“致仕”、“致事”、“致政”等詞罷了,《春秋公羊傳》就記載著“退而致仕”,啥叫“致仕”呢?“還祿位於君”,把權力交還給君王。從這一層意義上講,只有官員才有“退休”一說的,因為只有官員才有資格將權利交還給君王,其他階層是不存在這種情況的,所以也就無退休一說。

古代多大歲數才允許退休?《禮記·曲禮》做了規定:“大夫七十而致事”。也就是說,官員七十歲了才允許退休。七十是個什麼概念呢?“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在古代是“古稀”之年,能活到這個歲數的太少了。學者林萬孝在《我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中估算:周、秦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杜甫作詩《羌村三首》說“晚歲迫偷生”,其時他做這詩時才46歲,就已經是“晚歲”了;而另一個大文學家蘇東坡,寫“老夫聊發少年狂”時,這個“老夫”也只不過38歲而已。當然,如果不算上嬰兒的夭折率和戰爭的因素,按《人口論綱要》文獻估算,古人平均壽命能達到60歲左右。“六十花甲子”,民間傳說如果活到六十歲還沒有去世,要被埋進“活墳”的。雖是傳說,但從側面證明古人活的歲數很低。

七十歲退休,按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年齡算,也太晚了。沒有幾個人能享受得到,享受到的,也享受不了幾年。所以古代的官員,很大一部分人是“終身制”,沒有熬到這個歲數,就故去了。

既然《禮記》上做了規定,漢朝直到元朝長達千餘年的時間裏,朝廷都遵循了這個規定。到了明清兩朝,大概覺得七十這個歲數太高了,天子仁慈,將官員的退休年齡降了下來,“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六十歲退休,和現在一樣了,比較合理。級別小的官員,退休年齡還可以提前,如清朝規定“參將為54歲,都司守備48歲,千總、把總45歲”可以退休。按當時的平均壽命,這個退休年齡是相對比較合理了。

韓愈首提“退休”,宋人待遇最好

“退休”這個詞語,並不是現代人發明的。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複志賦序》一文中就說到”退休於居,作《複志賦》”,這是文獻記載的關於“退休”一詞的最早記錄。韓愈“發明”了退休一詞後,後人用之,漸漸流行開來。《宋史·韓贄傳》有“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的語句,這比韓愈晚了幾百年了。

關於退休的待遇,各朝各代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漢代,歲數達到七十歲,官員達到一定級別(年薪兩千石以上)的,退休後可領取在任時俸祿的30%作為終身俸。低於這個條件是沒有退休薪水的。年薪兩千石是個什麼概念,漢代的“太守”就年薪兩千石,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幹部。本來七十就“古來稀”了,級別上再卡到省部級,古代的官員又少,所以能享受到退休待遇的幹部並不多。

唐朝人實行差別化退休工資待遇制:功臣元勳是第一級,經皇帝特批退休後享受全薪,與在職時相同,只是沒有權位;五品官以上退休官員給“半俸”;六品官以下退休後是沒有終身俸的,“唐致仕官,非有特敕,例不給俸”,但為了解决他們的生活問題,可以發放一定數量的土地做為補償。到了大明朝,貧民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於官員特別摳,一般情况下是不給退休官員發放“終身俸”的,但免除退休官員的賦稅和徭役。如果經過調查發現退休官員家裡實在太窮揭不開鍋的話,“有司月給米二石,終其身”,算是個養老補貼吧。清朝和明朝差不太多,所以為了以後的養老考慮,在職時官員拼命地“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你不給我養老,我自己想辦法。當然這得冒著殺頭危險了。

相對來說,退休官員待遇最好的是宋朝,宋神宗以後允許帶職退休,退了和沒退差不多,除了沒有了實權,待遇不變。而且為了鼓勵退休,官員退休時皆晋昇一級,而且退休後仍有加銜晉級、參與朝政的權利。宋朝重文輕武,是文人的黃金時代,經濟又高度發達,國家等於將官員們“養”起來,這種待遇和現代差不太多了,如果可以穿越的話,大多數文人還是渴望穿越到宋朝的。

古人能熬到退休是“三生有幸”的事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古代當官,生命風險其實是挺大的,如果伺侯了半輩子皇帝,僥倖不死熬到退休,那也是人生幸事一件。對於大臣來說,退休有點象“逃跑”,功業已建,激流勇退是明智的選擇。如果該退不退,惹得皇帝動怒,反為不美,弄不好帶來殺身之禍;而對於疑心重的皇帝來說,大臣們知道很多皇家秘密,一旦不在眼前了,有點不好把控的意思,所以大臣們歸家退休,有點“放虎歸山”的意味。雖然這“虎”老了,但還是要隨時監控,以防生事。

所以大臣們申請退休,有一個名詞叫“乞骸骨”。因為大臣做官,等於將身體賣給皇家了,退休了,交還了權力,乞求皇帝將自己這一把老骨頭還給自己,能埋在老家。

大臣可以“乞骸骨”,但最終能否退休,還是天子說了算。如果天子覺得你還有用,不准退休,只能活到老幹到老了。漢代著名經學家張禹多次申請退休,皇帝就是不准。有病太醫給你看,不准退休就是唯一的理由。

宋朝時大臣申請退休皇帝不允的事更是時有發生,兩朝元老向敏中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七十歲仍不准退,七十二歲死在宰相任上,老臣孫固“强起視事”,七十五歲死在任上,老臣孫沔71歲仍然被委以“重任”,終於忍受不了長途跋涉之苦死在赴任途中。一方面說明這些大臣被皇帝所倚重,一方面也說明了大臣一旦為官,便失去了人身自由。

和不准退休的官員相反的是,一些不被看重的官員,朝廷希望他們早早退休,甚至勒令退休騰地方。明孝宗專門下詔“自願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想不當官,有的是想當的,立即準予;清朝規定:“其年老有疾,戀職不去而被議者,則勒令休致”,强行“退休”還不給終身俸。還有仁慈的皇帝,特許一些大臣因為身體健康的原因提前退休,唐朝大臣李靖就是因為身體的原因被準予64歲退休的。還有一種情况是,建功立業以後激流勇退,像越國的大臣範蠡,在幫助勾踐複國後,官封上將軍,但他沒有享受最高人臣的待遇,而是選擇了不要“終身俸”離開朝廷,更名改姓當了個商人,成為儒商的鼻祖。

古人退休有“致仕懸車”的說法,如果能熬到順利“退休”,安享晚年,不管“終身俸”多少,對於官員來說,都是“三生有幸”的好事。因為古人講“養兒防老”,老了主要靠後代,而不是朝廷的俸祿。當然,一些功將名臣,賢明的皇帝會額外地賞賜他們,讓他們安享晚年。

本文標題: 古代官員什麼時候能退休?退休制度是怎麼定下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15692819305
相关資料
高麗王朝和高句麗有關係嗎?高麗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高麗王朝是怎麼滅亡的?巧的是,歷史上還有一個高句麗,有時也簡稱高麗。這個高麗的開創者叫王建,而高句麗的王族姓高,沒有任何聯系。1388年,高麗與明朝發生邊境衝突,自不量力的高麗禑王,派大將李成桂出兵討伐明朝。於是,李成桂揮軍南下,把王位搶了
標籤: 高麗 高句麗 高麗蒙古戰爭 高麗國王 中國古代史 明朝
“肥宅快樂水”好喝又續命,來看看古代人夏天喝什麼?
而很多人不瞭解的是,古代的夏天也會很熱,但那個時候有沒有空調,沒有肥宅快樂水,他們又是如何度過的呢?古代人的夏天喝什麼?當然是拿我的肥宅快樂水來,噸噸噸~~啊~~~快樂又續命。但是清朝確實出了件關乎肥宅快樂水前身的大事:它的老祖荷蘭水首次成
標籤:
垃圾分類太麻煩?古代有哪些垃圾分類的方法?
垃圾分類太麻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實施,這代表著,垃圾分類將被納入法制框架,上海外賣配送也將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那麼,在垃圾分類沒有那麼細緻,也沒有代收垃圾網約工的古代,垃圾是如何處理的?為了處理垃圾
標籤: 垃圾分類 都市垃圾 清朝
“東道主”一詞是怎麼來的?“東道主”有什麼歷史典故?
“東道主”有什麼歷史典故?所以“東道主”這個詞算是擁有悠久的歷史,當然很多人也對東道主的來歷感到好奇,為什麼主人會被稱為“東道主”呢?那麼“東道主”這個詞語究竟從哪裡來的呢?
標籤: 鄭國 晉國 歷史 秦穆公 燭之武 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