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的作用有哪些?各個朝代君與臣的帽子有什麼特點和寓意?

帽子的作用有哪些?百官的常服冠稱為烏紗帽。翼善冠到了清朝,由於少數民族的特殊性“頂戴花翎”代替了幞頭,成為了君臣主用帽子。通過以上對封建王朝君臣群體的冠與幞頭發展我們可以看出,帽子具有强烈而鮮明凸顯身份和等級得政治功能特點。“君臣相通”是指君臣帽子在形制方面有相通性和群體身份一致性。

帽子的作用有哪些?各個朝代君與臣的帽子有什麼特點和寓意?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正所謂,頂天立地,從頭開始。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頭”的現象,這種觀念也體現在衣冠服飾上。作為裹首之物的帽子,在古人的重視下也演化出許多不同樣式與功能。而作為古代封建王朝權力場的兩個重要群體君與臣,他們的帽子功能就不只是保暖、美觀那麼簡單,除了基本功能外,還是身份和等級的外在表現,凸顯了强烈而鮮明的政治功能。

古代的帽子式樣繁多比起現在也不逞多讓,這裡就不給大家一一列舉,本文只是通過建王朝中君臣這個群體,簡單從他們常用的帽子——冠與幞頭進行探析。

我們先來看看封建王朝中君與臣的冠。

秦漢時期,因為是君主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剛剛建立,所以這一時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冠制。從君臣所戴的冠看,非常繁雜。

這一時期使用的冠有一些是秦統一六國之前原六國國君所戴的冠,如楚國國君用的法冠、趙國國君用的武冠。秦始皇把這些國君所用的冠賜給大臣,無疑是秦始皇彰顯其至高無上統治權的一種手段。

除了繼承,還有創新。

秦在原秦國國君戴的的高山冠基礎上創制了通天冠。通天冠是秦漢時期帝王主要用冠,但帝王們偶爾還戴高山冠。

通天冠

秦漢這一時期的冠服特點是“以職分等”,官員的職位從所戴的冠上就能够看出來,例如中外官、謁者、僕射戴高山冠、文官戴進賢冠、武官戴武弁冠、執法者戴法冠、衛士帶的樊噲冠等。雖然式樣繁雜不統一,但從大臣所戴的冠可以直接看出其職業。同時由以上也可以發現高山冠是君臣都可以戴的一種冠服。

魏晋南北朝時期基本沿襲秦漢諸冠,除此之外冠服出現了由“以職分等”到“以品分等”的特點變化。文官所用的進賢冠根據官品,梁數開始分為三檔,一、二品用三梁冠,三四品用兩梁冠,五到九品用一梁冠。此時對官員的只有三種分檔,並不够細化。

進賢冠

隋唐跟魏晋南北朝類似,文官進賢冠根據梁數依然分三檔,只是品級劃分範圍稍有變化。武官的武弁冠也開始出現分等。

到了宋朝皇帝仍服通天冠。在大臣方面,因為宋朝官制的特殊,官員們的官職和品級並不匹配,所以宋在借鑒“以品分等”的基礎上改為“以比特分等”,將進賢冠的梁數分為七等。

明朝時進賢冠改為梁冠,百官朝服都用此冠,依然“以品分等”,不同品級根據冠上的梁數來分辨等級,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以此類推,到六七品二梁,八九品一梁。

我們再來看看在君臣中另一種常見的帽子——幞頭。

幞頭,又名折上巾,產生於北朝時的北周。“初服長冠,以皂紗為之,加簪而不施纓導。”(《周書》)。用黑紗製成,加有束髮的簪子,但沒有纓導,這便是幞頭的雛形。

到了隋朝這種幞頭成為了隋朝君臣的常服。

唐朝時幞頭形制有了變化,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最初的幞頭有系在腦後的兩根帶子,稱為“軟脚幞頭”,後來兩根垂在腦後的帶子加長,打結後可做裝潢,稱為“長脚羅幞頭”。唐神龍年間幞頭所垂的兩腳變得圓潤,並在周邊用硬的絲鉉作骨,襯以紙絹,這樣幞頭脚就可以翹起來,稱為“翹脚幞頭”。翹脚幞頭在五代時期被廣泛使用。

宋朝君臣都戴平角幞頭,又叫展角幞頭。據說展角幞頭是宋太祖創制的,目的是防止官員交頭接耳,維護朝堂秩序。皇帝有時還會戴角向上彎的幞頭。

元朝時君臣公服所用的幞頭都為漆紗展角幞頭,形制與宋朝展角幞頭相似。元朝百官的公服使用幞頭,也是沿用宋朝展角幞頭的形制。

明朝又對幞頭進行改進,都是用黑紗製成,但君臣使用的冠制出現區別。皇帝與皇太子親王以下的常服冠都用翼善冠。百官的常服冠稱為烏紗帽。

翼善冠

到了清朝,由於少數民族的特殊性“頂戴花翎”代替了幞頭,成為了君臣主用帽子。雖然樣子換了,但依然繼承了幞頭公常服的職能,所以我們也可以把它看做清朝的“幞頭”,也可以說是幞頭與冠的結合體。

清朝的頂戴花翎主要有頂戴和花翎兩部分組成,頂戴通過冠上的飾物來區分等級,而花翎則是根據孔雀翎的眼數,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花翎,使用者多為武職,高級的花翎上有眼數,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

頂戴花翎

其實清朝品官大部分都不能佩戴花翎,所以清朝文武大臣主要靠冠頂的飾物與頂座的材質來分,也是“以品分等”,但分級增多,共分為九級。

清朝百官朝冠分等資料來源《清史稿》

僅從清朝的頂戴花翎上看,就會發現中國封建王朝的君臣的“帽子”發展到清朝,已經非常完備了,無論是從規範性,還是等級上都非常成熟了。

通過以上對封建王朝君臣群體的冠與幞頭發展我們可以看出,帽子具有强烈而鮮明凸顯身份和等級得政治功能特點。

總結其規律可以分成“君臣相通”和“君尊臣卑”兩個特點。

“君臣相通”是指君臣帽子在形制方面有相通性和群體身份一致性。例如秦漢時君臣都戴高山冠、從北周到明代朝君臣都戴幞頭,清朝君臣都戴頂戴花翎帽。帽子形制種類也越變越少,變得趨於統一。

“君臣尊卑”是指君臣的帽子在樣式、分等變化體現等級方面的差异性。如秦漢開始通天冠開始成為帝王獨用冠,幞頭的發展也從開始的君臣一致,變為明朝時的皇帝獨有的翼善冠和大臣烏紗帽的差別,清朝的頂戴花翎靠飾物不同皇帝和大臣也有了嚴格的區分。

頭戴烏紗帽的明朝官員

在分等變化方面,秦漢以來是依據“以職分等”,職位不同所戴的冠不同,到了北朝以後開始按照品級來分,職位分等的職能在逐漸减弱,而品級分等的功能在逐漸加强。同時根據冠飾的等級劃分,從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三等劃分,到宋、明的七等劃分,再到清朝的九等劃分,變得越來越細緻。

結語:縱觀中國整個封建王朝君臣帽子的發展史,帽子已經不是單純的帽子,它更是一政治秩序的體現。隨著朝代的更迭,社會的進步,君臣帽子的形制越來越趨向統一,這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對統一的統治秩序要求的體現,這種“君臣相通”性,為“君尊臣卑”的政治功能體現創造了基礎,讓君臣之間的等級差距能够在相同的制式上更加明顯的凸顯出來。

而隨著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的越來越强,帽子的“君尊臣卑”也將中國古代社會的尊卑等級秩序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封建王朝中君臣群體帽子的發展史,也是透視中國古代政治發展變化基本趨勢的一個側面。

本文標題: 帽子的作用有哪些?各個朝代君與臣的帽子有什麼特點和寓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14934596384
相关資料
古代的“內藏庫”是什麼?淺談皇帝小金庫發展史!
淺談皇帝小金庫發展史!宋代的內藏庫就是直屬皇帝的私人“財政”,由於其直屬皇帝,皇帝有直接支配權,同時又具有大多數時候不許朝廷機构和大臣干涉的獨立性特徵,所以也可以稱內藏庫是皇帝的小金庫。宋代以前的“內藏庫”這種有皇帝小金庫性質的內藏庫其實並
標籤: 宋朝 小金庫 南宋皇帝 財賦 中國古代史 南宋
秦始皇的一個兵馬俑值多少錢?有人是拿“命”來換的?
有人是拿“命”來換的?尤其是在秦朝的時候,秦始皇創造了世界十大奇迹中的其中兩個奇迹,一個是長城,一個是兵馬俑。黑市裡面總有人會倒賣一些文物,對文物的估價也八九不離十,但是你要是問兵馬俑多少錢,那還真沒人能回答,因為這東西自出土就被保護起來了
標籤: 兵馬俑 考古 秦始皇 文物 博物館
天下“李”姓的根源地是在哪裡?李姓文化有什麼歷史?
李姓文化有什麼歷史?隴西的昔日繁華已不復存在,但李氏文化卻根深蒂固。皋陶之子便是李姓始祖。從此,天下李姓之人以隴西為故里。其後不久,又有幾比特李姓臺胞自發的來隴西尋根祭祖,並在隴西永吉鄉李家溝山頭的李靖廟遺址焚香謁拜。
標籤: 隴西 歷史 李姓 中國古代史 唐朝 中國歷史
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分別是哪四個?四大書院是怎麼興起怎麼沒落的?
四大書院是怎麼興起怎麼沒落的?說起“四大書院”,其實具體是指哪四個書院一直是存在爭議的。在這幾個書院中,嶽麓書院可謂是最命途多舛的。前面介紹了四大書院中三個沒有爭議的書院,第四個書院則有爭議了。但也有學者認為歷史上的四大書院,應當是前面三大
標籤: 嶽麓書院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中國古代史 宋朝 白鹿洞書院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