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給了黃馬褂哪些權力?不同朝代的黃馬褂有什麼不同?

黃馬褂之所以牛皮閃閃,除了便於騎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它與崇高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有染。皇帝居然不穿黃馬褂?賞賜給立有殊勳的高級軍事將領,或者統兵文職大員的黃馬褂,才稱為“賞穿黃馬褂”。說到底,黃馬褂不過是清代統治者體現皇權、愚弄臣民的工具而已。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黃馬褂。

黃馬褂是清朝的一種官服,不少影視劇都把黃馬褂的作用等同於免死金牌,那在歷史上真是這樣嗎?原本只有皇帝身邊的領侍衛內大臣和護軍統領等人有資格服黃馬褂,後來皇帝也會賞賜黃馬褂給立有軍工的功臣,不過平日穿著黃馬褂也是有條件的,並不是想穿就能穿,而且黃馬褂也沒那麼多免死的權利。其實在皇帝面前有時候免死金牌也不管用,那皇帝到底賦予了黃馬褂哪些權利呢?

黃馬褂大概是有清一代最為難得的衣著了,只有極少數人才可以穿。穿黃馬褂的人,就和將內褲外穿的超人一樣拉風、酷炫、屌炸天,尋常百姓只能眼巴巴景仰的份。穿了黃馬褂,就可以橫行無忌,視規矩如無物,有司還得行注目禮;穿了黃馬褂,就可以目無法紀欺壓良善,吃瓜羣衆敢怒不敢言。

黃馬褂為什麼就這麼牛呢?

馬褂、馬褂、自然是騎馬人穿的褂子,只是看名目就知道是與三十畝地一頭牛的百姓無緣。

黃馬褂之所以牛皮閃閃,除了便於騎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它與崇高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有染。

如果以為黃馬褂就是黃色的馬褂,那就大錯特錯了。清代服制龜腚,黃色有明黃(淡黃、也稱為鵝黃)、金黃(深黃)、杏黃(黃的發紅)等多種區別。

理論上講,明黃馬褂、金黃馬褂、杏黃馬褂都是黃馬褂,而且黃馬褂真的有明黃色、金黃色之分。這其中,真正牛皮的是御賜黃馬褂。

為什麼會如此呢?

眾所周知,滿洲人起於白山黑水間,以八旗勁旅定鼎中原的。這八旗分別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八旗又分為上三旗與下五旗,上三旗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其中鑲黃旗與正黃旗是由皇家自己統領的,正白旗則是在多爾袞任攝政王主政之時刻意將自己統領的正白旗地位拔高的。

一開始,黃色就是滿洲人眼中最高貴的。

努爾哈赤是鑲黃旗旗主,囙此鑲黃旗順理成章成了八旗之首。順治小皇帝入中原時,其餘各旗旗主自然是扈從。大家都是騎著馬出關的,所以這些扈從官員無一例外都穿著馬褂,而且嚴格按照各旗旗色製作。

滿洲人只有區區數萬人,居然就能將大明王朝打的束手無策,眼見著就要突破明廷防線,皇太極大概是太過興奮,結果樂極生悲——暴斃了。因為死的太過突然,沒有留下遺言,囙此有條件上位的豪格與多爾袞二人對皇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豪格雖然是皇太極長子卻非嫡子。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雖然戰功顯赫才幹超群,在兄弟中卻排行十四。

囙此,豪格與多爾袞暗中爭得不可開交,可是拿到案頭上擺開來談的時候,兩個人卻不約而同的惺惺作態表示謙遜。

先是,豪格以“德小福薄”為由“固辭退出”,將了多爾袞一軍。多爾袞眼見自己成了眾矢之的,轉而推舉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繼大位。

在皇太極時期就“贊助內政,越既有年”,積累了豐富政治鬥爭經驗的孝莊明白多爾袞如此只是權宜之計,於是順水推舟,提議由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二人共同輔政。

雖然濟爾哈朗排名在多爾袞之前,但多爾袞才識膽略都是濟爾哈朗無法相比的。不久,多爾袞就將豪格廢為庶人,穩定了政局,事實上成為了首席輔政大臣。

此後,清人入關定鼎中原,順治皇帝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等到清軍“定江南”。在濟爾哈朗等人的建議下,順治改稱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隨著清統一戰爭的順利進行,功勳卓著的多爾袞最終由“皇叔父攝政王”一躍成為“皇父攝政王”。

據《清世宗實錄》記載,日子一久,權傾朝野的多爾袞再次對皇權生出了覬覦之心,一天,他手中拿著一件黃馬褂,問左右人自己是不是能穿?平素畏之如虎的諸位大臣,這時居然變得態度強硬,不約而同的“力爭以為不可”。

忖度這則記載,多爾袞手中拿的黃色馬褂應該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穿的明黃色馬褂。

哪怕是多爾袞把皇袍當成內褲穿,只要不露在外面,大家就會相安無事。倘若非要穿件黃馬褂顯擺,那就等於觸碰了高壓線了。

令人不解的是,據清代典章記載“皇帝行褂,色用石青”。行褂就是馬褂,馬褂不過是行褂的俗稱而已。

皇帝居然不穿黃馬褂?

而且,直到現在在故宮館藏或者是清歷代帝王畫像中,都沒有發現清帝穿黃馬褂的蛛絲馬跡。

這就令人費解了。

史料記載,黃馬褂一開始就有明黃色、金黃色的區分。

清帝出巡狩獵時,隨行的禦前大臣、內大臣、內廷王大臣、侍衛什長,按例都穿明黃色的馬褂;而隨行的正黃旗官員,兵丁也穿黃馬褂,不過他們的黃馬褂顏色是金黃色的,以示有所區別。

原來,清代皇帝自己是不穿黃馬褂的,最多,他們冬天穿的裘皮裝會用明黃色的綢緞做裡子。

當然,他們不穿,不等於其他人可以穿。

假如,清帝也穿著黃馬褂去木蘭圍獵,遠遠看去一片“翔色”,倒也蔚為壯觀,只是如此一來,又怎麼能顯出皇上的鶴立雞群、與眾不同呢?

就像不差錢的退休馬老頭,脚下蹬了一雙老布鞋,口中啜著一根老氷棍,施施然混迹於身周穿各種品牌鞋的安保人員中,反而顯得卓爾不群了。

同理,清代皇帝也不愛穿黃馬褂,他們喜歡賞賜手下人穿黃馬褂。至少,他們喜歡那些忠臣高聳尊臀,跪拜在自己脚下山呼萬歲謝主隆恩的那種感覺。

有清一代,黃馬褂只是天子近臣、近侍的專用服飾。因為難得,所以名貴,引無數官員競折腰,以得到一件黃馬褂穿為無上之榮耀。

對於官員們的這種心理,洞燭千里的清帝心底如明鏡一樣。為此,他們巧立名目,將賞賜黃馬褂分為了賞“給”黃馬褂和賞“穿”黃馬褂。

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其間距離卻足足有孫猴子的一個跟頭那麼遠。賞給的只有一件,不可以複製粘貼;而賞穿黃馬褂,穿破了絕對不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可以自己再製作新的黃馬褂穿。

那些扈從皇帝出巡,有幸穿著黃馬褂的,不過是“藉壯觀瞻”而已。

黃馬褂,其實就是他們的工作服。事情一了,就得趕緊小心收起來,以備下次再用。這種情況,有個專用名稱——“職任褂子”。

跟隨皇帝到木蘭圍獵的,瞎猫碰著死耗子射中鹿的,得到的獎品也是一件黃馬褂。只不過,這種黃馬褂最多也就穿個十幾天,圍獵一結束,褂子也得仔細收好。這種黃馬褂,叫做“行圍褂子”。

“職任褂子”與“行圍褂子”,都屬於賞給黃馬褂。

賞賜給立有殊勳的高級軍事將領,或者統兵文職大員的黃馬褂,才稱為“賞穿黃馬褂”。

清初,對立下大功的將領除加官晋爵外、最多是賜以“巴圖魯”名號、賞戴花翎等。將黃馬褂賞賜給功勳卓著官員,是乾隆朝之後的事情,隨著咸豐帝在位時戰事的增多,得到這種獎勵的官員也多了起來。

鎮壓太平軍、撚軍起義的相關有功官員都曾得到這種殊榮;幫助左宗棠平收復新疆的“紅頂商人”胡雪岩,也有這麼一件;就連外國人,清末著名雇傭軍、洋槍隊長戈登,也有幸穿了一件。

雖然同為黃馬褂,但為了有所區別,“職任褂子”“行圍褂子”的紐絆是黑顏色的,而賞穿的黃馬褂紐絆依然是明黃色的。

如此看來,細節不單可以决定成敗,還可以决定許多,諸如……

許多人誤以為,穿上皇上賞賜的黃馬褂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皇上賜的黃馬褂,不是真的要你穿的,只要碰到國家大典才能穿出來,平時則要將它小心翼翼、高高在上的貢奉在家族祠堂中,光宗耀祖。倘若公務繁忙、場合需要,有穿著黃馬褂示人的必要,則可以複製一件較原物簡單化的黃馬褂,以備不時之需。

倘若你辦事不力、或者犯了錯,曾經賞賜的黃馬褂也可以被隨時收回。這種情況,也有個專用名字——“裭奪黃馬褂”!

說到底,黃馬褂不過是清代統治者體現皇權、愚弄臣民的工具而已。

本文標題: 皇帝給了黃馬褂哪些權力?不同朝代的黃馬褂有什麼不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12965263360
相关資料
清朝為什麼沒有宦官專權現象?清朝是怎麼管理太監的?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管理太監的制度,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然而為什麼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况?清朝的太監為什麼從來都沒有專權的呢?
標籤: 太監 宦官專權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歷史
敦煌莫高窟是怎麼形成的?莫高窟中有什麼秘密?
對敦煌莫高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在我國古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城的東南方向,有一座海拔1330米的三危山,斷崖中密佈著像蜂巢似的石窟。近看像似窑洞,遠看如層樓,這便是蜚聲世界的歷史文化古迹莫高窟,中國歷史上最
標籤: 莫高窟 文化 文物
汗手盤手串盤什麼好?適合汗手盤的手串大全!
還有這個汗手要盤什麼東西好呢?第一種、大汗手手心出汗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有部分玩友手心出汗量卻有些驚人。因為多數木質手串都是怕汗的,無論以前盤的多亮,一沾汗全完蛋。建議幹手的朋友可以盤木質手串和一些比較容易上色的文玩手串。不同的手選擇適合自
標籤: 文玩 金剛菩提 文玩菩提 金剛
民間風俗出殯為什麼要摔瓦盆?摔瓦盆有什麼含義?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呢?摔瓦盆的操作一般摔盆前要在盆裏燒紙錢,是由死者的長子來摔盆,長子不在,長子長孫代替;長子一支無人,則輪到次子,並以此類推。至於無子無侄之輩,死時則不能摔盆,屬於不得善終之列。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