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清朝官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人們通常罵那些道德敗壞又裝君子的人為“衣冠禽獸”,頗具貶義。
其實這“衣冠禽獸”來源於古代,特別是清代官員官服的品階。古人講究“等威莫大於車服”,歷朝歷代官員朝服,都有一定的規定。
一、諸王貝勒們的官服
到了清代,清政府沿襲借鑒了明代的官服,又有所創新與發展,融入了滿清特色,蘊含著豐富的等級差异,為了更有效地區分不同官職,頗下了一番工夫。區別官服最大的標誌就是上面的圖案,稱之為“補子”,花樣不同的“補子”代表了官員的品階。這補子源於唐代武則天女皇執政時期的异文服,頒詔官員繡袍,文繡禽,武繡獸。
補子又分圓補與方補,“圓補”即圓形補子,“方補”即方形補子,團補高於方補,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上團補,九品以內官員方補,有大功方可賞賜團補。
親王,一般都是皇帝的直系最親近的親屬。朝冠飾東珠十顆,補服,四團五爪金龍,補上胸前後繡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
郡王,朝冠飾東珠八顆,補服,四團五爪行龍,補上胸前後與兩肩各有行龍一。
貝勒,朝冠飾東珠七顆,補服,二團四爪正蟒,補上胸前後各一。
貝子,朝冠飾東珠六顆,補服,二團四爪行蟒,補上胸前後各一行蟒。
鎮國公,朝冠飾東珠五顆,補服,二方補上繡四爪正蟒,胸前後各一。
輔國公,朝冠飾東珠四顆,補服,二方補上繡四爪行蟒,胸前後各一。
二、九品中正的官服區別
文武官員根據品級規定:
一品,朝冠頂飾紅寶石,補服文官繡仙鶴,武官繡麒麟。
二品,朝冠飾鏤花珊瑚,補服文官繡錦雞,武官繡獅子。
三品,朝冠頂飾藍寶石,補服文官繡孔雀,武官繡豹子。
四品,朝冠頂飾青金石,補服文官繡雁,武官繡虎。
五品,朝冠頂飾水晶,補服文官纖白鷳,武官繡熊。
六品,朝冠頂飾硨磲,補服文官繡鷺鷥,武官繡彪。
七品,朝冠頂飾素金,補服文官繡鸂鶒,武官繡犀牛。
八品,朝冠頂飾陰文縷花金頂,補服文官鵪鶉,武官犀牛。
九品,朝冠頂飾陽文鏤花金頂,補服文官繡練雀,武官繡海馬。
左都禦史、副都禦史、監察禦史,各省按察使、道員,由於屬於特殊職務,是掌管監察百官的,囙此其補服上均繡獬豸,便於區分。
三、何為頂帶花翎?
我們在影視劇中常常聽到頂帶花翎,這又是怎麼回事?
清代的官帽除了頂子與飾品的區別,還有花翎的差异。
花翎更是身份與等級的象徵,並不是一般的官員都能够佩戴的。
清代官帽,通常呈圓形,在帽子的邊緣有一圈簷邊,用皮、緞等資料製成,中間通常是紅色的帽緯,在帽子的最頂端鑲嵌頂珠,品級不同頂珠有區別,沒有頂珠說明沒有品階,不入流。
帽子下麵都有一個翎管,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又分藍翎與花翎。
藍翎是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要低;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俗稱為“眼”,有單眼、雙眼和三眼之分,三眼花翎最尊貴,這“眼”並不是有些人所說的什麼這是花翎上的眼狀寶石,一個寶石是一個眼,三個就是三眼花翎。
(清朝一品大員的官服)
清代為了象徵權力與功勳,設有戴翎。
翎管一般都是使用白玉或翡翠,只有為朝廷立下一定功勞的官員,才有資格佩翎,清歷代皇帝對此事十分重視。
有爵位的貝子、固倫額附以上可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附以上方可戴雙眼花翎。
其餘戴翎者都是侍衛內大臣、內大臣,各兵營統領,駐防將軍以及兼提督銜之巡撫方可戴翎,通常五品以上可賜單眼花翎,六品以下賜戴藍翎,離職或革職要摘去花翎。
正常的官員因功、勞績可賞戴花翎,這是榮耀,而能够賞戴三眼花翎比登天還難,清代的大權臣和珅終此一生都想皇帝開恩賞賜他三眼花翎都沒有辦到,據說,滿清王朝二百餘年,大臣得到賞賜三眼花翎的僅有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