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先人們會懼怕五月?端午節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從而對“韓國搶走中國端午節”的說法進行闢謠。追根溯源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連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囙此北方端午節主要為了消灾祈福。先人非常懼怕五月,民間也有了“躲端午”的習俗。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端午節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韓國“江陵端午祭”為人類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韓國“端午”申遺成功的消息傳回國內,引發軒然大波。群眾憤怒地認為老祖宗留下的節日被韓國搶走了,指責官方不作為,不重視傳統文化,網絡上罵聲一片。

3天后,11月28日官方媒體人民網發文《江陵端午祭何以勝出》,文中指出韓國江陵端午祭除了和我國端午節除了時間上接近外,其實是兩回事。

江陵端午祭是江原道江陵市的祭祀活動,為期將近一個月時間,包括各種巫術演出、祭祀典禮、農樂表演等內容,與中國的端午節習俗大相徑庭。從而對“韓國搶走中國端午節”的說法進行闢謠。

我國政府也深刻意識到傳統節日的重要性。2008年,新修改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自1月1日開始執行,端午節被列入法定假日,中央政府鼓勵各地在端午節放假期間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追根溯源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連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國有幾十種叫法,其中有端陽節、龍舟節、五月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

在端午節期間,民間有賽龍舟、包粽子、飲雄黃、佩香囊,燒艾草等習俗。現在很多人都以為過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楚國大夫屈原因為得不到君主信任,空有一腔熱情而報國無門,萬念俱灰之下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盡。

楚國百姓為了不讓水裏的魚蝦去咬食屈原的軀體,紛紛在江中投粽子餵食水裏的魚蝦。這種說法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人吳均所著神話小說《續齊諧記》中。

但是近代的歷史學家在翻閱大量古籍和考證後,不斷提出疑問,指出這種“紀念屈原說”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

第1,早在春秋戰國之前,端午節在民間已經存在。

第二,單數重合像一月初一,三月初三,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中華民族重大的傳統節日,而這些節日都帶有神話色彩,古人不可能單獨將5月5日用來紀念一個人。

第三,楚國之後的秦漢王朝,歷經四百多年的歷史,在這個時期的文獻中,並沒有記載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資訊。

第四,關於屈原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司馬遷所著《史記》中《屈原列傳》,後來有學者一直懷疑屈原是否真的存在,屈原這麼重要的人物,秦朝之前的史書不應該空缺。

就算屈原真的存在,那他是否真的跳江自盡更是無從考證。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直被後代帝王推崇,這可能就是“紀念屈原說”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

各地端午習俗大不同

中華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囙此所有的節氣和節日都與天象有關,二十四節氣指導農耕。同時在季節交替時,還要有一個重大節日用來祭祀祈福。進入五月,氣溫開始大幅升高,雨水增多。

南方先民們在端午節拜祭龍祖。北方先民則認為五月是很不好的一個月份。先人為什麼非常懼怕五月?因為這個月開始容易出現瘟疫等災禍。囙此北方端午節主要為了消灾祈福。

後來隨著各個民族相互融合,南北文化交融,端午節才慢慢發展成為現在的樣子。在晋朝之前,各地雖然在端午節舉行各種活動,但是叫法不同。

“端五”一詞在晋朝固定下來。到了唐朝,因為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為了避諱,用“午”代替“五”,“端午”一詞才開始被大量使用,一直延續至今。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多種民族的習俗,形式繁多,內容豐富。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在端午節活動上也存在很多差异。

南方各地祭龍王、賽龍舟、投粽子,希望龍王保佑風調雨水,五穀豐登,不要出現洪水等灾害。

北方各地降水量開始增多,蚊蠅滋生,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毒”也開始大量繁殖,四處活動,對人和家禽家畜造成傷害,但是醫療水准低下,被“五毒”咬上一口或蜇一下就可能性命之憂。

為了避免疾病和驅“五毒”,北方有熏艾草、撒雄黃、佩戴香囊等習俗,也有的地方大人會給孩子穿上老虎鞋,因為老虎能够驅邪辟瘟。但南北在吃粽子之一習俗上,是不約而同的。

五月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利

漢代北方地區還有一種說法,從戰國開始流行,人們認為五月五日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更有“不舉五月子”的說法,就是說五月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在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不能撫養成人,否則長大成人的話,兒子會克他的父親,女兒會克她的母親。

東漢王充在《論衡》做了一番解釋,原來五月是天地當中陽氣最盛的一個月,在這個月出生的孩子,彙集了太多陽氣,長大之後必定性格剛烈,脾氣暴躁,難以訓誡,不服管教,甚至頂撞師長。

所以有的父母老的時候會受不了孩子的脾氣,鬱鬱而終。在當地有許多父母相信這種說法,狠心將剛出生的嬰孩弃之不養。先人非常懼怕五月,民間也有了“躲端午”的習俗。

華人走到哪裡,就把傳統節日帶到哪裡。現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春節、端午節期間也開始舉辦慶賀活動。

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子,每當看到一群藍眼睛,白皮膚的外國人在歡度中國的傳統節日時,心裡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傳統節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在民間延續了幾千年。

未來,它向走出國門,將外界展示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祖宗留下的“粽子”、“月餅”、“餃子”將會散發出更大的魅力。

本文標題: 為什麼先人們會懼怕五月?端午節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08819076225
相关資料
諸葛亮明知“益州疲弊”,為何還要三番五次地北伐?
在《出師錶》的開篇,諸葛亮便向劉禪說明了當時的情况,那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劉備剛剛去世時相比,諸葛亮去世時的蜀漢已經經歷了數次北伐的”摧殘“。許多人認為是諸葛亮的執意北伐導致了蜀漢國力大大受損,於是給他扣上了敗家
標籤: 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 三國 歷史 劉備 曹魏
古代的胭脂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什麼朝代發展最為鼎盛?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古代胭脂的起源,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想要瞭解胭脂,肯定很多人會好奇胭脂到底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也就是胭脂起源於哪裡?胭脂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胭脂起源於商紂時期。當時胭脂傳入中原後,中原女子根據其自身的喜好加入油脂、
標籤: 胭脂 中國古代史 漢朝 紅妝 閼氏
李世民有什麼資格與關隴集團抗衡?山東集團中有哪些勢力?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唐朝初期山東集團的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唐朝初年,與關隴集團唱對角戲正是新立出生的山東集團。山東集團的初體前身是“文學館”。大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置,以羅致四方文士、收聘賢才、天下太平為目的而設定,《
標籤: 李世民 關隴集團 唐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文學
古代的“宗族”是怎麼形成的?東晉時期的宗族門閥勢力有多大?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古代的宗族門閥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宗族通常是在同一聚居地形成的大的聚落,屬於現代意義上模糊的族群概念。西晋時期的蔭客制度和東晉時期的給客制度,都是對宗族這種特權的承認。原本只是暫時存在的士族和皇權平行的狀態,由於被
標籤: 司馬睿 門閥士族 東晉 門閥制度 歷史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