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度真的是容易發生諸侯國叛亂嗎?

什麼是分封制呢?當年項羽稱王后也是進行了分封,不過結局跟劉邦一樣,各地諸侯也是紛紛叛變。為達目的,項羽還將章邯等人分封在了蜀地的各大關口地區,用以牽制劉邦大軍。而分封就是最大的賞賜,可同時也是一道催命符。劉邦作為皇帝,是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的皇權被這麼多人給分走的,他一定會出手對付這些分封後的諸侯王。

當年劉邦在建立西漢王朝後,諸侯相繼反叛,先後有燕王臧荼反,利幾反,韓王信與匈奴謀反,貫高謀殺高祖,陳豨反,韓信反,彭越反,黥布反,劉邦的同窗發小盧綰反等等。這些之前跟著劉邦打天下的人似乎都開始背叛劉邦了,為何?

是他們後來發現劉邦不適合做領導人,想換一個嗎?還是說他們自己想當皇帝呢?

其實都不是,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在於當時的一個制度,那就是分封制。

什麼是分封制呢?分封就是一個皇帝來統治很多小的國家,這些個小國家有他們自己的皇帝,每個小國家的皇帝除了要定期朝貢拜見天子之外,似乎就沒啥義務了。他們在自己的國家裏往往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力。

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實施政策,可以組建軍隊,可以實現很多天子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在等級上來看,分封制下的皇帝和各諸侯王其實是同一等級,只不過小諸侯王負責的是比較繁瑣的事務,而天子則負責管理這些諸侯王就可以了。

這些諸侯王可以隨意調用自己國家的軍隊,這對於皇權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當年項羽稱王后也是進行了分封,不過結局跟劉邦一樣,各地諸侯也是紛紛叛變。項羽不懂他們為何要叛變,但不管怎樣,你叛變我就要消滅你,於是親率楚軍到各地去評判。

劉邦當時被項羽分封在蜀地,由於項羽忌憚他的實力,想把他困死在蜀地。為達目的,項羽還將章邯等人分封在了蜀地的各大關口地區,用以牽制劉邦大軍。可劉邦後來還是反了,他本人就應該很清楚為何這些人會反,因為他自己就曾是這群反叛者中的一員。

可劉邦剛建立了政權,為了表示一下,怎麼著也要給這些功臣一些賞賜才行啊。而分封就是最大的賞賜,可同時也是一道催命符。

劉邦作為皇帝,是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的皇權被這麼多人給分走的,他一定會出手對付這些分封後的諸侯王。他是怎麼做的呢?

偽遊雲夢之後,韓信被擒,削去兵權,改封淮陰侯。這其實就已經是將韓信從諸侯王降到了臣子,所以韓信出門後,大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他這是在自嘲,剛剛還是一個國家的皇帝,現在轉眼間就變成了和樊噲一樣,是個臣子了,地位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據說後來韓信因為和陳豨勾結造反,被呂後殺死在了長樂宮。且不管他是真反還是假反,總之,皇權的集中需要他反。劉邦在得知了他的反叛罪及死訊後,《史記》用了五個字,說劉邦“且喜且憐之”。劉邦的態度馬上就躍然紙上了,他是希望韓信死的。

在呂後的幫助下,劉邦先後剷除了异姓王韓信、彭越、英布。再後來劉邦死,呂後繼續剷除那些諸侯王,以鞏固皇權。

本文標題: 分封制度真的是容易發生諸侯國叛亂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06750738210
相关資料
諸葛亮跟隨劉備的原因除了“三顧茅廬”還有什麼?
但是為何諸葛亮最後選擇跟隨劉備,相信這是很多人疑惑的事情,事實上這樣選擇很簡單,恰恰是因為曹操的實力太强大!所以諸葛亮才選擇劉備,因為强大的曹操有太多手下了,手下當中有太多聰明人,諸葛亮要是投靠了曹操,不管能力多出色都要從基層幹起,這無疑很
標籤: 諸葛亮 劉備 三國 蜀國 曹操
歷史上包拯是什麼形象?包拯的為人是怎樣的?
千年流傳的過程中,包拯的形象不斷增輝,被一代代國人甚至全世界人民所喜愛,得益於包拯本身非凡的人格魅力。包拯辛勞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仍在大堂之上辦案。可見包拯的長相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异於常人。至於包拯的黑臉形象,其實是源自元清以來戲劇臉
標籤: 歷史 包拯 臉譜
諸葛亮所住的隆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劉備回到新野,按照徐庶的吩咐,帶上關羽、張飛前往隆中拜見諸葛亮。諸葛亮躺在大廳裏的竹席上,紋絲不動。諸葛亮翻了個身,臉朝牆壁繼續睡。直等到太陽西下,諸葛亮才醒,書童趕緊上前通報。諸葛亮沐浴更衣後,把劉備等人請到客廳。
標籤: 諸葛亮 劉備 張飛 三國
包拯的諡號是什麼?為什麼是孝肅?
而“孝肅”正是包拯的諡號,也是他的化身。這種“孝肅之風”經過包拯後裔的繼承光大,形成了包氏家族特有的“孝肅家風”。以孝肅包拯為楷模,無論是居家還是為官,始終保持忠誠、孝廉和正直的孝肅遺風。崔氏對包拯夫婦的事孝,對包拯子孫包綬、包永年的盡心撫
標籤: 包拯 歷史 包永年 包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