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出身的陸遜為何不是“紙上談兵”,實戰也厲害呢?

陸遜雖然威望不高,但是有軍令狀在手,自己又早有謀略在心中,果然對劉備的宣戰毫無應答,卻暗中密切注視敵軍一舉一動。接下來蜀軍的行為更加證實了陸遜的決策是正確的。陸遜當機立斷,决定正式放火來進行迎戰。

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的皇帝,一生征戰無數,其中有一次面對陸遜的戰爭卻是慘敗收場。陸遜是孫權吳國的手下,當時在崎嶇的山巒處和劉備進行了一場長長的拉鋸戰,有四五個月之久,書生出身的陸遜,得到孫權賞識掌管一方兵力,是一個沒人聽說過的新人,劉備當然不把他放在眼裡,但是劉備萬萬不會想到對面這個無名小卒打的自己全軍覆沒,而陸遜的升遷之路從劉備戰敗開始了,這就是夷陵之戰,劉的屈辱之戰。

當時夷陵之戰一觸即發,劉備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他和手下商議對策,即使有“劉備善後,手下衝鋒”的保守戰畧,劉備還是力排眾議,寧願當一個一意孤行的決策者和執行者,孤身直抵戰場。他也不想去考慮戰爭的地形因素,不說輕敵是不恰當的了,因為陸遜守衛之地,在深山丘陵之處,地形易守難攻,劉備到了那裡,將士們將營寨往山上一紮,就等著和吳軍決一死戰了,氣勢洶洶,幾萬大軍胸有成足,事實上卻是被動的消耗自己的兵力,吳軍並不起兵迎戰。

話說吳軍內部早有人主張應戰,只是陸遜不答應罷了。陸遜認為,迎戰不一定勝利,不應戰,還能靜觀其變,况且此地易守難攻,糧草也十分充足,對於城外的露宿兵來說,自己反而過得更加舒適,這樣日子一長,劉備必然要被損耗,心裡想著劉備也不十分善戰,竟然如此的衝動。陸遜雖然威望不高,但是有軍令狀在手,自己又早有謀略在心中,果然對劉備的宣戰毫無應答,卻暗中密切注視敵軍一舉一動。雖然是一介書生,卻也能震懾住手下,不得不服。

接下來蜀軍的行為更加證實了陸遜的決策是正確的。陸遜按兵不動長達數月之久,劉備果然不能進也不能退,加上天氣變得暑熱起來,眼看著情况對自己不利,就派人去城外試探。他派一些老弱病殘故意去城外耀武揚威,挑釁吳軍,營造出一副不識好歹的樣子,引誘吳軍快快出戰,事實上卻是自己已經堅持不住,但是吳軍並不上當,因為有陸遜在,按陸遜的話來說,這是病急亂投醫的表現,自己已經占了上風了。

果然,劉備的軍隊經歷了幾個月的等待,早就已經士氣渙散,暑熱更加消磨了他們的意志,心中更是焦躁不安,陸見此,便派一小支軍隊前去探知密情,對外是迎戰的樣子。且說劉軍雖然軍心不穩,但是兵力並沒有下降太多,陸遜的小隊被殺了個倉皇而逃。這下劉軍的缺點暴露無遺,那就是兵力分散,不能够互相支援彼此,糧草不足,後勤保障不到位,更重要的一點,駐紮之處到處是樹木叢草。

陸遜當機立斷,决定正式放火來進行迎戰。他命阿兵哥人手一把火,點燃了劉備的軍營,很快幾十座軍營被大火燒光,士兵們死的死逃的逃,劉備徹底慌了神,也踏上了逃亡的道路,陸遜立刻派人乘勝追擊,劉備就這樣全軍覆沒了,所幸自己是逃了出來,總算是見識到了陸遜的厲害,這次夷陵之戰勝負分出,是陸遜的靜觀其變和冷靜分析,帶給了吳國一次圓滿的勝利。劉備大受打擊,陸遜囙此發達,可見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敵啊。

本文標題: 書生出身的陸遜為何不是“紙上談兵”,實戰也厲害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06739940140
相关資料
清朝和元朝相比誰的領土面積更大?元朝要不要加上蒙古帝國?
第二年,首都搬到了燕京(北京),這是元朝的出現,元朝前的大蒙古國有一段時間是處於分裂狀態的。再來看看“大清帝國”,即清朝,清朝的領土是1316萬平方公里,清朝和元朝的領土僅僅相差5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元朝的疆域看起來更大一些。
標籤: 蒙古帝國 清朝 元朝 中國古代史 元朝歷史 清朝歷史
韓信和諸葛亮皆是有謀略之人,為何他們戰績區別很大?
常獵,為虎所逐。太祖壯其鷙勇,使將虎豹騎。陸遜和諸葛亮單獨立傳不是隨便想想就立的。為什麼韓信一次成功,諸葛亮卻失敗呢?韓信打仗善用奇謀,沒有章法,諸葛亮完全是按著自己心中的那一套去打仗,穩紮穩打,再加上他剛愎自用,不善於培養人才,導致蜀漢後
標籤: 諸葛亮 韓信 三國 蜀國
出身不好的曹操在什麼時候開始有名氣的呢?
要說曹操在什麼時候開始有名氣的呢?然後他開始詢問有什麼好的辦法誅殺董卓,這時候曹操告訴他說,這些年他在董卓手下做事,就是為了取得他的信任。於是他向董卓說了一下,這時候董卓開始感覺情况有點不對了。於是他趕緊下令捉拿曹操,這個時候曹操早已經逃得
標籤: 曹操 董卓 三國 王允
分封制度真的是容易發生諸侯國叛亂嗎?
什麼是分封制呢?當年項羽稱王后也是進行了分封,不過結局跟劉邦一樣,各地諸侯也是紛紛叛變。為達目的,項羽還將章邯等人分封在了蜀地的各大關口地區,用以牽制劉邦大軍。而分封就是最大的賞賜,可同時也是一道催命符。劉邦作為皇帝,是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的皇
標籤: 劉邦 歷史 漢朝 韓信 西漢 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