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的詩詞成就:精深,工密,頗有風致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頗有風致。曾鞏所生活的加上自然灾害頻發,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外,離別詩也是曾鞏本人各個重要人生階段與思想狀態的真實記錄。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存詩400餘首,其詩特點是比較質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格調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詩言文言理的通病,但為文所掩,不受重視。他不但善賦體,也有詩長於比興,形象鮮明,頗得唐人神韻。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image.webp

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頗有風致。如《西樓》《城南》《咏柳》等寫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論,他的詩不如韓、柳、歐、王與蘇軾,卻勝於蘇洵、蘇轍。詞僅存《賞南枝》一首。其詩文曾被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

第一,紀實詩。曾鞏的紀實詩繼承和發揚了唐代杜甫現實主義詩歌文學傳統,以反映社會現實、關注民間疾苦、揭弊政、評國事為主要內容,表現了他關注民生、濟世興邦的儒家思想。曾鞏所生活的加上自然灾害頻發,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曾鞏以詩歌真實描寫了民生疾苦的狀況。

在《追租》這首詩中,一句“山下窮割剝”寫出了饑荒之年農民還要被層層盤剝的悲慘境遇,由此抨擊地方官吏“暴吏理宜除”,並提出“浮費義可削”的政策主張。這首詩沒有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的寫景抒情,而是赤裸裸地針砭時弊,體現了曾鞏關注民生疾一脈相承。

與《追租》的主題思想類似的還有:描寫蟲災肆掠、揭批官憂國憂民憂時的《邊將》《胡使》《嗟歎》等等。曾鞏的紀實詩除了對民生疾苦毫無遮掩地寫實之外,還對積貧積弱的北宋王朝政局建言獻策,有力地增强了文學在中國古代政治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詠史詩。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多偏好以咏史來借古諷今和抒發情懷。曾鞏的詩歌也經常以緬懷歷史人物、評估歷史事件來表情達意。曾鞏總能以惺惺相惜的姿態與心態去追思感受前人中那些與他理想抱負相似的人的精神世界,從而緬懷先聖、寬慰自我、排解憂愁、堅定決心。

image.webp

例如在《揚顏》一詩中,曾鞏敬慕揚雄的立言不朽和顏回的立德不朽,以兩人執著求道精神激勵自己進業修德。再比如曾鞏的《讀五代史》,詩文以歷史諷喻現實,以史諫言北宋統治者革借管仲與鮑叔牙之交推崇誠信道德的《論交》;表達渴望明主、隱含壯志難酬之情的《隆中》;諫言選賢舉能、反對排斥賢臣的《垓下》等等。曾鞏的詠史詩或委婉言志,或直言改革,其托物喻人的文筆都源於現實又立意高遠,凸顯了他恩澤天下、救民濟世的儒家仁義思想。

第三,離別詩。離別愁緒是古代詩人借詩所抒之情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情懷。在《曾鞏集》中有100餘首詩歌蘊含離別之情。例如詩合集《奉和滁州九咏九首》顯示,曾鞏看望身在滁州的歐陽修返回時,離愁別緒頓生,對歐陽修的才學與人品大加讚賞。再比如《上杜相公》中所言,曾鞏前去拜訪仰慕已久、剛剛去職宰相的杜衍,臨別時曾鞏表達了對兩人友情的珍重和對杜衍的敬仰之情。

曾鞏的此類詩歌還有:懷念好友王安石的《寄介甫詩》《江上懷介甫》;惜別友人的《送陳商學士》;感傷人才離去、叮囑學生的《送錢生》;送別、勸慰失意者的《酬吳仲庶龍圖暮春感懷》《送孫穎賢》;懷念、惜別親人的景交融。此外,離別詩也是曾鞏本人各個重要人生階段與思想狀態的真實記錄。

本文標題: 曾鞏的詩詞成就:精深,工密,頗有風致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04348619136
相关資料
竹林七賢是指魏晋哪七位名士?竹林七賢的稱號又是怎麼來的?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竹林七賢之名的由來,學界存在爭議。一般認為“竹林七賢”之名與“集於竹林之下”的竹林之遊有關。嵇康與其好友山濤、阮籍以及竹林七賢中的其他四比特常在其間暢飲聚會,因而時人
標籤: 竹林七賢 嵇康 魏晋 名士 林業 阮籍
建安七子的文學成就:對詩、賦、散文作出貢獻
“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辭賦“七子”寫了大量的小賦,他們在張衡、蔡邕等已經取得的成就基礎上,為小賦的進一步繁榮作出了貢獻。“七子”的創作各有個性,各有獨特的風貌。王粲詩、賦、散文號稱“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然而,無論前、
標籤: 散文 建安七子 陳琳 文學 文化 讀書
建安七子阮瑀與竹林七賢阮籍和阮鹹是什麼關係?
對司馬氏集團極為不認可的阮籍,只能效仿父親,開始了一場又一場拒絕出仕或勉强出仕的拉鋸戰。蔣濟勃然大怒,還遷怒於阮籍的朋友,在鄉友親屬的苦苦相求下,阮籍勉强答應出仕,但很快又稱病請辭了。於是,阮籍一邊繼續喝酒買醉的生涯,一邊和司馬氏周旋。阮鹹
標籤: 竹林七賢 建安七子 曹操 曹操後人 阮籍 阮鹹
歷史上寒食節是怎麼來的?與春秋時期哪位帝王有關?
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春秋禁火節後來
標籤: 寒食節 介子推 春秋戰國 晋文公 寒食 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