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中是如何重質輕文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思想?

《韓非子》,主張質與文的對立,開啟了古代重質輕文思想的濫觴。《韓非子》的主張有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儒家而來的。《韓非子》進一步提出,內容和形式不但無關,甚至可以說是根本對立的。但《韓非子》的觀點有多鮮明、鋒利,其理論性就有多片面、偏激。

《韓非子》,主張質與文的對立,開啟了古代重質輕文思想的濫觴。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重質輕文是中國古代一種主流性思潮,注重實用、反對虛飾,看重內容、輕視形式。儒家注重文化、文飾,強調社會層面上仁禮合一,然後能治;個人層面上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強調文與質的統一。《韓非子》與此截然不同,他主張質與文的對立,重內容而輕形式,重實用而輕美飾,重功利價值而輕審美價值,開啟古代重質輕文思想的濫觴。

image.webp

《韓非子》的主張有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儒家而來的。他用情與禮表示內容與形式,認為情是實質,禮是情的表現形式。

與儒家之重禮不同,在《韓非子》看來,這個表現形式是可有可無的,很多時候,情真而深者,反而其禮薄;而情薄者,其禮反而繁瑣。所以他主張取情而去貌,認為形式不但不能表現內容,有時還會損害內容。

《韓非子》進一步提出,內容和形式不但無關,甚至可以說是根本對立的。他以和氏璧和隋侯珠為例,說明至美之質,任何物都不足以飾之,從而說明最美的內容是與形式無關的。相反,如果一個事物需要裝潢之後才能稱得上美,那麼足以說明這個事物本身並非質美。

在《韓非子》看來,美的內容可以脫離美的形式,甚至只有脫離美的形式才能真正展現出美的實質來,以此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上升到根本對立的程度。

《韓非子》主張重實事、課實功、去虛談,催生了中華民族實用理性精神。表現在文學領域,形成了文以載道的樸實文風,表現在政治領域,形成了經世致用的實用之風,對於敦厚、質樸、務實民族性格的形成,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韓非子》重質輕文的價值取向,在禮儀繁瑣、虛浮奢靡之風盛行的戰國後期,具有很强的現實針對性和批判性,展現出針砭時弊、急世糾弊的話語風格。但《韓非子》的觀點有多鮮明、鋒利,其理論性就有多片面、偏激。

image.webp

他將內容和形式推到針鋒相對的對立極端,取質而輕文,求實而舍形,重功而去禮,不僅導致了秦朝以力取文政治流弊的出現,也影響到重利苟安,湊合馬虎民族性格的形成。

樸與拙,實與陋,質與野,往往是一體的兩面,過度地强調質、樸、實,過度地輕視文、雅、形,往往會導致笨拙、粗糙、疏漏、低水準、湊合、馬虎等現象的出現。但在重質輕文的觀念影響下,人們即使意識到這些現象,即使承認這些是不足和弱點,也會覺得不是問題,最多算是美中不足。

《韓非子》開啟了古代重質輕文思想的濫觴,千百年來,許多人以重質輕文而自安、自慰、自豪,重質輕文成了人們觀察、評估人和事的一種價值尺度。這往往導致了對以拙為美的低標準、低水準的崇拜,其價值取向具有一定的消極性。

資料標籤: 韓非子
本文標題: 《韓非子》中是如何重質輕文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思想?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02908817153
相关資料
為什麼唐朝會出現三教並行?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唐代佛教的中國化。唐玄宗遍注三教,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三教齊一的政策。在這次講論中,玄宗明確提出了“會三歸一”的主張,當時的宰相張九齡也提出了“萬殊一貫,三教同歸”的說法,恰好是玄宗“會三歸一”的注腳。這種看法
標籤: 佛教 唐朝 道教 宗教 陸德明 玄宗
內聖外王出自哪裡?內聖外王是儒家還是道家的思想?
道家的聖人是為自己成聖,儒家的聖人是為他人成聖。但自北宋以來,儒家借用了“內聖外王”的名詞來解釋儒家思想,“內聖外王”就成為儒家的內在道德追求和外在建功立業努力的最高標準。
標籤: 儒家 國學 道家 逍遙遊 齊物論 莊子
春秋和戰國時期有什麼區別?當時的禮樂為什麼會崩壞?
春秋和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從西元前770年一直到西元前221年秦一統六國,被稱為“春秋戰國”。諸侯們的相互吞併和戰爭引起了“恩德治國”的轉變。從春秋到戰國,就是一個禮崩樂壞的過程,是一個弱肉强食的時代。
標籤: 歷史 古代禮儀 實用主義 秦國 唐朝
金朝女真漢化的徹底嗎?當時的儒學是怎麼發展的?
海陵王亮時,規定衍聖公的俸格,提供孔氏家族的經濟保證。章宗時,進一步擴大尊孔範圍,禮儀日臻完備。種種迹象表明儒家思想無力挽救金朝內外交困的厄運,走上衰落,為蒙元王朝的九儒十丐論做了準備。
標籤: 金朝 讀書 國學 衍聖公 儒家文化 紇石烈良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