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上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制。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起源
正白旗,清代八旗之一。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將其納入皇帝親統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病死之後,順治皇帝將多爾袞掌握的正白旗收歸自己名下,與兩黃旗並稱為上三旗,這以後就有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親統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組織100-300人為一組織)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朝末代皇后婉容也是正白旗人。
正白旗從古至今所出的文化名人不少,包括:《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著名國畫家關松房。
女真人當時分成五種顏色:紅、黃、藍、白、黑。當時的女真人將:紅色代表太陽,黃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藍色代表天,黑色代表鐵。鐵又生於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四種顏色:紅、黃、白、藍。
稱:女真人靠天吃飯,靠天種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發展。
所以用:黃——代表土;白——代表水;紅——代表日;藍——代表天。囙此用天、地、日、水,對應藍、黃、紅、白。
1601年撫順新賓赫圖阿拉城(萬曆2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初設正白旗。
旗的圖案
正白旗龍首向右,龍腹內有五朵祥雲;鑲白旗龍首向左,龍腹內有三朵祥雲
旗的樣式
1)正四旗左右長7尺5寸,上下寬6尺,長方形;鑲四旗,是正四旗尺寸剪去外上下角
2)八色龍旗,均做龍圖.鑲旗形成,只是加邊後,中間面積小,龍形小些。
3)龍與旗色配合:黃旗配藍龍,紅旗配黃龍,藍旗配紅龍。
4)旗杆:長一丈五尺,朱紅色,龍頭向旗杆,杆端為鐵槍頭。
組織形式
基層組織官職——牛錄(佐領)額真
牛錄——滿語中是“箭”的意思。滿族(女真人),狩獵時集體出行,頭人負責所有的“箭”,囙此在組織中將這組織的頭人,稱為牛錄額真。始於1601年,定編300人。
中層官職——甲喇(紮蘭、加蘭)也稱參領,額真。五牛錄編入—甲喇,一甲喇(紮蘭)=5牛錄(5×300)=1500人。
最高官職——旗主為固山額真,5甲喇=1固山=5×1500人=7500人。
佐領詳錶
《光緒會典事例》:佐領成分,宗室二、覺羅四、新滿洲四、蒙古二、滿洲七十四。
正白旗滿洲都統第一參領所屬十七佐領(《清朝會典》作十八):
佐領族屬編立年代佐領性質開創佐領人主要姓氏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滿洲國初世管佐領達音布他塔拉氏查昆木
第二佐領滿洲康熙23年世管佐領阿密達他塔拉氏查昆木
第三佐領滿洲康熙9年世管佐領阿密達他塔拉氏查昆木
第四佐領滿洲國初世管佐領托波他塔拉氏查昆木
第五佐領滿洲康熙23年世管佐領古爾哈他塔拉氏查昆木
第六佐領滿洲國初勳舊佐領石爾泰董鄂氏董鄂
第七佐領滿洲康熙23年勳舊佐領鄂爾多董鄂氏董鄂
第八佐領滿洲國初世管佐領吳理堪瓜爾佳氏絲巾之裴德里
第九佐領滿洲康熙6年世管佐領昂阿巴瓜爾佳氏絲巾之裴德里
第十佐領滿洲康熙23年世管佐領隨赫圖瓜爾佳氏絲巾之裴德里
第十一佐領滿洲康熙23年公中佐領佛倫舒穆魯氏對親佐領人丁
第十二佐領滿洲康熙元年公中佐領布林吉岱精奇裡氏索倫
第十三佐領滿洲國初世管佐領喀克篤禮那木都魯氏那木都魯綏分
第十四佐領滿洲康熙23年世管佐領邁色那木都魯氏那木都魯綏分
第十五佐領滿洲國初世管佐領康果禮那木都魯氏那木都魯綏分
第十六佐領滿洲國初世管佐領朱克舒那木都魯氏瓦爾喀渾春
第十七佐領滿洲康熙13年公中佐領桑格富察氏本旗滋生餘丁
第十八佐領滿洲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