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罪己詔》?《罪己詔》通常在哪三種情况下出現?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灾、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况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二是天灾造成災難,三是政權危難之時。齊桓公並沒有以“君”為是,而是把“詔”字放在上下君臣平等的位置。共造成約萬餘人傷亡。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灾、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况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二是天灾造成災難,三是政權危難之時。用意都是自責,只是情節輕重有別。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image.webp

詳解

“罪己詔”中的“詔”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告也,從言從召。東漢的鴻儒鄭玄為“詔”作注,謂之:“詔,告也”。告,告訴,對人說。這個人有上,也有下。

《管子》一書中記載:齊桓公一次探望臥病的管仲時,徵求管仲對日後政事的良謀:“仲父亦將何以詔寡人。”“仲父”(管仲)是臣,“寡人”(齊桓公)是君,意思是要臣“詔”(告訴)君。齊桓公並沒有以“君”為是,而是把“詔”字放在上下君臣平等的位置。

但是,自秦始皇宣告“命為‘制’,令為‘詔’”之後,“詔”的語權就變成皇帝的專利了。“罪己”,就是帝王責怪、自省自己的“口諭”,與“詔”字並用,就成了詔告天下的一種文書。

試舉幾例:

一、漢明帝永平八年(西元65年)冬十月,日有食之。詔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職事,極言無諱。”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覽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頒示百官,詔曰:“群僚所言,皆朕之過。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輕用人力,繕修宮宇,出入無節,喜怒過差……永覽前戒,悚然兢懼。”

二、漢安帝永初三年(西元109年)三月,京師大饑,民相食。壬辰,公卿詣闕謝。詔曰:“朕以幼沖,奉承洪業,不能宣流風化,而感逆陰陽,至令百姓饑荒,更相啖食。永懷悼歎,若附淵水。咎在朕助不逮。”

三、元和七年(西元812年),唐憲宗輕信了廟堂官員禦史關於淮浙水旱灾的不實彙報,對地方官的真實報灾表示懷疑。此事一經宰相李絳指出,他當即認錯:“國以人為本,聞有灾當亟救之,豈可尚複疑之邪!朕適者不思,失言耳。”

四、宋理宗於嘉熙四年(西元1240年)春正月庚辰下“罪己詔”曰:“朕德不類,不能上全三光之明,下遂群生

image.webp

下過罪己詔的之和,變異頻仍,咎證彰灼,夙夜祗懼,不遑寧康。乃正月辛未,有流星見於營室,太史占厥名曰彗,灾孰大焉。天道不遠,譴告匪虛,萬姓有過,在予一人。

今朕痛自刻責,豈聲利未遠而讒諛乘間歟?舉措未公而賢否雜進歟?賞罰失當而真偽無別歟?抑牧守非良而獄犴多興歟?封人弛備而暴客肆志歟?道殣相望而流離無歸歟?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謫見上帝,象甚著明。爰避正殿,减常膳,以示側身修行之意。”

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台……乃者貳師敗(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大宛慘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複令(令百姓養馬即可免除徭役),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六、王恭廠大爆炸:是西元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端午節次日上午9時,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的離奇爆炸事件。這次爆炸範圍半徑大約750米,面積達到2.25平方公里。共造成約萬餘人傷亡。

事件發生後,爆炸範圍附近的傷者和屍首皆發生衣服被卷去而致全身赤裸、一絲不掛的怪况,更給此災變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逼得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不得不下了一份《罪已詔》,認為自己的行為觸怒了上天。

資料標籤: 罪己詔 歷史 辛亥革命
本文標題: 什麼是《罪己詔》?《罪己詔》通常在哪三種情况下出現?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02395399242
相关資料
東漢與西漢是什麼關係?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裡?
西漢與東漢都是劉姓皇室建立的王朝。漢朝存在了400年,但是由於中間王莽篡位,所以導致西漢與東漢之間還有一個王莽建立的新朝。這個新朝雖然只延續了十五年,但就是這短短的時間把漢朝分為了西漢與東漢兩個階段。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强盛的時
標籤: 漢朝 光武帝劉秀 西漢 東漢 東漢皇帝 歷史
金張掖,銀武威是怎麼來的?關於兩者的來源有哪些說法?
“金張掖”、“銀武威”的說法在社會上流傳很廣,有所謂“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之說。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還有一則資料,出自於明駝的《河西見聞錄》。明駝於民國22年夏秋由蘭州到敦煌
標籤: 武威 張掖 文化 清朝
張掖之名是怎麼來的?西漢時為什麼稱之為金張掖?
由於其軍事地理位置之險要,而成為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活動的中心,因“張中國之臂掖,以通西域,斷絕匈奴右臂也”之意,而取張掖之名,為當時的河西四郡之一。歷史張掖城內有甘泉,被譽為“河西第一泉”,因而又名甘州。届時“西
標籤: 張掖 西漢
漢朝的國號是怎麼來的?劉邦為什麼要將國號定為漢?
漢朝是中國繼秦王朝之後的又一大王朝,漢朝這個王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部分歷史,漢朝是中國古代國力,那麼被史學家盛讚的漢高祖劉邦為什麼要將自己建立國家的國號定為漢呢?漢中徹底成為了劉邦最後保命的地方,對於劉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史書中不難看出,韓
標籤: 劉邦 漢朝 項羽 漢中 歷史 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