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燈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關於燈聯的故事有哪些?

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元宵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元宵咏燈詩,而且也留下了無數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燈聯。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南宋有個叫賈似道的人鎮守淮陰(今揚州)時,有一年上元燈節張燈,門客中有人摘唐詩詩句作門燈聯“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裏小紅樓。”據說,此聯為我國最早的燈聯。此後歷代都有人爭相效仿,在大門或顯眼的柱子鑲掛壁燈聯、門燈聯,不僅為元宵佳節增添了節日情趣,也為賞燈的人們新增了欣賞的內容。

被稱為“父子雙學位,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張英、張廷玉,皆能詩善對。有一年元宵佳節,張府照例張燈掛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聯試子“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小廷玉思索時聽到門外一聲花炮響,頓時領悟,對曰“低點花炮震大地,響,氣吐沖天。”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堪稱妙對。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聯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歲時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征對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見了,一時對答不出,便默記心中。

image.webp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應對出,被取為進士。歸鄉路過那戶人家,聞知指親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被招為快婿。一副巧合對聯,竟成就了王安石兩大喜事。

傳說明成祖朱棣於某年元宵節微服出遊,遇一秀才,談得頗投機。朱棣出上聯試他才情,聯雲:“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那秀才立即對出下聯“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永樂”是明成祖年號,朱棣大喜,遂賜他為狀元。

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錶佛”。囙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image.webp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Festival而為人所知。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本文標題: 元宵節燈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關於燈聯的故事有哪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01795777619
相关資料
元宵節燈謎起源於什麼時候?燈謎的作用是什麼?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
標籤: 猜謎語 元宵節的習俗 中國古代史 宋朝 文化 讀書
元宵節的花燈怎麼來的?元宵節放花燈有什麼寓意?
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標籤: 元宵節 花燈製作 文化 燈籠
歷史上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史記·樂書》中是如何記載的?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標籤: 元宵節 民俗 文化
元宵和湯圓是一種東西嗎?元宵和湯圓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所以說元宵和湯圓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的做法不同,但他們在其他部分也有某些微小的區別。元宵的口感相比較於湯圓的口感較粗,這也是他們的做法决定的,而且元宵水分少比湯圓更“扎實”,口感也比湯圓的硬,煮的時候很
標籤: 元宵 湯圓 元宵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