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唐三彩釉面如何區別?留下了哪些很特別的痕迹?

歲月無情,唐三彩釉面經受千年時光的洗禮會留下一些不容易發現卻很特別的痕迹。實際上高仿者在釉錶的處理上很衝突,如果用藥水處理,釉錶的光澤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識破;不用藥水處理釉面又太光潔新穎,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經檢測馬腳又露。

歲月無情,唐三彩釉面經受千年時光的洗禮會留下一些不容易發現卻很特別的痕迹。這些痕迹就是區分唐三彩的重要證據。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image.webp

它們分別是:

1.泥土的腐蝕痕迹。還未見唐三彩傳世品的報導,幾乎都是出土物,其釉面一般均見泥土腐蝕的痕迹,不同的只是腐蝕的程度和管道。一般情况下是見土咬的細孔隨意自然地出現於釉錶,或通體或局部出現,細孔大小、深淺不一,有的密密麻麻,有的寥若晨星。腐蝕的程度不一,有的要仔細觀察才可發現。

在放大鏡下觀察部分土咬細孔,其邊緣的釉面有輕微的腐蝕過渡。經藥水處理土埋之後釉錶會出現酸咬的小孔,但很有規律,僵硬不自然,腐蝕程度較一致,沒有腐蝕的過渡現象。實際上高仿者在釉錶的處理上很衝突,如果用藥水處理,釉錶的光澤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識破;不用藥水處理釉面又太光潔新穎,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經檢測馬腳又露。在觀察腐蝕細孔時要注意把它與釉面在窑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棕眼區別開來,棕眼僅出現於釉錶,深度約為釉厚的三分之一,腐蝕細孔則深入釉裏,有的腐蝕至胎錶。

2.過渡自然的腐蝕斑塊。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還有一種特殊的腐蝕形式也是高仿唐三彩無法仿造的。那就是光潤的釉錶極薄的一層釉水被腐蝕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蝕斑塊。它們出現於釉面上有一個清晰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就是從無到有,由淺到深,再由深到淺。唐三彩出土後腐蝕不再發展,過程停在了釉面上,給了我們辨別的依據。

先說由淺到深:腐蝕出現時,開始是釉面上出現隱約可見的微孔。微孔剛出現時可以是幾個也可以是幾十個、上百上千個,剛出現時太渺小還不足以改變其釉面的光澤和顏色,乍看上去釉面正常,不用放大鏡觀察也可看清;隨著微孔的增多增大,其釉面的顏色慢慢變成淺褐色;隨著腐蝕的日趨嚴重,腐蝕面積逐漸增大,就出現了粗糙的斑塊,用手摸之有刺手感,用指甲輕輕一劃可劃出痕迹。

image.webp

再說由深到淺:腐蝕較嚴重的釉面向未腐蝕的釉面發展的過程是一種由深至淺的漸進侵蝕過程。首先是最嚴重之處釉錶釉光全無,只見粗糙的面目全非的釉,用手指可抹出痕迹,再接著是稍微嚴重的地方釉錶極薄的一層尚存,但卻有極細的孔隙且釉光暗淡,有的釉光幾乎不存在了,用指甲可掐進去,再過渡下去,受輕微腐蝕的釉錶乍看上去釉面尚好,釉光也還自然,但仔細觀察釉面就隱約可見腐蝕細孔,用小刀輕劃可劃出痕迹。

這種由淺至深又從深至淺的交替腐蝕過程,在釉錶的表現是以毫米為組織的,但在時間上要形成這一過程卻是要以百年為組織的。整個器物易仿,細微之處難仿。所以,吃透了真品唐三彩的釉面,再回過頭來看仿品的釉面,其淺薄之處也就一清二楚了。

3.返鉛現象——百年時間濃縮而成的精靈。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的返鉛現象,即人們常說的“銀斑”,是唐三彩後來生成的典型物質。返鉛現象的出現除了需要一定的環境,還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是時間留在唐三彩器物上的特殊的印記。

資料標籤: 唐三彩
本文標題: 唐朝的唐三彩釉面如何區別?留下了哪些很特別的痕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301408477091
相关資料
唐朝時期的唐三彩釉裏如何區別?就在於一個“極”字
唐三彩的真品與仿品從釉裏也是可以看出的區別的,開片細小,真品開片極為細小,差別就在一個“極”字。總之,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真品唐三彩與高仿唐三彩釉裏的不同,那就是高仿品開片細小,真品開片極為細小,差別就在一個“極”字,其中奧妙不是比較著看很難
標籤: 唐三彩 文化 陶瓷
唐朝時期的唐三彩怎麼區別?是根據內壁留下的指紋嗎?
唐三彩陶俑內壁上的指紋,就是這樣一種痕迹。它是古代唐朝的制陶工匠留下的制陶印記,更是今人鑒定唐三彩真偽的標誌。兩張照片,拍攝的是唐三彩女樂俑的內壁,從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內壁上的指紋。這個現象說明,唐代的工匠在製作唐三彩時,不斷用手指捏塑坭坯
標籤: 唐三彩 指紋 陶瓷 文化 藝術
明朝時都察院的官位怎麼配製?都察院與什麼並稱為三司?
與刑部、大理寺並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明朝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為最高監察機關。作為明清監察制度的主要實施者,都察院在維護封建統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國家機器平
標籤: 明朝 都察院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秦朝 清朝歷史
明朝七卿的職權是什麼?《明史.七卿年錶》中如何記載?
詳見《明史.七卿年錶》。明代以都察院為最高監察機關,都禦史與六部尚書並稱為七卿,地位崇高。大案件重囚犯在外朝會審,與刑部、大理寺公平判决。有重大事件,聚集在朝廷參與謀劃。凡禦史犯罪,罪加三等,如有贓物從重論處。
標籤: 明朝 明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歷史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