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在位時有不少為國為民的創舉,為何還是被人稱為昏君?

同時,後世的帝王在接受教育時經常需要一個反面例子為鑒,隋煬帝楊廣便成了歷代君王乃至民間口口相傳的“暴君”,這也是楊廣被稱作暴君的原因之一。如今史學家對於楊廣的行為也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認為楊廣數次親征實際上起到了展現國力,震懾邊疆的作用。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比特也是最後一比特皇帝,在歷代帝王中,他被賦予了少有的惡諡“煬”,即“去禮遠眾”的意思。但是在大多數史籍包括以隋煬帝為題材創作的詩文、戲曲、小說等文學作品中,楊廣都是以一名暴君而非昏君的典型形象出現的。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image.webp

昏君,一般指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容易聽信小人讒言的君王。而暴君指專制無道的君主。簡單來說昏君智商低,能力弱,而暴君性格不好,也就是說隋煬帝其實並不是一比特昏庸的君王,相反地,他很有手腕,也很有才情。史書稱楊廣“美姿儀,少聰慧”,題目中列舉的種種功勞也可以看出楊廣是一名頗有才幹的君主。所以我們不妨來看看為什麼史學家和民間習慣將隋煬帝楊廣稱為暴君呢?

呂思勉先生在《隋唐五代史》中從“煬帝奪宗”、“煬帝荒淫”、“煬帝黷武”、三個方面論證了隋煬帝個人行為惡劣,描述了一比特暴君的形象。一是楊廣奪取了太子之比特。楊廣通過種種手段,聯合獨孤皇后、楊素等人陷害楊勇,最終隋文帝廢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如今看來不過是正常的權力鬥爭,但在禮制森嚴、尊卑有序的封建王朝謀害儲君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image.webp

二是楊廣荒淫無道,大興土木。據《通典》記載,楊廣興建東都時,每個月徵募勞役兩百萬人;興修運河時,也徵召了一百多萬人,“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楊廣遊巡期間,招待得好的地方官員就被提拔,招待得不好得被貶黜。所以地方官紛紛以民脂民膏取悅楊廣,《食貨志》記載,為了在一天之內收集完製作儀仗的裝飾品如皮革、齒牙、羽毛,百姓便漫山遍野地捕獵飛禽走獸,可依舊不够,地方官便向豪門大戶收購,造成當時這類物品的價格飛漲,楊廣荒淫享樂可見一斑。

三是楊廣窮兵黷武,頻繁發動戰爭。楊廣在位十四年,滅了土穀渾,征討占城、契丹、流求、三征高句麗。尤其是三征高句麗,不顧國家實際情況,大肆徵召阿兵哥,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至民不聊生,隨後爆發了隋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楊廣也無暇顧及高句麗,內憂外患共同爆發,隋朝迅速衰敗滅亡。

image.webp

除了楊廣的個人原因以外,楊廣被稱作“昏君”也有外部原因。雖然隋朝的滅亡是由種種因素造成的,但後世不可避免地將隋朝的滅亡與隋煬帝聯系起來,認為如果不是隋煬帝的種種行徑,隋朝或許命數未盡。這樣一來,對楊廣的評估就會有失偏頗。同時,後世的帝王在接受教育時經常需要一個反面例子為鑒,隋煬帝楊廣便成了歷代君王乃至民間口口相傳的“暴君”,這也是楊廣被稱作暴君的原因之一。

如今史學家對於楊廣的行為也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認為楊廣數次親征實際上起到了展現國力,震懾邊疆的作用。修運河客觀上也有溝通南北經濟貿易,促進國家統一的作用。還有開科舉、改官制等行為也頗有益處。

本文標題: 楊廣在位時有不少為國為民的創舉,為何還是被人稱為昏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97771944435
相关資料
武則天的親姐姐是怎麼死的?為何有人會說是被武則天殺的?
武則天的出身很顯赫,她的父親是開國功臣,母親是前朝皇室,她的起點可以說是很高了。而李治作為皇帝不可能只寵倖武則天一個女人,這一點武則天也是清楚的。而武則天是一個佔有欲很强的人,她見不得別的女人和她共亯李治的寵愛,所以她便殺掉了自己的親姐姐,
標籤: 唐高宗 無字碑 唐朝 歷史 中國歷史
李淵在成為太上皇后的生活是怎樣的?他晚年的結局如何?
李淵父子經過了這樣驚心動魄,殘忍無比的政權爭奪後,關係當然也不會太好,那麼李淵退休後的生活如何呢?李世民上位後,李淵被迫禪讓成為太上皇,生活到底如不如意呢?李淵雖然在自己的宮殿裏,閉門不出,但是李世民卻不敢怠慢自己的父親,至少在日常生活上面
標籤: 李淵 李世民 中國古代史 唐朝
晚唐時期的唐朝軍隊還有一戰之力,為何還會發生黃巢起義?
歷史上發生於晚唐時期的黃巢起義,總共維持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其起義軍最鼎盛的時期擁兵數十萬眾。隨後,黃巢起義軍擁兵北伐,期間更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並最終入主長安。晚唐時期的唐朝國力雖然衰弱,但武備力量卻依然十分强大。那麼,歷史上强大的唐朝軍隊
標籤: 唐朝 黃巢起義 神策軍 歷史 晚唐 安史之亂
為何已是太子的兒子要背叛李顯?原因統統要歸結到哪三個人身上?
為何這個備受期待的孩子要背叛信任自己的父親,原因統統要歸結到三個人身上。第一個罪魁禍首便是李顯的皇后韋氏。在李重俊背叛李顯的事情上,李顯本人也要承擔一定責任,他便是第二個罪魁禍首。
標籤: 李重俊 李顯 歷史 唐朝 安樂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