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既然以戰功封爵位,為何白起只是被封為了“武安君”?

然而被後世成為殺神的白起,一生殺敵百萬,為何最後卻只是被封為“武安君”,卻沒有被封侯呢?其實不然,商鞅變法設定的爵位只有16級,最高為大良造!所以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前,封侯、封君和以軍功封爵是兩個體系。商鞅被封為商君已經是當時最高了。這幾人的功勞不再贅述,可見封君之難。白起有大功於秦國,但對秦王無功,張儀也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就以戰功封爵位,在戰場上殺敵的數量,會决定阿兵哥的爵位高低,囙此大大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儘管這個制度在後來顯露出了弊端,但對於底層出身的士兵來說,還算是好事了。然而被後世成為殺神的白起,一生殺敵百萬,為何最後卻只是被封為“武安君”,卻沒有被封侯呢?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image.webp

首先,我為大家列舉秦國封侯的人員

穰侯魏冉、應侯範雎、長信侯嫪毐、文信侯呂不韋、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賁,其他的我就沒有找到了,僅6人而已。

再看封君人員:

商君商鞅、嚴君樗裡疾、武信君張儀、華陽君羋戎、涇陽君嬴芾、武安君白起、安國君嬴柱、剛成君蔡澤、陽泉君羋宸、長安君成蟜、昌平君熊啟,另外還有昌平君和橫門君姓名不詳,總共13人。

image.webp

其次,需要糾正一直以來的一個誤區

我們蒐索商鞅變法設定的爵位,都說有20級,第19級是關內侯,第20級是徹侯,這不是有兩級是侯爵嗎?難道白起的軍功還不足以到這個級別嗎?

其實不然,商鞅變法設定的爵位只有16級,最高為大良造!20級爵位是嬴政滅六國後調整的!所以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前,封侯、封君和以軍功封爵是兩個體系。在商鞅變法的軍功體系裏,沒有“封君”一說。

商鞅為大良造,白起為大良造,王翦在封侯之前也是大良造!他們的軍功已經到了頂點!

另外要稍微提一下,在秦惠文王龍門相王之前,秦國國君的爵位是伯爵,按照周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屬於第三等,國君是伯爵,怎麼可能封自己的臣子為侯爵呢?所以只有秦惠文王之後,秦國才出現侯爵。商鞅被封為商君已經是當時最高了。

我們看看封君在秦國有多難

上文提到,總共有13人,摒除姓名不詳的2人,還有11人,再看這11人當中:

嚴君樗裡疾(秦惠文王弟)、涇陽君嬴芾(秦昭襄王弟)、安國君嬴柱(秦孝文王)、長安君成蟜(秦始皇弟)是秦國宗室;

華陽君羋戎是宣太后的弟弟,陽泉君羋宸是華陽太后的弟弟,昌平君熊啟是秦始皇表叔,楚國宗室,回到楚國後做了楚國末代國王。

刨除這幾人後,就只有商鞅、張儀、白起和蔡澤了,蔡澤名聲不大,他接任範雎做了秦國相邦。

這幾人的功勞不再贅述,可見封君之難。

image.webp

為什麼魏冉等人可以封侯

魏冉,秦昭襄王的舅舅,擁立秦昭襄王上位,平定宗室之亂穩固秦昭襄王地位;其他軍功就不用說了。

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從秦昭襄王一直到秦始皇都是秦國國策,但是他最大的功勞是協助秦昭襄王驅逐了魏冉、羋戎等“四貴”,從宣太后手中奪回了大權,此時的秦昭襄王才是真正的秦王。

呂不韋,是他的運作讓嬴异人從質子變成了太子,也是他的運作讓嬴政能從趙國逃出,所以呂不韋是秦莊襄王和秦始皇父子上位的最大功臣,秦始皇也稱其為“仲父”。

王翦和王賁,兩人封侯之前都做到了大良造的軍功最高爵位,然而父子兩人功勞太大,合夥滅了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五國,秦始皇改革爵位制度後被封侯。

嫪毐,在一堆大神中顯得很另類,他的侯爵是趙姬找嬴政强要來的,含金量最低,可以不談。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秦國想要封侯,一定要有大功於秦王,從而得到秦王的重用和尊重。白起有大功於秦國,但對秦王無功,張儀也是如此。

本文標題: 秦國既然以戰功封爵位,為何白起只是被封為了“武安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96686686127
相关資料
為何李斯要提出焚書坑儒?是什麼導致李斯要這樣做的?
秦始皇三十四年,根據李斯的建議,除了焚書和坑儒,焚書坑儒令還包括,銷毀所有私人藏書,逾期便是肉刑和徙刑。但焚書坑儒並不是秦始皇自己想出來的,而是李斯向嬴政提出的建議,但為何李斯要提出這樣的建議呢?是什麼導致李斯要這樣做?李斯提議焚書,是君主
標籤: 李斯 秦始皇 焚書坑儒 中國古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關於韓非歷史上有哪些爭議?韓非的死亡之謎該如何解開?
不過關於此人歷史上爭議也頗多,韓非的死亡之謎也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根據普遍的說法,韓非是在出使秦國的時候被同門師兄李斯陷害而死。秦始皇認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韓非。對於這種說法也有人不贊同,他們認為,秦王嬴政讀到韓非文章後,向秦王推薦韓
標籤: 韓非 李斯 歷史 死亡之謎 秦始皇 秦王
邯鄲之戰:戰國時期,諸侯國合縱抗秦的第一次大勝
西元前257年12月,魏、楚兩國軍隊先後進抵邯鄲城郊,進擊秦軍。在三國軍隊內外夾擊之下,秦軍大敗,損失慘重。影響邯鄲之戰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造成秦國軍隊近三十萬人的傷亡,延后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邯鄲之戰是戰國時期東方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
標籤: 河北省邯鄲 邯鄲之戰 三國 歷史 秦國
邯鄲之戰秦國為什麼失敗?長平之戰後秦軍傷亡慘重
邯鄲之戰秦國為什麼失敗邯鄲之戰是繼長平之戰之後的一場戰役,涉及到四個國家,秦國、趙國、魏國、楚國。當時秦昭王派白起出征被白起拒絕,因為白起注意到經過長平之戰,秦軍傷亡慘重,精銳部隊損失大半。秦王大怒,邯鄲之戰拉開帷幕。一個月下來,秦軍損失校
標籤: 長平之戰 河北省邯鄲 趙國 邯鄲之戰 秦國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