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是個什麼樣的官職?清代要具備什麼條件才稱呼“中堂”?

因為明朝以後就沒有丞相了,以內閣大學士代丞相職,清朝又設立了更高的機關-軍機處。中堂就是稱呼大學士和軍機大臣的中堂的來歷:。中堂是官職嗎其實嚴格意義上,中堂大人還不算是一種官位,更像是一種對內閣大學士的尊稱,就像稱呼某部尚書為“部堂”,地方總督大員為“制台”一樣。

我們常常能從一些清宮影視劇和諸多小說當中聽到關於中堂大人這個稱呼,那麼,“中堂”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中堂是一個元代沿稱。明清時成為對內閣大學士的稱呼。明代大學士其辦公處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故稱中堂。清代大學士往往要管一個部,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清代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後來中堂成為一尊稱。

image.webp

中堂不是官職,是尊稱,清朝多稱呼丞相職。因為明朝以後就沒有丞相了,以內閣大學士代丞相職,清朝又設立了更高的機關-軍機處。中堂就是稱呼大學士和軍機大臣的中堂的來歷:大學士的公作地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故稱中堂。

明朝時候,統治者為了進一步集中權力而不設宰相、中書省等機构,宰相的權力轉移到內閣,由內閣來處理國家政務。明代大學士實際掌握宰相的權力,他們的辦公處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所以稱大學士為中堂。清朝繼承了這一做法,內閣的首輔大學士以及協辦大學士都被稱為中堂,於是大學士、中堂成了宰相的別稱。

清代大學士原系空名,為滿足大學士對權利的要求,往往要管一個部,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明代內閣閣臣員額不固定,少則幾人,多則十餘人,同稱輔臣或輔相,但實際上有主要柄政者,習慣上稱之為“首輔”。

image.webp

而清朝的大學士專以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入銜,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文臣最高官位。

中堂的起源

中堂之說起於北宋,一說起於唐。唐、宋置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政務之處,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中堂也是一種書、畫藝術形式。現在更多將中堂定義為家中的會客室,居中的廳堂,即客廳。

清朝雍正年間設立了軍機處,有些上書房大臣、軍機處大臣雖然不是大學士,但習慣上也稱他們叫“中堂大人”。而有的軍機大臣又同時兼有內閣大學士頭銜,也更加實至名歸了。儘管一般大學士也稱中堂,但是如果沒有進入軍機處的話,無法參與到最覈心的軍國大事當中來,似乎低那麼一等。

image.webp

中堂是官職嗎

其實嚴格意義上,中堂大人還不算是一種官位,更像是一種對內閣大學士的尊稱,就像稱呼某部尚書為“部堂”,地方總督大員為“制台”一樣。更多時候,更像是下級在拍上司馬屁時所昧心喊得噱頭一樣。好像叫了之後,馬上為上級增彩不少。

中堂大人的稱呼

中堂大人,常見於清代反應宮廷、官場的小說及影視作品中,,如《康熙王朝》中的索額圖索中堂,鼇拜鼇中堂,以及《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和珅和中堂等,只不過隨著封建王朝的覆亡,這一稱呼也隨之消散不見了。

  

本文標題: “中堂”是個什麼樣的官職?清代要具備什麼條件才稱呼“中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67548351824
相关資料
禮崩樂壞是什麼?它對西周的統治有著怎樣的影響?
西周末期是“禮崩樂壞”發生的第一個導火線時期,此時的禮樂只是受到了局部的破壞,而到了春秋時期禮樂崩壞的程度便開始逐漸加深,特別是在戰國後期,整個禮樂制度已被破壞得面目全非。禮崩樂壞是一個逐漸的、緩慢的過程。西周作為禮樂制度最為强盛的階段,禮
標籤:
最早的蓋頭最早出現在古代哪個時期?它最初的用途是什麼?
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南北朝時的齊代,當時是婦女避風禦寒使用的。從後晉到元朝,蓋頭在民間流行不廢,並成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慶裝潢。據唐朝李冗的《獨异志》載,傳說在宇宙初開的時候,天下只有女媧兄妹二人。新娘蒙紅蓋頭只是由其演變過來的。
標籤: 唐朝
談到古代出色的女性,關於女侯爺許負的傳奇故事有哪些?
談到古代出色的女性,大家能想到很多名人,比如呂後、四大美女、武則天等,這些女性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譜寫了一段又一段傳奇故事!關於她的傳奇故事,主要有以下兩件!當時,許負才19歲。需要說明的是,在此之前,從未有女性得到過侯爺的爵
標籤: 劉邦 許負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傳奇故事 中國歷史
在秦始皇的10個女兒當中,唯一得到考證的女兒到底是誰?
秦始皇的女兒們生前就是慘遭了痛苦到極點的肢解而死,包括那位得到考證的女兒嬴陰嫚,她的陵墓狀況,確證了這點。嬴陰嫚是秦始皇唯一得到考證的女兒,所以相比於她的姐妹們,後世對她的一切或許會有更多的思考或遐想。
標籤: 秦始皇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秦二世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