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餉是明末遼東駐軍的餉項,萬曆時期共新增賦銀多少兩?

遼餉是明末遼東駐軍的餉項,又指籌措此項軍餉而加派的田賦款項。萬曆四十六年,遼東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發兵撫順,明遼東軍餉驟增300萬兩,時宮內雖有積儲,但不肯撥發。為解决軍餉不足,於是决定加征餉銀,每畝加派3厘5毫,共新增賦銀200多萬兩。簡介遼餉亦稱新餉,明朝後期加派的稅賦名。

遼餉是明末遼東駐軍的餉項,又指籌措此項軍餉而加派的田賦款項。萬曆四十六年(西元1618年),遼東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發兵撫順,明遼東軍餉驟增300萬兩,時宮內雖有積儲,但不肯撥發。為解决軍餉不足,於是决定加征餉銀,每畝加派3厘5毫,共新增賦銀200多萬兩。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image.webp

簡介

遼餉亦稱新餉,明朝後期加派的稅賦名。始征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主要用於遼東的軍事需要。到四十八年止,全國除貴州等少數地區外,平均每畝土地加征銀九厘,計五百二十萬零六十二兩。天啟時,並征及榷關、行鹽及其他雜項銀兩。崇禎四年(1631),又把田課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銀六百六十七萬餘兩,除兵荒蠲免,實征銀五百二十二萬餘兩,另加關稅、鹽課及雜項,共征銀七百四十萬八千二百九十八兩。

《明熹宗實錄》:“天啟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己醜,督理遼餉戶部右侍郎畢自嚴言‘遼東運道險遠,登萊假途便捷’,乞速行該撫(袁可立)按轉行道府及時措置海運事宜,章下該部。

概況

明初正統時,諸邊的年例只有二十二萬兩。到萬曆時,年例便增至三百八十萬兩。遼東戰起,自萬曆四十六年四月開始,到天啟元年,前後不到四年時間,遼餉用銀即達一千七百二十萬兩,平均每年支遼餉四百多萬兩。前三次遼餉加派共九厘,合計加征銀兩四百八十多萬兩,其中扣除北直隸和地方其他用途,尚餘三百萬兩不到,而山海關一地,即年需支銀四百萬兩。因而遼餉一項,已經弄得全國民不聊生。

image.webp

那麼多餉銀,不可能足額發放到前線,發放到阿兵哥手中,用到作戰的需要上。各級官僚和將領,都在軍餉的收支上貪污和克扣。所以明末的戶部尚書畢自嚴稱:“即令東奴戀棧長伏穴中,不向西遺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3]楊鎬的戰役部署是在萬曆四十七年二月,而畢自嚴也就是在那時特設戶部侍郎一人,兼右僉都禦使,出督遼餉。這是通過從登、萊海運到娘娘宮登入,然後陸運到廣寧、遼陽,每一石軍糧費一金,故他對明末軍餉的窘迫感觸最深。

後果

“遼餉”、“剿餉”(用於鎮壓農民起義)和“練餉”(用於操練地方武裝),合稱三餉。三餉加派的總額超過明朝正賦的一倍以上。農民常常是傾家蕩產,也交不完這些“皇糧國稅”。在這種情況下,使更多的農民失去土地,或淪為佃戶、奴僕,或成為流民、饑民。明末的農民起義,終於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統治。

本文標題: 遼餉是明末遼東駐軍的餉項,萬曆時期共新增賦銀多少兩?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66726334565
相关資料
在洪武至永樂年間,這個時候的明朝軍事實力如何?
明朝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重要階段,明打敗了盛極一時的元朝,軍隊才是硬實力,巔峰時代的明朝應該是洪武和永樂年間,這個時候的明朝軍事實力如何呢?在人口稀少的古代,明朝的阿兵哥數量比很多國家的總人口都要多,足以窺見明朝軍隊在當時的威懾力。
標籤: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歷史
東林黨才是明朝滅亡的元兇?為何會產生這樣的說法?
甚至認為東林黨是明朝滅亡的元兇,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正是這一群自命清高、自詡大才的東林黨人,嚴重的妨礙了明朝末期的改革和治政,讓明朝錯失了最後改革的機會。可是這樣的政策損害了地主和商人的利益,當東林黨上臺過後將這一系列政策全部廢除。而
標籤: 明朝 東林黨 明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劉邦不但自己為政賢明,還對自己的繼承人提出什麼為政要求?
自劉邦建立西漢,到王莽篡位建新朝,在西漢的二百一十年間,這個王朝共出現了十二比特帝王。劉邦作為一個典型的草根帝王,有著强烈的鞏固家族統治的欲望。劉邦不但自己為政賢明,還對自己的繼承人提出為政要求。劉家子弟能做好自己,也是他們明君頻出的重要原
標籤: 漢朝 劉邦 漢武帝 西漢 漢宣帝
西漢不是亡於腐敗和外戚政治?那麼真正的根子到底在哪裡?
為什麼西漢會這麼快的滅亡呢?一般認為西漢亡於腐敗和外戚政治,但那都不是根源,真正的根子在“儒學宗教化”以及由此形成的扭曲的價值觀!西漢自漢元帝開始重用儒生但“儒生政治”並沒有給大漢帶來清明與繁榮。漢武帝出於統治需要大力弘揚儒學由此儒學進入發
標籤: 漢朝 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