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屬於蒙古人,但為何不能說蒙古人屬於韃靼人?

四十萬蒙古,是蒙古本部,韃靼是明朝對“四十萬蒙古”的稱謂。所以可以說韃靼人屬於蒙古人,但是不能說蒙古人屬於韃靼人。自稱全蒙古為“都沁·都爾本”,意為“四十四萬蒙古”。其部落眾多,由大汗直接統治的各部和東部蒙古所有名義上的屬部,但不包括西部蒙古的衛拉特(瓦剌)。

四十萬蒙古,是蒙古本部,韃靼是明朝對“四十萬蒙古”的稱謂。所以可以說韃靼人屬於蒙古人,但是不能說蒙古人屬於韃靼人。韃靼人只是蒙古人的主要一部分。明代蒙古人有强烈的民族意識,他們稱呼一個民族,習慣上按其大小,以一個概數稱之,如“八十萬漢人”、“二十六萬土伯待”(藏族)、“三萬女真”、“三萬高麗”等。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自稱全蒙古為“都沁·都爾本”,意為“四十四萬蒙古”。又將自身分為兩大部分;蒙古本部,即東部蒙古稱為“都沁”,意為“四十萬蒙古”;西部蒙古稱為稱“都爾本”,意為“四萬衛拉特”。

image.webp

自元末惠宗妥歡帖睦爾至明末蒙古大汗林丹汗均稱蒙古本部為“四十萬蒙古”,包括明朝後期的土默特部領主俺答汗,後金太祖努爾哈赤等也如此稱之。明朝人則稱之為“韃靼”,稱其大汗為“韃靼可汗”。其部落眾多,由大汗直接統治的各部和東部蒙古所有名義上的屬部,但不包括西部蒙古的衛拉特(瓦剌)。這些部落遊牧於漠北和漠南地區。

元末明初的蒙漢文文獻缺乏對這些部的系統記載,《蒙古源流》(卷5)稱:“方大亂時,各處轉戰蒙古人等四十萬內,惟脫出六萬,其三十四萬俱陷於敵。於是,先後脫出之六萬人聚集於克呼倫河邊界,起造巴爾斯和坦城居住。”其中的“六萬”也是一個概數,說明從各地逃出的蒙古人等,只是少數,大部分都留在內地。

可見明初蒙古本部(即所謂四十萬蒙古)中,有從大都及各地北徙的蒙古皇室、宗王、大臣、將領的部眾。但更多的應該是原遊牧於這些地區的蒙古部落,如守護成吉思汗禁地的兀良哈部、納哈出的劄剌亦兒部,守護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鄂爾多斯部,還有合撒兒、斡赤斤、窩闊台、阿裡不哥等後裔的部落等。

在記載蒙古封建主內部鬥爭時,在蒙文文獻中提到了阿魯臺的阿蘇特部、阿岱汗的科爾沁部、孛來的喀喇沁部、毛裏孩的翁牛特部以及烏濟葉特部等。直至達延汗時期,出現了“六萬戶”及所屬各部落和各支系,在蒙漢文史籍中都有了較詳細的記載。這“六萬戶”與《蒙古源流》所說明初的“六萬”是不能等同的,它已經有較明確的部落結構、領主和分佈地,也有一個形成和變化的過程。

image.webp

明代蒙古人同樣有著强烈的正統觀念:一是他們認為成吉思汗的家族(即黃金氏族)是蒙古的正統,其他被成吉思汗收服的部落如克烈部、汪古部、劄刺亦兒部、阿速部(即阿蘇特)、兀良哈、斡亦刺(即衛拉特、瓦剌)等雖然也被視為蒙古的一部分,但它們是蒙古的屬部。

二是他們認為元室是蒙古本部的正統,元室後裔是蒙古大汗的合法繼承人,雖然明蒙洪武戰爭後大汗權威衰落,但元裔大汗仍然是蒙古各部名義上的共主;三是大汗的長子是蒙古的正統,只有長子絕嗣、被廢殺或一時找不到合法繼承人時,才立其他諸子為大汗。

在這些正統思想支配下,非黃金家族的蒙古領主、非元裔的諸王、非長子繼位人要想奪取汗比特是很困難的,雖然也有得逞的時候,但最終還是回到正統繼承人手中。“四十萬蒙古”是蒙古的本部,也是蒙古的正統所在。但自脫古思帖木兒之後,由於汗權的削弱,各部領主崛起,爭奪蒙古霸權,甚至奪取汗比特。由此引起的領主之間的鬥爭,正統勢力與非正統勢力之間的鬥爭,大汗與權臣之間的鬥爭,使蒙古的汗比特頻繁更替,關係極為複雜。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達延汗統一蒙古、調整蒙古的封建秩序之時。

本文標題: 韃靼人屬於蒙古人,但為何不能說蒙古人屬於韃靼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64111559146
相关資料
經由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元朝的疆域有多大?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
標籤: 元朝 蒙古西征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突厥
元朝置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常設的地方行政機構是什麼?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機構,並為一級政區名稱。元置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也稱都省;因大元幅員遼闊,除腹裏地區直隸於中書省、西藏地區由宣政院管轄外,又於諸路重要都會設立十個行中書省,以分管各地區。其後,相繼於各大地區建立行中書省。以後此類行省實際上已
標籤: 中書省 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
人們的看法不盡相同,那麼元朝行省制的歷史價值在於哪裡?
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究竟如何?筆者認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統一國家發展壯大過程中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不斷調整、完善的產物。元行省制的歷史價值在於:它創立了一種以行省為樞紐,以中央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總之,具有兩重
標籤: 歷史 元朝 元朝歷史 明朝歷史 南宋
朱元璋在起義過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襲元朝什麼制度?
朱元璋在起義過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襲元朝行中書省的制度,設定行中書省,或中書分省。為防止布政使司長官專權,每一布政使司又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布政使司的職掌雖與元行省有差异,但作為行政區劃並無本質上的不同,所以,習慣上仍稱布政使司為省
標籤: 布政使 元朝 元朝行省制度 朱元璋 歷史 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