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被遼國長久以來的強勢所脅迫,簽訂了什麼澶淵之盟?

提出和約,初為真宗所拒。而宋真宗不喜窮兵黷武,回信願與遼和解。姑且不論盟約,蕭太后一介女子的氣魄和手腕是宋真宗不可與之相提並論的。而《六國論》中,“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則恰好說明了澶淵之盟立下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真宗被大遼長久以來的強勢所脅迫,使其在己方形勢極為有利的情况下,仍是迫於心理上的懼怕希望與遼談和。

遼宋“澶淵之盟”簽約的過程是怎樣的?兩國達成的和約主要內容是什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再看其過程,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軍深入宋境,破城俘將。而宋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另有大臣也主張遷都,然相寇准力請上親征。則其迫為北上,由在歷次抗遼中屢立戰功的楊嗣與楊延朗為主將。至定州,遼宋兩軍相峙。彼時,遼與高麗、女真非盟友,其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初為真宗所拒。後攻城不下,遼統軍為宋將以伏弩射殺,大挫遼軍士氣,蕭太后等聞之,痛哭不已,又因遼戰線過長,補給非常困難,加上孤軍挺入宋腹地,若是戰敗則後果難堪設想,便提出罷兵息戰和談。而宋真宗不喜窮兵黷武,回信願與遼和解。相寇准、邊防大將楊延朗則力諫,應趁敵我雙方的軍心與軍資差距,扼守要道,對敵圍而殲之再乘勝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

image.webp

可惜,真宗與多數大臣懼怕遼,而主和。於是,派遣使者談判,終達成協議。姑且不論盟約,蕭太后一介女子的氣魄和手腕是宋真宗不可與之相提並論的。而《六國論》中,“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則恰好說明了澶淵之盟立下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真宗被大遼長久以來的強勢所脅迫,使其在己方形勢極為有利的情况下,仍是迫於心理上的懼怕希望與遼談和。這一點上,還是令人覺得可惜的。

image.webp

澶淵之盟盟約內容

兩國達成的和約主要內容如下: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本文標題: 宋真宗被遼國長久以來的強勢所脅迫,簽訂了什麼澶淵之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62797461802
相关資料
從哪三方面綜合可知,宋朝對於遼國有著軍事上的畏懼?
先來梳理當時的背景,遼兵陸續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另一方面,從真宗時期的北伐慘敗後,宋一直心存畏懼於遼,由主動轉為被動。這三方面綜合可知,宋對於遼有著軍事實力以及曾落敗的影響下所積累的畏懼,即畏其積威之勢。這一盟約的訂下,引起當時
標籤: 宋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宋真宗 澶淵之盟 遼朝
宋朝本可以戰勝遼國,為何卻與其談和並給予三十萬歲幣?
澶淵之盟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大概是三十萬歲幣,宋本可以戰勝卻與遼談和,還要給予三十萬歲幣。澶淵之盟後,宋遼大致保持了百餘年的和平。由此看來,澶淵之盟並不是導致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一個引子,一個誘惑後代君主卸下防備的引子,真正滅亡了北宋的是目
標籤: 宋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澶淵之盟 遼朝
在澶淵之盟之後,遼國對宋朝上繳歲幣提出了什麼要求?
澶淵之盟,指北宋與遼朝(契丹)之間訂立的和約。在澶淵之盟之後,遼還進一步提高了對宋朝上繳歲幣的要求史稱“重熙增幣”。由於遼軍已直撲黃河沿邊的澶州,威脅與之甚近的首都汴京,故宋廷朝野震動。遼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初為宋真宗所拒。雙方於十二月初
標籤: 宋朝 澶淵之盟 宋真宗 蕭太后 蕭撻凜
耶律隆緒為使契丹達到鼎盛,對外實行什麼抗擊宋朝之策?
為制扼宋,對黨項施以拉攏之策。對外實行聯合黨項抗擊宋朝之策,向周鄰擴張。二十五日,耶律隆緒即位於景宗靈柩前,是為遼聖宗,時年十二歲。加强漢人在統治集團中的成分和作用,使契丹達到昌盛。它使契丹社會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從而最終完成了封建化的行程。
標籤: 宋朝 契丹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