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戰的最大功臣是誰?如無此人北宋早就被迫遷都了

澶淵之戰的最大功臣是寇准,如無此人北宋早就被迫遷都了。遼軍10萬只能圍澶州三面不是因為人少,而是因為澶州分為北城和南城,中間被河隔開,以浮橋相連。宋真宗就是通過浮橋渡河來到北城,鼓舞士氣後把寇准留在北城,自己回南城。宋主和派“癭相”王欽若力主遷都昇州、樞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

澶淵之戰的最大功臣是寇准,如無此人北宋早就被迫遷都了。遼軍10萬只能圍澶州三面不是因為人少,而是因為澶州分為北城和南城,中間被河隔開,以浮橋相連。宋真宗就是通過浮橋渡河來到北城,鼓舞士氣後把寇准留在北城,自己回南城。北城南面是河,所以遼軍只能圍北東西三面。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image.webp

宋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遼承天皇太后蕭綽、韓德讓和遼聖宗耶律隆緒,舉國親征連破宋軍,達黃河重鎮澶州威脅宋都。宋主和派“癭相”王欽若力主遷都昇州、樞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真宗亦想南逃,遭名相寇准强烈斥責,被迫親征後,前線宋軍氣貫長虹死守澶州,以伏駑射殺遼將蕭撻凜,《遼史》載:“將與宋戰,撻凜中弩,我兵失倚“宋、遼兩軍難分勝負。雙方君主皆有罷戰、休養之意,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宋暗通關節,1005年1月,宋、遼達成停戰協定,《遼史》: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協定: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沿邊設立榷場互市。

澶州宋朝亦稱澶淵郡,史稱“澶淵之盟”,在“遼强宋弱”的格局下,維持百年的大致和平,究竟是平等條約還是城下之盟。

澶淵之盟對於宋遼來說,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對於宋來說,遼停止南下:

1暫時緩解了當時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2有一個和平的環境促進了當時北宋經濟的發展

3大量的貨幣外流導致了北宋經濟負擔日漸沉重,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戰爭,經濟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至仁宗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

對於遼來說:

1北宋給遼國大量的貨幣,同時也促進了遼國經濟的發展

2促進了邊遠地區的開發。歲幣緩解了遼經費緊張的麻煩,而雙方開商埠互市,更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

綜合意義:促進兩國的和平與交流。

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宋真宗接受遼以戰促和,徹底關閉了宋朝通過戰爭,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大門。而沒有幽雲十六州,中原文明始終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image.webp

宋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最重要的原因是,防內勝於防外和不思進取的苟安。南宋不說了,北宋居然在勝利的情况下,還簽訂澶淵之盟,有人說這樣可以讓經濟發展,但是卻滋生很多不利的影響。文恬武嬉,說的就是宋朝。

燕雲十六州是宋朝的天然屏障,進可攻退可守,對於遼國燕雲十六州就是山頭,中原地區就是山脚,想吃就吃,想走就走。沒有緩衝地帶如沒有戰畧縱深與屏障般,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北宋,註定短命而亡!

中國漢族的尚武精神在宋朝後沒有了,重文輕武每年都向金國、遼國進貢換來的就是金國滅北宋,蒙古滅南宋,宋朝雖然很富有但沒有用,宋朝18個除太祖皇帝外,不思進取昏君太多。

對於大宋而言,燕雲十六州未能收復是歷史遺憾。在“澶淵之盟”的條約體制下,北宋與遼國維持了大體和平,但是在這個和局之下,趙宋的確處於弱勢地位,“南北雖通好百年,然自累朝以來,彼之慢我者多矣”。譬如,在宋仁宗朝的“慶曆增幣”就是遼國趁宋與西夏交戰,威脅北宋交還關南地區。最後,以趙宋被迫新增歲幣為代價而收場。宋神宗即位後,遼又要蔚、應、朔三州分水嶺為界。最終,宋被迫割讓數百裏土地給遼朝。

在大遼國的視角下,北宋就是大一點的西夏。我一直認為宋弱,卻有很多人說宋强,說因為宋的戰爭勝利多,失敗少,但是這些說宋勝利多,失敗少的人卻忽略了一點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勝利的戰爭,基本都是出現在防守戰中,而進攻戰卻基本都失敗,宋在整個朝代中,敢於進攻拓土的戰爭少之又少,所以他們失敗少。

宋朝的文人得益於富裕的宋朝,如果稍微窮苦點,宋朝早就完蛋,文人如何國防?宋朝給出的答案就是花錢買平安,但是宋朝也給出了終極答案,就是花錢只能買一時平安,而不是永世。同樣的土地,同樣的人,李唐江山如畫,趙宋江山破敗,關鍵是皇帝的問題,趙宋皇帝喜歡苟且偷安,花錢買太平也可以。

image.webp

宋在對外交往中懦弱無能,經濟是很强的,但就是那種養的很肥的羊,誰想吃肉了就到宋朝身上割點肉吃。不管宋面對遼、西夏還是金時,表現的至始至終的一樣。靠納貢維持朝廷的運轉。歷史告訴後人,經濟再强大沒有强大的軍事力量,那只是替別人養羊或者養豬,最後羊肉猪肉還不知道被誰吃了!

富不以武撐之,只會成為人人惦記的唐僧肉。這樣的富足的宋朝,成為現在文人羡慕想穿越的國家,想想這樣的國家和平時要進貢,戰爭時要出力,苦的只會是下層老百姓。是唐僧肉只會時時遭受戰爭襲擾。

一缺戰馬,無騎兵。二缺燕雲,無地險。三抑武將,缺武力。四亂策略,結果被少數民族吊打,的確是決策錯誤,最大的錯誤在於人心,人心懼戰,即使處處挨打也不思進取,最終王朝更迭,囙此宋朝應該是華夏文明之路上,最艱難和悲慘的時代!

本文標題: 澶淵之戰的最大功臣是誰?如無此人北宋早就被迫遷都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62790465980
相关資料
關於宋遼締結澶淵之盟的原因,後世都做過怎樣的論述?
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標籤: 澶淵之盟 宋朝
宋真宗在寇准的堅持下,親征之後使宋朝出現了什麼轉機?
宋真宗從小生長在皇宮,養尊處優,從來都沒有像他伯父父親那樣上陣殺敵,所以從親征一開始,真宗就後悔了,但在寇准的堅持下,他還是登上了澶州北城的城牆,不管後人怎麼評論真宗如何懦弱,但這個時候他做了他應該做的事,這是值得肯定的。真宗大喜,知道寇准
標籤: 宋朝 宋真宗 真宗 中國古代史 宋朝經濟 歷史
宋真宗被遼國長久以來的強勢所脅迫,簽訂了什麼澶淵之盟?
提出和約,初為真宗所拒。而宋真宗不喜窮兵黷武,回信願與遼和解。姑且不論盟約,蕭太后一介女子的氣魄和手腕是宋真宗不可與之相提並論的。而《六國論》中,“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則恰好說明了澶淵之盟立下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真宗被大遼長久以來的
標籤: 宋真宗 澶淵之盟 真宗 宋朝 歷史 蕭太后
從哪三方面綜合可知,宋朝對於遼國有著軍事上的畏懼?
先來梳理當時的背景,遼兵陸續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另一方面,從真宗時期的北伐慘敗後,宋一直心存畏懼於遼,由主動轉為被動。這三方面綜合可知,宋對於遼有著軍事實力以及曾落敗的影響下所積累的畏懼,即畏其積威之勢。這一盟約的訂下,引起當時
標籤: 宋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宋真宗 澶淵之盟 遼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