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韓琦大度能容人?玉盞被人碰碎也沒有怪罪他

自熙寧七年秋起,韓琦屢次上錶請求致仕,均未獲准。韓琦大度容人的故事:韓琦任北都的行政長官。韓琦用百兩金子答謝他,特別視為珍寶。韓琦的度量寬大就是這樣。《韓琦大度容人》原文:韓魏公知北都,有中外親獻玉盞一隻,雲耕者入壞塚而得,表裡無纖瑕可指,真絕寶也。俄為吏將誤觸臺倒,玉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將伏地待罪。

韓琦,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人。北宋政治家、詞人。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image.webp

韓琦為宋仁宗天聖五年進士,歷任將作監丞、開封府推官、右司諫等職。曾奉命救濟四川饑民。宋夏戰爭爆發後,他與范仲淹率軍防禦西夏,在軍中頗有聲望,人稱“韓範”。

之後又與范仲淹、富弼等主持“慶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宋英宗時,參與調和帝后衝突,確立儲嗣之比特。宋神宗即位後,堅辭相位,連判永興軍、相州等地,又反對“熙寧變法”。累官永興節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封爵魏國公。

自熙寧七年秋起,韓琦屢次上錶請求致仕,均未獲准。直至熙寧八年五月,方才被再度授為永興軍節度使,因韓琦病重,不能就職。

六月二十四日(8月8日),韓琦在相州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神宗在禁苑為他慟哭舉哀,又輟朝三日,即日賜其家銀三千兩、絹三千匹,並下詔允許韓琦配享英宗廟庭,特贈尚書令,賜諡號“忠獻”;隨後發兵為其築墓,親撰墓碑:“兩朝顧命定策元勳”。

神宗為他禦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追贈尚書令,諡號“忠獻”,並准其配享英宗廟庭。宋徽宗時追封魏郡王。至清代,更先後從祀歷代帝王廟及孔廟。

韓琦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為北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宋人歐陽修贊其“臨大事,决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

其文“詞氣典重”,“有垂紳正笏之風”;為詩不事雕琢,自然高雅;工於書法,尤善正書。家中聚書上萬卷,在安陽築有“萬籍堂”。今有《安陽集》《諫垣存稿》等傳世。

image.webp

韓琦大度容人的故事:

韓琦任北都的行政長官。他的一個表兄弟獻給他一隻玉盞,說是耕地的人進入破損的墳墓得到的,玉盞從裏到外找不到一點瑕疵,果真是絕無僅有的好東西。

韓琦用百兩金子答謝他,特別視為珍寶。於是打開醇酒召集負責水運糧食的官員和顯要官員,韓琦特意準備了一桌飯菜,鋪上了繡花的布,把玉盞放在上面,並準備用它來飲酒,向在座賓客飲酒。

過了一會兒,一個小吏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盞全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驚愕,那個小吏趴在地上等著發落。韓琦卻神色平靜,笑著對在座的賓客說:“東西也有它破損的時候。”又對那個小吏說:“你只是不小心,不是故意的,又有什麼罪呢?”韓琦的度量寬大就是這樣。

《韓琦大度容人》原文:

韓魏公知北都,有中外親獻玉盞一隻,雲耕者入壞塚而得,表裡無纖瑕可指,真絕寶也。公以百金答之,尤為寶玩。乃開醇召漕使顯官,特設一桌,覆以繡衣,致玉盞其上,且將用之酌酒,遍勸坐客。

俄為吏將誤觸臺倒,玉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將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時。”謂吏將曰:“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眾客皆嘆服公寬厚不已。

資料標籤: 韓琦 宋朝 歷史 熙寧
本文標題: 為何說韓琦大度能容人?玉盞被人碰碎也沒有怪罪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62340353195
相关資料
“片紙落去四宰執”,北宋宰相韓琦這個操作難度有多高?
當“管閒事”已經管到皇帝頭上了,仁宗感覺到“臺諫”的路好像走歪了。很快,仁宗見臺諫之風日益猖獗,故而下詔:“非朝廷得失,民間利病,毋得以風聞彈劾,違者罪之。”“臺諫”制度全然沒有了監察百官的作用。
標籤: 宋朝 韓琦 北宋皇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對於曹太后一介女流來說,韓琦使出什麼套路撤掉了簾子?
可是,讓曹太后始料未及的是,她的話音未落,韓琦立刻穩穩地接住話茬,用一席話捧殺了她。而就在太后起身的一刹那,韓琦立即自作主張,厲聲命令儀鸞司撤簾。對於曹太后一介女流來說,他沒想到韓琦使出了如此套路,以退為進誘導自己說出了撤簾的話,更沒想到的
標籤: 韓琦 歷史
宋英宗並非曹太后親生,韓琦如何在中間調節兩宮衝突?
所以宋英宗並非曹太后親生,因而更容易產生衝突,韓琦作為宰相,如何調節兩宮衝突呢?同時又推曹太后垂簾聽政,以使朝政能有個平穩的過渡期。不僅對臣下舉措乖常,而且對曹太后也由疑生怨,兩宮的關係非常緊張。“此後,母子和好如初,嫌疑盡釋。
標籤: 韓琦 歷史
夏竦與韓琦共同管理軍事防務,為何最後卻在好水川慘敗?
宋仁宗首先撤換了敗軍之將範雍,將臨陣脫逃的守將斬首,並提拔了當時的名臣戶部尚書夏竦為陝西經略安撫使,其副手也是北宋頗為知兵的名臣韓琦與范仲淹,讓他們共同管理軍事防務。韓琦得知後,派遣大將任福應戰,又令多位部將各帥所部前往支援,共同聽命與任福
標籤: 李元昊 韓琦 宋朝 歷史 任福 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