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動物為了生存,會進化出與環境相似的保護色,來隱蔽自己。有些動物甚至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色,眾所周知的就是變色龍。不過,不僅變色龍會變色,有些動物為了避免冬天被捕食,一到冬天體色就會變白,比如岩雷鳥、北極狐、白靴兔、鼬鼠。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岩雷鳥
松雞科雷鳥屬動物,共有25個亞種。雄鳥體長為38釐米,體重380克;雌鳥體長36釐米,體重450克。嘴較平而弱,爪的前端帶有黑色。它的羽色與柳雷鳥很相近,只是夏季的羽色比柳雷鳥淺淡一些,呈皮黃灰色;冬季時,雌、雄鳥均為白色,但尾部呈黑色。從嘴角到眼睛後面有一條寬的黑紋。眼睛內的虹膜褐色;嘴、爪都是黑色。
棲息地類型除了北極凍原帶、凍原灌叢森林、多岩石的草甸地帶以外,還棲息在高山針葉林、高山和亞高山草甸等高山地帶。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成群活動,大多為3-5只的小群,冬季有時甚至可達100只以上。
主要多在地面上活動,冬季晚上則棲息於雪穴之中。食物主要是樺樹、柳樹,以及各種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枝、芽包、嫩葉、花、漿果、種子和果實等。主要分佈於北極苔原凍土帶和高山的樹線以上。
北極狐
體長50-60釐米,尾長20-25釐米,體重2.5-4千克。顏面窄,嘴尖,耳圓,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體毛為白色,僅鼻尖為黑色;夏季體毛為灰黑色,腹面顏色較淺。具有很密的絨毛和較少的針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足底毛特別厚。
單獨或結群活動。食物主要為旅鼠,也吃魚、鳥、鳥蛋、貝類、北極兔和漿果等。為珍貴毛皮獸,已人工繁殖,稱藍狐、白狐等,突變品種如影狐、北極珍珠狐、北極藍寶石狐、北極白金狐和白色北極狐等,統稱為彩色北極狐。
北極狐分佈於北極地區,活動於整個北極範圍,其中包括:俄羅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和斯瓦爾巴群島的外緣,以及亞北極和高山地區,如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大陸。
白靴兔
是哺乳綱、兔科、兔屬的動物。雄性體型略小於雌性。耳朵比其他野兔較短。毛在夏天時是鏽褐色的,到了冬天時就會轉變為白色。臉和腿肉桂棕色。耳朵呈棕褐色,邊上有黑色的絨毛。
在冬季,除了黑色的眼皮和耳朵上變黑的尖端外,皮毛幾乎都轉變為白色。脚底有密集的毛髮,後腳上有硬毛,從而形成“白靴”。它們的脚可以封锁自己在行走時或跳躍時沉入雪中,而脚底下也有毛可以保溫。
夏天吃植物,如草、蕨類及葉子。到了冬天,它們會吃樹枝、樹皮及芽等,也會像北極兔一樣從陷阱中偷取肉來吃。它們也會吃動物的屍體,與及在缺乏植物蛋白質等情况下吃大家鼠等嚙齒目動物。白靴兔主要是夜間活動的動物,並且不會冬眠。
鼬鼠
常年生活在北極草原上的最小的食肉動物是鼬鼠,或稱之為貂。在北極生態系統中,或者說在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系列中,旅鼠和鼬鼠是相互對應的。夜行性,不冬眠。以鼠,鳥,蛙和昆蟲等為食。每年春天,在大批候鳥來到北極之前,旅鼠下的第一窩幼仔便為鼬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口糧,也為鼬鼠繁殖後代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隸屬於食肉目鼬科,體長14-21釐米,尾長3-7釐米,體重35-130克。夏季背部體毛為棕色,腹部為白色,冬季全身體毛為白色,僅尾尖為棕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