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十大神獸之一的獬豸是什麼?獬豸怎麼讀是什麼?

獬豸怎麼讀是什麼?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獬豸在我國古代法制監督史上仍有著非凡的涵義。秦朝時正式賜給禦史作為飾志,後遂稱“獬豸冠”。“法冠,一名獬豸冠,鐵為柱,其上施珠兩枚,為獬豸角形。法官服之。”

上十大神獸之一的獬豸是什麼?獬豸怎麼讀是什麼?獬豸又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徵。

獬豸介紹

獬豸,(xièzhi;豸字同猘)又稱任法獸,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瑞獸,相傳形似羊,黑毛,四足,頭上有獨角,善辨曲直,見人爭鬥即以角觸不直者,因而也稱“直辨獸”,“觸邪”。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治獄以獬豸助辨罪疑,凡遇疑難不决之事,悉著獬豸裁决,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稱“獬豸冠”。

獬豸是有著羊的身體、麒麟外觀的瑞獸,擁有分辨正與不正的神秘力量,而不正者則會遭受懲罰,後世也囙此將其畫像融入判官的官服之中。人們經常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於對中國傳統司法精神的繼承。它的角卻沒有神奇力量,這是它與歐洲傳說中的獨角獸相區別的地方。

法律象徵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fǎ”,而“廌zhài”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fǎ”到“法”,“廌zhì”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禦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囙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禦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繡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像。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够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獬豸歷史由來

中國文字發源從古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即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漢)、楷書(魏晋)、行書(草書)的嬗變。

我們的祖先在創構“法”字上,其淵源頗具智慧和神話色彩。“法”字古金文為“灋fǎ”。《字源》(約齋著,上海書店1986年版)用溯源法解釋了古人構造“灋fǎ”字的良苦用心和豐富的想像力。“灋fǎ,這字從廌去,以代表判斷曲直的法律;又從水,是比喻其平如水,省廌寫作法”。《說文解字》釋為“灋fǎ,解廌獸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訟,令觸不直者”。在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先生看來,“灋fǎ”字的造字構意,源出一個歷史傳說:春秋戰國時期,齊莊公有個叫壬裏國的臣子,與另一比特叫中裏繳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為案情難以判斷,齊莊公就讓“廌”,即神獸獬豸,來聽他二人自讀訴狀。結果壬裏國的訴狀讀完,獬豸沒有什麼表示,而中裏繳的訴狀還沒有讀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頂翻了他。於是,齊莊公判决壬裏國勝訴。這種以角觸斷罪的方法,被古人用“會意”的方法放進了“灋”字的構形之中。可見,這個“灋fǎ”字造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斷曲直,乃是我國古代先哲賦予“灋”字的基本涵義;二是“灋fǎ”或許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嚮往:“灋fǎ”應該對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應該堅決除去。

繁體“灋fǎ”中的“廌”(讀寨音)是一種神獸,其形似麒麟,青毛獨角,體態剛健,極有靈性。“廌”有三名:一曰獬豸(謝志音);二曰獨角獸;三曰神羊。各種史籍都指出,獬豸是一種能辨曲直的神獸。漢代學者楊孚在其專著《异物志》中,對“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別曲直。見人鬥,觸不直者。聞人爭,咋(ze音責,咬、啃的意思)不正者。”意思是說,獬豸能別曲直,見到有人相鬥,它會用犀利之角觸去理曲之人;聽到有人相爭,它會用嘴咬挑起是非的一方。東漢時期的傑出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記載了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用獬豸治獄的傳說: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故皋陶敬羊”。皋陶決獄明白,執法公正。遇到曲直難斷的情况,便放出獨角神羊,依據獬豸是否頂觸來判定是否有罪。

曾在古潁州做過太守的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蘇軾在《艾子雜說》中講了“獬豸辨好”的寓言故事。一次,齊宣王問艾子道:“聽說古時候有一種動物叫獬豸,你熟悉嗎?”艾子答道:“堯做皇帝時,是有一種猛獸叫獬豸,飼養在宮廷裏,它能分辨好壞,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艾子停了停接著感慨的說:“如果今天朝廷裏還有這種猛獸的話,我想它不用再尋找其它的食物了!”這就將獬豸的能辨是非,引申到了官場,以官員為審視監督的對象。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不用再尋找其它的食物,諷刺當時的官場奸臣和貪官太多了。

後來,出於便於書寫和記憶的需要,“廌”字從“灋”中被隱去,簡化為“法”,然而它所象徵的中國法律傳統文化並沒有隨之消失。獬豸在我國古代法制監督史上仍有著非凡的涵義。由於獬豸是“法”的化身這一特性,從先秦到明清,“獬豸”形象被當成監察、稽核和司法官員廉明正直、執法公正的象徵,在各種場合被經常使用並作為監察禦史和司法官員等的重要標誌。春秋戰國時,楚王仿照獬豸的形象製成衣冠。秦朝時正式賜給禦史作為飾志,後遂稱“獬豸冠”。據古文獻記載:“侍御史冠獬豸冠”(《秦會要訂補》卷十四)。“法冠,一名獬豸冠,鐵為柱,其上施珠兩枚,為獬豸角形。法官服之。”(《隋書·禮儀志·七》)。漢朝時,廷尉、禦吏等都帶獬豸冠。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庾信《正旦上司憲府》詩中就有“蒼鷹下獄吏,獬豸飾刑官”的句子。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在《送韋侍禦歸京》詩中有“聞欲朝龍闕,應須拂豸冠”的描述。

資料標籤: 文化 曲直 皋陶
本文標題: 上十大神獸之一的獬豸是什麼?獬豸怎麼讀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45725022878
相关資料
上古十大神獸之一的混沌是什麼?混沌是什麼模樣
上古十大神獸之一的混沌是什麼?此間可知混沌乃是戌、亥交匯之間的一段黑暗時間,混沌虛無的狀態。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黑格爾看樣子不大贊成古希臘的渾沌觀念。
標籤: 文化 山海經 赫西俄德
上古十大神獸之一的白澤是什麼?白澤是什麼模樣
白澤是什麼模樣?鍾馗神獸的宋代石雕文物一對,現保存於陝西西安戶縣渼陂湖畔的《鐘馗傳》作者王九思的空翠堂別墅門前,據說是國內唯一的一對白澤古石雕。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
標籤: 上古十大神獸 白澤 文化
漢鐘離姓什麼?漢鐘離點石成金的故事簡介
漢鐘離點石成金的故事簡介漢鐘離,即鐘離權,姓鐘離,漢族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漢咸陽人。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鐘離。
標籤: 呂洞賓 點石成金 歷史 鐘離權 東漢
張果老倒騎驢過橋的故事張果老為什麼要倒騎驢
張果老倒騎驢只是一個傳說,而對這個傳說有很多種。老僧命張果老仍把缸水挑滿,不要聲張。後人說,張果老食仙參已成仙人,毛驢喝了湯水也成為神驢,從此果老騎著毛驢遨遊四海去了。為考驗魯班,張果老與魯班打賭,如果他們三位能順利過橋,而橋不倒,從此便倒
標籤: 張果老 毛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