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娥,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提起曹娥這個人,不關注歷史的人可能比較少知道,但絕大多數的浙江人是知道的,曹娥是浙江紹興上虞人,是東漢著名的孝女,而在上虞為了紀念曹娥更是有曹娥鎮和曹娥江,還有曹娥廟以及曹娥廟會,上虞人民對曹娥的尊重可見一斑。
其實在歷史上,曹娥的身份一直是有變化的,曹娥的出身是個巫女,當然不是現代搞封建迷信的那種,而是專門搞祭祀的,曹家是祭祀世家,曹娥死後,東漢政府表彰曹娥的義舉,逐漸讓曹娥成為了孝女,隨著民間的傳說和信仰,曹娥漸漸成了水神。
巫女曹娥
首先曹娥的父親曹盱是一個巫者,這在《會稽典錄》有記載:“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後漢書·列女傳》記載:“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為巫祝。”這兩個史料都記載了這個事實,也就是說曹娥的父親曹盱,是一個巫祝,能弦歌,婆娑樂神,是說曹盱是一個能唱歌跳舞的巫祝,當然這個唱歌跳舞不是現在的唱歌跳舞,而是古代祭祀時候的歌曲和舞蹈。
古代的巫祝其實一種職業,畢竟這是一個跟神鬼交流的職業,不是誰都能做的,而且做巫祝的話都是世代傳承的,因為古人認為這個是遺傳的,在中國古代社會,巫者的來源主要有神靈選定、家傳世襲、師徒相承三種途徑。而家傳世襲兼具神靈選定和師徒相承這兩種特質,囙此曹盱是一個巫祝,那麼曹娥最後肯定也要繼承父親的職業,成為一個巫祝,也就是一個巫女。
除此之外,其實曹娥也會巫術的,繼續看《會稽典錄》的記載:漢安二年,迎伍君神,濤而上,為水所掩,不得其屍。娥年十四,號慕思盱,乃投瓜於江,存其父屍曰:“父在此,瓜當沈。”旬有七日,瓜偶沈,遂自投於江而死。其實這裡曹娥就展示了下巫術,其實這的瓜應該是衣服的意思,也就是說十四歲的曹娥把父親的衣服扔到江中,並說如果父親在這裡的話,衣服就會沉,七天以後,衣服果然沉了,這種行為在當時看來就是巫術,可見曹娥從小耳濡目染,應該也是會巫術的,即使現在不是巫女,將來也會繼承衣缽,成為巫女的。
孝女曹娥
身為巫女的曹娥,本來跟現在的形象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曹娥的行為讓她成為了一個孝女,曹娥為了找父親的屍體,用了一點巫術,而且還真的找到了,跟《會稽典錄》記載不同的是,《後漢書·列女傳》是這樣的記載:“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為巫祝。漢安二年五月五日,於縣江溯濤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屍骸。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傍,為立碑焉。”
就是曹娥這樣的行為,剛好符合當時以孝治天下的原則,於是歷代朝廷都對曹娥大加讚賞,1093年,宋哲宗敕建了曹娥廟正殿。1110年,宋徽宗敕封靈孝夫人。也是在宋理宗的時候,封其父為和應侯,其母為慶善夫人。元朝1339年,又加封慧感夫人,朱元璋都親自來祭拜過,清朝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靈感夫人,欽賜“福被曹江”匾額。
後世為了紀念曹娥,於是就有了曹娥江和曹娥鎮。而曹娥也成為了世人眼中的孝女。
水神曹娥
曹娥作為水神的形象不太為人知的,不過據上虞當地傳說,潮水通過曹娥廟前的時候氣勢就會减弱,而過後卻又恢復狂瀾,原因是潮神是伍子胥,到了曹娥廟會覺得不好意思肆虐,過了之後又恢復原來的樣子,而且在《曹娥廟志》也有記載,清朝多日乾旱,但是祭拜曹娥之後就下雨,可以說是比較靈驗的。
在曹娥廟中,當地的群眾並不是單純的把曹娥當做孝女來供奉的,而是當做水神,廟中有42幅壁畫反映的是曹娥一生的故事,其中有四幅壁畫是描繪抵擋江潮灾害和阻隔水上敵人的,分別題名為:祈潮感應,高麗謁廟、祈潮再應、神風拒賊。
也就是說,在歷史的發展行程中,曹娥不僅僅是一個孝女,而是一個具有全方位神格的地方神。在曹娥廟附近的信仰者中,有很多雖然崇敬曹娥的孝女行為,但在其心裡底層,仍然把曹娥作為神靈祈求庇護,只不過這樣的信仰已經不僅僅是水神信仰那麼單純了,人們更願相信娥是多元價值多樣功能神靈的存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删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