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父氏

宰父氏複姓與宰氏同源,皆出自西周初期設定的官職稱謂。宰父氏,得姓於春秋時期。關於宰父氏,有河上公的注釋:“父,始也。”宰父氏以職官名命姓,源於周代。宰父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比特,系罕見姓氏之一。姓宰父,名黑,字子索,春秋末年魯國東人。

分佈地區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晋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曾遷至今山東省的滋縣。

歷史來源

宰父(Zǎi fǔ)姓源於官位,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宰父之後,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宰父氏複姓與宰氏同源,皆出自西周初期設定的官職稱謂。宰父氏,得姓於春秋時期。關於宰父氏,有河上公的注釋:“父,始也。”“宰父”,指“宰”這一官職之始,是西周時期的一種稱官名,即周公旦的官稱,也就是太宰,掌管天官府司。

得姓始祖

宰父黑。宰父氏以職官名命姓,源於周代。據《周禮》中載,有官名叫宰父,屬於天官,負責掌管王朝的法令,公卿官吏的職位升降及平時的考核都由宰父來管。宰父官的後代,有的就以祖上的職官名命姓,稱宰父氏。春秋時期,孔子有弟子宰父黑,即為宰父姓的始祖。

遷徙分佈

宰父氏複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其姓源或是多民族的,現時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比特,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五十六比特門閥,望族出魯郡。宰父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比特,系罕見姓氏之一。囙此姓氏祖先為孔子弟子,故先人多在山東曲阜,其中一部分闖關東時輾轉遷徙至東北,定居至今。現時在山東,山西,北京,黑龍江有零散分佈。

堂號

魯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魯國堂。

家族名人

宰父黑:孔子弟子。姓宰父,名黑,字子索,春秋末年魯國東人。唐開元年間封“乘丘伯”,宋朝再封為“祁鄉侯”。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宰父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16386106672
相关資料
子車氏
子車姓,為中國一複姓。從《左傳注》上記載可知,子車氏得姓於春秋時代秦國大夫的一個姓氏,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標籤:
左氏
左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二比特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八六。周穆王時有左史戎父,春秋時楚靈王有左史倚相,其後皆有左氏。據《廣韻》所載,春秋時齊國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後左公子的後代便以左字為姓,形成左氏。
標籤:
左丘氏
左丘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晚期魯國史官左丘明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左丘氏複姓或是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比特,望族出齊郡。一說是根據《氏族博考》上記載,認為是因為左丘明居住在左丘,所以稱為左丘氏。他為春秋作傳
標籤:
昝氏
昝姓起源有三:1.由咎姓變化而來。咎,上古時有多種含義,後專指災禍,因不吉利,在咎字的口中加一橫,成為昝姓。後中原文化進入蜀中,昝姓隨之融合於它姓,成為土著的姓氏,而離開蜀中的昝部落人便以部落為姓氏,成為昝姓的一個由來。如南北朝後魏有叱盧氏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