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氏

言偃的後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為姓,稱為言氏。故言氏後人奉言偃為言姓的得姓始祖。言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比特,在臺灣省則名列第六百二十四比特,望族出汝南郡、吳郡。後人所以稱他為“言子”,是出於對他的尊敬。

分佈地區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西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吳郡: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西元129年),東漢王朝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區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吳郡之內。

歷史來源

言(Yán)姓源出

1.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吳國言偃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2.源於姬姓,出自韓國先祖韓桓叔之後,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3.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得姓始祖

言偃、韓桓叔。春秋時期,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一比特很出色的學生叫言偃,字子遊。後來的學者們考證,言偃就是言姓的始祖。據《萬姓統譜》這本古書中說,言偃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吳人,也就是江南人。言偃的後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為姓,稱為言氏。故言氏後人奉言偃為言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言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比特,在臺灣省則名列第六百二十四比特,望族出汝南郡、吳郡。言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比特。古代春秋時期,孔子聚眾講學,他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一比特很出色的學生叫言偃,字子遊。後來的學者們考證,言偃就是言姓的始祖。據《萬姓統譜》這本古書中說,言偃是“吳人”,也就是江南人,那麼言姓大約是江南貴族的姓氏。言偃從江南到中原去求學,也真是精神可嘉。隨後到戰國時期,又產生一支言姓,是由韓國公族那兒產生的。言氏家族,發祥於江南地區,歷史悠久,望居汝南郡(漢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吳郡(東漢末年分會稽郡置。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一帶。治所吳縣,即今江蘇省蘇州市)。今江蘇省的南京市、昆山市、常熟市、無錫市,浙江省的紹興市新昌縣、杭州市,北京市,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柳州市、天等縣,湖南省的株洲市、茶陵縣、湘潭市、長沙市,山西省的大同市,山東省的鄒平縣,臺灣省的臺北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均有言氏族人分佈。

堂號

汝南堂:以望立堂。
吳郡堂:以望立堂。

家族名人

言偃:字子遊,生於周敬王十四年手貞定至二十六年(西元前443年)。後人所以稱他為“言子”,是出於對他的尊敬。言偃出生於吳地,成年後到魯國就學於孔子,從言偃比孔子年輕四十五歲來看,他當是孔子晚年的學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言偃即為七十二賢人之一。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言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16244475721
相关資料
顏氏
當代顏姓的人口已近170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二比特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3%。以邑名為氏,據《姓譜》及《通志.氏族略》所載,西周時周公旦長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其庶子食采於顏邑,其後有顏氏。以王父字為氏,周代邾國邾武公名夷父,字顏,稱為顏
標籤:
虞氏
虞(Yú)姓源出有二:1、出自媯姓,以國名為氏,來自舜帝。遠古舜帝有一個稱號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稱為虞舜。春秋時期被晉國消滅,虞國的人民於是以國為姓,是為虞姓。虞舜待繼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視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範,故虞舜就是虞氏的得姓
標籤:
嶽氏
後四嶽子孫以祖先官職命姓,稱嶽姓。嶽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比特,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一百八十六比特,人口約一百六十六萬一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038%左右。秦漢以後,嶽氏族人主要以山陽地
標籤:
應氏
應姓來源有四個,1.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當代應姓的人口大約有30萬,為第二百四十七比特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4%。現時應姓的第一大省仍為浙江,大約占全國應姓人口的一半,其次分佈於安徽、江西、上海、江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