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

殷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四比特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六。周武王滅紂,封紂王庶兄微子啟於宋,子孫不得封者,以故國名為氏,稱殷姓。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載,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為氏。除此以外的殷商後裔大多沒有封賞,便以原國名為氏,稱殷姓,他們尊殷契為其得姓始祖。

分佈地區

汝南郡:漢高帝四年(西元前203年)置。治所在平輿(今屬河南省),相當於今天河南省上蔡縣至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陳郡:西漢淮陽國,東漢陳國,獻帝時改陳郡,均治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隋唐為陳州淮陽郡。

歷史來源

殷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四比特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六。殷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山東、雲南、四川、河北、陝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殷姓約占全國漢族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

「殷」源出

殷姓來源有三:1、出自子姓,為契之後。據《風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盤庚自奄(故城在今山東曲阜)遷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陽西北),故稱殷商。周武王滅紂,封紂王庶兄微子啟於宋,子孫不得封者,以故國名為氏,稱殷姓。2、以居地所臨之水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載,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為氏。3、出自他族改姓。

得姓始祖

殷契。乃帝嚳之子,商部族傳說中的始祖。契為其母簡狄吞燕卵而孕所生,故被賜為子姓。契在舜帝時任司徒,掌管教化,後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今河南省商丘西南),其裔孫成湯建立商王朝。其間曾五次遷都,十傳至盤庚時,又由奄遷到殷(在今河南省安陽市一帶),故名殷商,契又被後人稱為殷契。商下傳至紂時被周所滅。後周武王封紂王庶兄微子啟於宋(今河南省商丘),以奉湯王之祀。除此以外的殷商後裔大多沒有封賞,便以原國名為氏,稱殷姓,他們尊殷契為其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先秦時期,殷姓活動比較廣泛,戰國時期的河南的魏國、冀魯地區的衛國、陝川一帶的秦國都有殷人的足迹,但是河南地區一直是殷姓的主要活動地。到秦朝末,殷姓的主要族群集聚在河內野王,即今河南的沁陽市。秦漢時期浙江的會稽地區已經有殷姓。西漢初期,殷姓南移到淮河上游的汝南和西華一帶,形成著名的殷氏汝南望族。三國兩晉時,殷姓由淮河地區向東南遷移,過長江全面進入江南地區。到唐宋時期,殷姓在江蘇形成了大族。明朝時殷姓已散播到全國各地。明朝時期,殷姓約有12萬人,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三十比特。江蘇為殷姓第一大省,約占殷姓總人口的36%。全國主要集中於江蘇、山東、江西、浙江,這四省大約占殷姓總人口的69%。宋、元、明600餘年,殷姓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以江蘇為中心的殷姓聚集中心已經形成。

當代殷姓的人口已近170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一比特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4%。自宋朝至今1000年間殷姓人口新增率是呈上升的態勢。現時殷姓主要分佈於雲南、江蘇,這兩省約占全國殷姓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安徽、山東、湖北、河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0%。殷姓的第一大省為雲南,大約占全國殷姓人口的31%。全國形成了以西南雲南、東部蘇皖為中心的殷姓聚集區。殷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殷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雲南大部、川黔南部、廣西西部、陝鄂渝交匯地區、蘇皖大部、上海、鄂皖贛交匯地區、甘夏大部、甘肅西部,殷姓在人群中的分佈頻率約為0.21%,中心地區可以達到1.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1.8%,該地區居住了大約48%的殷姓人群。在山東大部、皖蘇北部、鄂贛浙中部、湘黔北部、河南東南、重慶南部、廣西中部、川甘大部、青海東南、陝寧南部、遼吉大部、黑龍江中部,殷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大約在0.14%一0.21%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5.6%,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1%的殷姓人群。

堂號

殷姓的主要堂號有:“臥治堂”、“勤儉堂”、“畜艾堂”、“棲老堂”等。

家族名人

殷樹柏:浙江省嘉興人,清代畫家。擅長畫卉,法宗陳淳、惲壽平,下筆恬靜,清麗有韻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寫蔬果,書宗柳公權,用筆挺拔。傳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圖》、《雞鳴圖》、《三秋圖》。

殷夫:烈士(1910-1931),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革命英烈之一.遺世作品編有《殷夫選集》、《殷夫詩文選集》等。寫出了《血字》、《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前進吧,中國!》等紅色鼓動詩,翻譯了匈牙利民主革命詩人裴多菲的傳略及詩集。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殷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16228555255
相关資料
陰氏
春秋末年,管仲的第七世孫管修從齊國逃到楚國避難,被楚王封為陰大夫,封地在陰,他的後代有的以封地名作為姓氏,稱為陰氏,是今天陰姓的又一支來源。其後代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陰氏。在古代,陰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南陽。山東肥城陰氏字輩:“慶可嗣玉元法祖其
標籤:
鬱氏
據《姓考》雲,古有鬱國,春秋時為吳國大夫采邑。膠東有鬱秩縣,或以地名為氏。鬱氏在宋版百家姓一書中列為第一百八十一。現行較罕見姓氏。漢族、壯族有此姓。
標籤:
易氏
後來又封他的子孫於易地,這一部分姜尚的後代於是以地名作為姓氏,為易姓。易牙的子孫以易為姓稱易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古有易州,州人以地為氏,稱為易姓。呂尚後人有被封於易地,且以封邑為氏者,遂為易姓。易氏的發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東。
標籤:
葉氏
郡望堂號1、郡望2、堂號南陽堂:葉姓得姓於葉邑,而葉邑古屬南陽郡,葉姓為南陽望族,故以南陽為堂號。葉(Yè葉)姓源出有四:1、出自羋姓,顓頊後裔葉公之後,以封邑為氏。其後裔以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