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氏

倪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一比特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四。子孫以國名為氏,稱為氏。兩晉南北朝時,倪姓於史書鮮見。明初,明政府為恢復當地經濟,從山西大量移民,倪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河北等地。有《倪文貞集》、《疏林竹石圖》,《鴻寶應本》等。

分佈地區

山東千乘郡。治所在千乘,故城在今山東廣饒縣。轄境在今山東北部博興、高青、濱縣等地。

歷史來源

倪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一比特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四。

「倪」源出

倪姓來源有四:1.出自曹姓。黃帝後裔邾武公次子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倪字》及《辭源》所載,春秋時期,邾武公將次子封於郳(故城在今山東滕州境),建立郳國,為邾國附庸。子孫以國名為氏,稱為郳氏。戰國時郳國被楚國所滅,為避仇改氏為兒(念ní,不簡作“兒”),再後又以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漢初有禦史倪寬,其先即為公子肥後裔。2.出自春秋時邾國後人郳黎來之後。避仇改為倪氏。據《尚友錄》所載,春秋時邾國有郳黎來之後,別族為倪姓。3.出自他族改姓或少數民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後魏代北複姓賀郳氏改郳姓,後又改為倪姓;清滿洲八旗人有倪姓,世居寧古塔;滿、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倪姓。4.出自商諸侯兒伯。商諸侯有兒伯,子孫為倪姓。

得姓始祖

倪寬。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西漢大臣,水利家。治《尚書》,曆侍御史、中大夫、左內史等職,後拜御史大夫。在任期間,重視水利建設,調發民工,於鄭國渠上流南岸,開闢六輔渠,使周圍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績卓著,得到人民擁護。寬乃顓頊後裔。周武王時,封顓頊後裔於邾,傳到夷父顏時,由於有功於周天子,就將其次子友(一說肥)別封為附庸,居於阝,因阝為邾之附庸,所以又稱小邾國。其曾屢次從齊桓公尊王攘夷,所以榮耀一時。戰國時阝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便以國為氏,後由於避仇,去掉“邑”旁成姓,後又加“人”旁成倪姓。因阝國始封於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其後裔倪寬見諸史册,名聲顯赫,故後世倪姓尊倪寬為倪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現在,在山東省的滕州和棗莊兩地,俱有叫做兒城的地方,根據考證,這兩處地方正是春秋時兒國的所在地,當然,也正是後世倪姓和姓的最初發源地。阝國被楚滅國後,逐漸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落足,後繁衍昌盛,逐漸成為倪姓千乘郡望。戰國時,有宋國人說,說明此期已有倪姓人在河南落籍。兩漢時,見諸史册之倪(郳)姓漸多,除寬外多為史書散見之人物,如皇妃女句、兵家良、揚州刺史諺、九真太守式、羌主庫、臨淮(今屬安徽)人長卿、齊國臨淄人萌等。可見此際之倪(郳)姓仍主要繁衍於山東境內,並有入安徽北部一帶者。至稍後的南朝,有江陰太守倪啟、尚書左丞同平章事倪曙,說明在漢魏之際,姓已改成倪姓,並說明此際因社會動盪已有倪姓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倪姓於史書鮮見。隋唐之際,倪姓在北方的分佈漸廣,今河北、河南、山西等境均有倪姓人活動的身影。唐末時,由於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始有倪姓大批遷往江南。兩宋時,倪姓入載史册之人甚多,從其籍貫來分析,說明此期倪姓已分佈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宋末,由於元世祖大肆圍剿南宋之殘留勢力,江南之江、浙、閩一帶,烽火四起,元兵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百姓聞風而逃,故倪姓漸分衍於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元末,百姓再次遭受劫難,兵火過處,玉石俱焚,華東、中原、中南之地人口銳減。明初,明政府為恢復當地經濟,從山西大量移民,倪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河北等地。倪姓遷臺,時在清代,有倪姓從福建渡海而去。此期亦有倪姓人由山東闖關東去東北三省者。如今,倪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江蘇、湖北、上海等省市為多,上述三地之倪姓約占全國漢族倪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堂號

1.郡望堂號:千乘。

2.自立堂號:經鋤、鋤經、帶經、怡德、世德、承德、合一、貞一、建本、報本、崇本、愛日、寧遠、永思、集義、繼善、樂善、雍睦、遺安、培德、種德、敬業等。

家族名人

倪思:湖州歸安(今浙江吳興)人,宋代學者、官吏。歷任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以直諫著稱。其博學多才,著有《經鋤堂雜志》、《齊山甲乙稿》、《兼山集》等。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原名珽,字元鎮,號雲林,別號幻霞生、荊蠻民等。常州無錫梅裡只陀村(今江蘇無錫梅裡鎮)人。有《水竹居圖》、《容膝齋圖》、《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秋亭嘉樹圖》、《怪石叢篁圖》、《竹枝圖》等傳世。

倪元璐:(1593-1644),明臣、畫家。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尤善行草,畫山水石竹,水墨生暈,極有蒼潤古雅之致。有《倪文貞集》、《疏林竹石圖》,《鴻寶應本》等。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倪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216066461181
相关資料
牛氏
據《郡望百家姓》中記載:牛氏望出隴西郡。因其為國而死,後世子孫即以其字為氏,稱牛姓。牛姓在春秋時發祥於今河南商丘,西元前二八六年,即戰國後期,宋被齊、楚、魏三國瓜分,子孫散亡各地。明初,山西牛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
標籤:
皮氏
轄區相當於今天江蘇西北部。皮姓起源有二:1.源出姬姓,出自樊姓,周天子卿士樊仲皮之後,以祖字為氏。春秋時,周卿士樊仲皮的後代,以父名為姓,相傳姓皮。皮姓是一個發源於我國北方的古老姓氏,始祖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山甫。現時
標籤:
寧氏
寧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七比特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五。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襄公有曾孫去世後諡號“寧”,其支庶子孫有以其諡號“寧”為氏,世代相傳姓寧。他的子孫便以封地名為姓,稱寧氏,世代相傳姓寧。清滿族有寧
標籤:
蒲氏
相傳夏朝時舜帝的子孫被封在蒲阪,於是他的子孫就把封邑名“蒲”作為自己的姓氏。又據據《路史》的記載,蒲姓出自姒姓,是有扈氏的後代,世襲為西羌的酋長。蒲姓家族是虞舜的後裔。春秋時期,帝少昊的後代有封地在蒲,後建立蒲國,蒲國王族的後代稱為蒲氏。蒲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