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氣虛體質的“當家”藥

黃芪入藥最早始於《神農本草經》,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人們譽為“補氣聖藥”。可以說,黃芪是氣虛體質者的“當家”藥,有它在,氣虛體質人群就像擁有英勇的禁衛軍一樣,外界邪氣不可侵犯,內在運行井然有序。下麵推薦幾款以黃芪為主角的粥品和湯品,以滿足氣虛體質人群日常調養之需。

黃芪

黃芪入藥最早始於《神農本草經》,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人們譽為“補氣聖藥”。黃芪,又名王孫、百藥棉、箭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乾燥的根,主產於山西、內蒙古、甘肅、黑龍江等地。中醫學認為,黃芪味甘,生者性微凉,蜜炙者性微溫,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解毒生肌的作用。

長肌肉、充腠理,久久為功

提到補氣中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人參,那為何“補氣聖藥”不是大名鼎鼎的人參而是看上去略遜一籌的黃芪呢?兩者的區別就在於,人參大補五臟之元氣,功力峻猛,多用於危急重症;而黃芪補肺脾之氣,藥性較溫和,長肌肉、充腠理,久久為功。

可以說,黃芪是氣虛體質者的“當家”藥,有它在,氣虛體質人群就像擁有英勇的禁衛軍一樣,外界邪氣不可侵犯,內在運行井然有序。

那麼,氣虛體質人群有什麼特徵呢?根據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發佈的《中醫體質與分類判定》標準,氣虛體質者表現為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形體特徵表現為肌肉鬆軟、不實;心理特徵為性格內向,不喜冒險;發病傾向為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不耐受外界風、寒、暑、濕邪等的侵襲。

氣虛質的人中氣不足、托舉無力,易患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疾病,肌肉鬆軟、腠理不固,易出汗、易感冒;體形容易走兩個極端,要麼過於消瘦,要麼過於虛胖;對外界環境不耐寒也不耐熱,稍冷則厚衣,一熱就出虛汗。

明代《本草正》記載:“黃芪味甘,氣平。氣味俱輕,昇多降少,陽中微陰。生者微凉,可治癰疽;蜜炙性溫,能補虛損。因其味輕,故專於氣分而達錶,所以能補元陽、充腠理、治勞傷、長肌肉。”並言黃芪對於“氣虛而難汗者可發,錶疏而多汗者可止”,這種雙向作用發揮的基礎,一方面是黃芪長肌肉、充腠理,使人體肌錶腠理緻密且開闔自如,另一方面是黃芪溫和綿長的補氣作用,使驅邪外出而汗解有了內力支撐,可謂絕妙。

黃芪:藥膳中的多面手

黃芪最早並非普通老百姓所用的藥材,而是一些王公貴族使用後的“名人效應”使之得到推廣,後來才“飛入尋常百姓家”。

比如《醫方考》記載了一則“許胤宗黃芪防風湯薰蒸法”治好南陳柳太后中風不語的醫案。方法是用黃芪、防風若干煮湯,置於床下薰蒸全身,柳太后“次日便得語”,經過一段時間調理便恢復了健康。中風為體質虛弱、氣血失調所致,黃芪補氣升陽、固錶行滯;防風祛風勝濕,以薰蒸法令藥力入腠理,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囙此獲效。

到了宋代,黃芪的藥補作用進一步發揮效果,黃芪粥已經久負盛名,如蘇軾專門寫詩稱讚黃芪粥,曰:“白髮欹簪羞彩勝,黃耆煮粥薦春盤。”

我國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胡適,在中年以後漸感疲憊不堪,力不從心,於是常用黃芪泡水代茶飲,特別是在講課之前,先呷幾口黃芪水,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如洪鐘,滔滔不絕。氣虛體質的人也可以像胡適那樣,每天用10克左右黃芪開水泡後代茶飲,堅持一段時間會明顯感覺身體氣力增强了,說話底氣也足了。另外,還可以在煲湯或者烹飪時適當放一些黃芪,再酌情配用其他藥食兩用的食材,效果也不錯。

下麵推薦幾款以黃芪為主角的粥品和湯品,以滿足氣虛體質人群日常調養之需。

氣陰雙補:黃芪山藥老鴨湯

原料:1~3年老鴨1只,黃芪50克,長山藥250克,枸杞20克,黑木耳20克,礦泉水若干,鹽少量。

方法:將老鴨清理乾淨,切塊,放入開水中焯去血水和多餘油脂;在燉鍋中放入適量礦泉水,放入鴨塊、黃芪開始燉,大火沸騰後轉小火持續30分鐘;放入山藥、枸杞、黑木耳繼續燉30分鐘;出鍋前放入少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及適用人群:黃芪補氣,老鴨滋陰,山藥健脾益氣,枸杞、木耳滋陰清熱。本品有氣陰雙補之功效,適用於氣虛乏力、口幹少飲、面色無華、自汗盜汗等氣陰兩虛人群。

益氣補血:芪歸紅棗烏雞湯

原料:烏雞1只,黃芪30克,當歸30克,紅棗30克,礦泉水適量,冰糖少量。

方法:將烏雞清理乾淨,切塊,放入開水中焯去血水和多餘油脂;在燉鍋中放入適量礦泉水,放入黃芪、當歸和烏雞開始燉,大火沸騰後轉小火持續30分鐘;放入紅棗繼續燉20分鐘;出鍋前5分鐘放入2~3小塊冰糖。

功效及適用人群:烏雞可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强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鬆、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等有良好效果。黃芪補氣,當歸既補血又活血,紅棗健脾補血。本品有氣血雙補,美容養顏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手足發凉、身體乏力、膚色暗淡等氣血不足人群。

資料標籤: 黃芪 氣虛
本文標題: 黃芪:氣虛體質的“當家”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004900111285
相关資料
紫蘇:一物三用的治氣神藥
值得一提的是,紫蘇還有外治的作用,對於一些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輕度的痔瘡等疾病,紫蘇也有用武之地。紫蘇也不適合長期作為食療藥膳資料服用,以免泄人真氣。紫蘇葉可鮮食,也可烹調後直接食用,也可全株採收後晾乾以備入藥。
標籤: 紫蘇
清熱解毒金銀花配入飲品功效佳
過量飲用金銀花露或虛寒體質者服用會有副作用。此飲料有清熱凉血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適應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高熱煩渴的患者服用。此羹具有清熱解毒、健脾止瀉的功效。此粥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適應於中老年人風熱感冒、慢性支氣管炎、菌痢及腸道感染等患
標籤: 金銀花
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癰疽
藥食同源金銀花金銀花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之功。臨床常用來治療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疽、腫毒、瘰鬁、痔漏等病症。比如明代的《滇南本草》中記載金銀花能“清熱,解諸瘡,癰疽發背,丹流瘰鬁。”清代著名醫家張璐在其所著的《本經逢原》對於金銀花更是不吝
標籤: 金銀花 癰疽
六味地黃丸不是“壯陽藥”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腎虛,動不動就吃六味地黃丸,覺得能強身健體,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六味地黃丸原本是兒科用藥,宋代兒科名家錢乙創制的方子。由此看出,六味地黃丸其實是補肝脾腎的,是一個比較全面的調理身體方藥。六味地黃丸主要是針對腎陰
標籤: 六味地黃丸 壯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