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入饌成美食,入方顯神效

而以茯苓為原材料做成的各類糕點美食,其歷史地位是實實在在有據可查的。從此茯苓餅成了慈禧太后的保健美食。慈禧還喜好服用茯苓為主的延壽方。茯苓酒、茯苓粥、茯苓包子都是醫書載錄的膳食配方,還有以茯苓為主要原料製成的各種風味獨特的小吃、糕點,更是成為地方的特色膳食。

大型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本草中國2》第一集“天賜”,鏡頭捕捉到的是天堂村李金如。清晨六點,這位老藥工就帶好裝備,登上大別山采挖茯苓。穿過灌木,走過山澗,他在一株已有枯敗迹象的老松樹下,用特製的鐵鉗在周圍探查一番,果然有所收穫。長長的鐵鉗深入地下,抽出時粘上了白色粉末狀的東西,經驗告訴他:茯苓在此。

李師傅將茯苓帶回家,去皮、切塊、加入雞湯之中燉煮,獲得了辛苦勞作換來的人間美味。這茯苓,亦藥亦食,為食味美,為藥效神。

茯苓與茯苓餅

可以說“藥食同源”這個詞很多人都知道,但往往又不明其意。應該說,藥物是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的,發現一些資料或有小毒,食用價值不大,但具藥用價值,於是作了分類處理。食養正氣,藥攻邪氣。有些只能用來治病,被稱為藥物;有些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食物;而其中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又能當作飲食之用,就被賦以“藥食兩用”的名稱。茯苓就是藥食同源中公認的一種。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茯苓不如其他藥食同源之物那麼出名。在購物網站上,早就能蒐索到茯苓餅、茯苓膏一類,卻因被認為是旅遊景區的特產而無人問津。偏偏一個紅豆薏苡仁水,倒是如當年的綠豆一般風靡開來,說到底還是因為“祛濕”二字抓住了人心,殊不知要祛濕排序,第一要藥還是咱們的茯苓老祖。而以茯苓為原材料做成的各類糕點美食,其歷史地位是實實在在有據可查的。

當年那款茯苓餅可是宮廷爆款。據說,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飲食,禦膳房的廚師們絞盡腦汁,想到了茯苓,於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原料,配上茯苓粉,再用上等澱粉烙成外皮,精工細作製成了夾心薄餅。從此茯苓餅成了慈禧太后的保健美食。這餅不僅慈禧太后自己喜歡吃,還作為至高無上的榮譽嘉獎給她喜歡的大臣們,誰若是吃得了這茯苓餅,誰就是當下朝廷之上的當紅“炸子雞”,這可不是吹的。

慈禧還喜好服用茯苓為主的延壽方。有統計資料表明,慈禧經常服用的13個長壽補益方中,共有64味中藥,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茯苓。

茯苓與苓桂術甘湯

茯苓是一種菌類,囙此它和靈芝一樣,需要依附於草木而生。古人將其稱為“伏靈”,就是誇它有靈性,會挑地方生長,專挑那遒勁參天的千年老松,蟄伏於其根莖之上。松樹四季常青、淩冬不凋,而茯苓則凝聚了其中精華,而有上好的藥用價值。

紀錄片中介紹了一個關於國家級名老中醫周樂年用苓桂術甘湯治療水腫病的病例,就是發揮茯苓的祛濕利水作用,所以能做到三劑而病癒。苓桂術甘湯可是千年名方,方出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茯苓作為主藥,用來茯苓健脾利水,滲濕化飲。茯苓的優勢還在於其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飲,又善平飲邪之上逆,加上桂枝、白術、炙甘草,共同起到溫陽健脾、淡滲利濕的作用,被奉為“治療痰飲病之和劑”。這個方子在臨床中應用得非常廣泛,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心源性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美尼爾病、神經官能症等屬於水飲停於中焦者,都是對症良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即收錄其中。

周樂年老中醫提到,從古到今,在中醫臨床的常用方當中,用到茯苓的方劑最多。回顧日常坐診中開過的藥方,二陳湯、五苓散、桂枝茯苓丸、參苓白術散、藿樸夏苓湯,都離不開茯苓。曾經治療過美尼爾病患者,陳女士,39歲,頭暈反復發作,發則頭重腳輕,如坐舟船,時時欲僕,同時有耳鳴、咳嗽、喉間有痰、胃脘痞塞、納穀不香、大便稀爛、苔白膩、脈濡細。辨證為痰濁阻滯、清陽不升,用苓桂術甘湯合半夏厚朴湯加减,三劑即愈。

值得一提的是,在紀錄片中李金如取茯苓入菜,把它的皮都刮去了,其實在中醫看來這茯苓皮也是一味上好中藥,專於利水消腫。《本草綱目》說它主水腫腹脹,開水道,開腠理;《醫林纂要》說它行皮膚之水。許多减肥配方會用到茯苓,健脾祛濕是固本之用,但要讓皮膚水腫馬上消退,還得借助於茯苓皮。

變著法子吃茯苓

茯苓味甘淡,但藥味並不重,所以常被烹製成藥膳食用。茯苓酒、茯苓粥、茯苓包子都是醫書載錄的膳食配方,還有以茯苓為主要原料製成的各種風味獨特的小吃、糕點,更是成為地方的特色膳食。

《紅樓夢》裏,柳家的哥哥得到廣東官員送的茯苓霜,他媳婦分出一小包給了柳家的,因她女兒五兒身體虛弱,正好可以享用。接下來因為五兒又把茯苓霜送給芳官,引出一場紛爭,弄得整個大觀園裏沸沸揚揚。說的茯苓霜,實際上是茯苓細粉。可以煮粥,可以作羹,可以做糕,用來健脾養胃,使虛弱的脾胃得以調養,身體得以恢復。

上文說到的茯苓餅,除了宮廷的精細配料外,還有多個配方,方多有變,不變的是茯苓。蘇東坡《東坡雜記》中記述服食茯苓餅的功效和製作方法: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為餅食之,日久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又有所謂秘傳茯苓餅,取茯苓、米粉各等量,拌勻,加水調成糊,攤烙成薄餅,做成餅皮。另取四分之一量的蜂蜜、砂糖,放在鍋裏熬,蒸發掉一些水分,再將切細的核桃仁及桂花放入糖中拌勻做餡。最後,取餡放在攤平的餅皮上,在餡料上再覆蓋一張皮子,稍烙一下,即成美味的茯苓夾餅。

還有一道茯苓香菇飯,茯苓是主料,配料是香菇、豌豆、油豆腐。先將茯苓蒸軟、搗爛,再將浸發後的香菇切絲,油豆腐切丁,與粳米一併放鍋內煮飯,有點像糯米飯,尤其是在如今有電鍋的年代,這些操作都是最簡單不過了。在煮到一半的時候把青豌豆撒在飯面上,燜至飯熟即成。其清香美味自不必多說,最吸引人的恐怕在於這飯多吃些也不怕胖,有茯苓把門,補脾利水。

資料標籤: 茯苓 方顯
本文標題: 茯苓:入饌成美食,入方顯神效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004886509530
相关資料
荊芥--農村常用“天然感冒藥”發汗解錶利咽喉
荊芥有種獨特的辛香味,是凉拌菜中的上好美味,很多人因它烙印上童年的印記甚至縈繞出鄉愁的味道,更重要的是,這種野菜還是農村常用的“天然感冒藥”。凡是風邪上犯頭目諸竅,而致頭目眩暈、頭昏鼻塞、耳目不清等症,都可用其以除風邪。若單純風邪誘發的口面
標籤: 荊芥 感冒藥
行氣化濕用砂仁
據記載,清代起,我國廣東、廣西等地開始種植藥用砂仁。廣東陽春晝夜溫差大,霧氣大濕氣重,特別適合砂仁喜陰濕溫暖的生長習性,該地出產的春砂仁果大而飽滿,氣味濃郁,是三種砂仁中質量最好的。行氣化濕還安胎香辛料的中藥多辛散溫通,入脾胃經,能溫中祛寒
標籤:
各類中藥家庭儲存有講究
人參人參分為紅參和白參兩種,紅參不易發生蟲蛀,但容易受潮,囙此在保存時要保持紅參乾燥,並要按時晾曬,採用白紙包裹,裝於木盒或瓷瓶中儲存。白參則容易出現黴變、蛀蟲、變色等改變,囙此要多進行晾曬,放在乾燥的環境中保存,在雨季時可將其放入冰柜中冷
標籤:
垂盆草清熱利濕解腫毒凉拌清炒皆適宜
清熱利濕解腫毒內服外治皆有效專家介紹說,垂盆草外治是一個特色。此外,垂盆草因為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等功效。垂盆草適宜生長溫度為15℃~28℃,垂盆草忌强光照的環境。
標籤: 垂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