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重陽氣和治形保精

治病養生以保養真火為要。《景嶽全書》指出:“陽强則壽,陽弱則夭”。“凡欲保生重命者,尤當愛惜陽氣”。《景嶽全書》指出:“善養生者,可不先養此形以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興複之基乎?”

1.趙獻可認為命門真火乃人身之寶。治病養生以保養真火為要。

2.張景嶽的養生思想

(1)溫補真元

《景嶽全書》指出:“陽强則壽,陽弱則夭”。“凡欲保生重命者,尤當愛惜陽氣”。

(2)治形保精

《景嶽全書》指出:“善養生者,可不先養此形以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興複之基乎?”“善養生者,必寶其精”。

(3)“中年修理”

《景嶽全書》雲:“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餘强半。”

資料標籤: 養生 健康
本文標題: 養生重陽氣和治形保精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004318661419
相关資料
金元四家對養生學的主要貢獻
劉氏的學術思想的基礎是以人體陰虛陽亢立論,所以強調“六氣皆叢火化”,主張寒凉瀉火。養生強調氣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質。他的養生保健思想覈心是“君子貴流不貴滯”。調養脾胃的方法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王矽的《泰定養生主論》。
標籤: 養生 元四家 健康
宋元時期養生文化的特點
在思想上出現“理學”和“新學”的論爭,在醫學上也出現了學術爭鳴;在醫藥衛生保健方面,建立了“太醫局”、“禦藥院”、“尚藥局”、“廣惠司”及其它保健或慈善機構;世人知醫成為風尚,“不為良相,當為良醫”;活字印刷術的使用和發展,對醫學發展起了促
標籤: 養生
漢唐時期養生文化
漢唐兩代都曾出現過封建經濟高度繁榮的景象,開闢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秦漢時期,秦皇、漢武都是長生不老的追求者,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逐漸影響了我國意識形態、醫學和養生保健的發展;
標籤: 文化 養生
養生與中國文化
中國五千年的養生保健文化,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同各種疾病頑強鬥爭的結果,在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從馬王堆醫書,到《黃帝內經》,自兩幹多年前開始,歷代有眾多醫家、儒家、道家、佛家對養生之
標籤: 養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