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進入大暑節氣,一年中最熱的時令就來了。大家普遍認為,夏天那麼熱,主要是患中暑、熱傷風一類的病,患風濕病的應該不多。但夏天患風濕病還真不少,原有風濕病,夏季加重的更多見,那夏季應該怎麼預防風濕病呢?
什麼是風濕病?
風濕病是一類常見病、多發病,中醫稱“痹病”或“痹證”,是由於不同病因引起的,影響到運動系統(骨、關節、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韌帶及神經、血管等)表現為慢性疼痛和(或)腫脹、畸形、功能障礙,感覺异常等症狀的一大類疾病。
所謂一大類疾病,就是說風濕病並不僅僅局限於人們平時所說的關節炎、老寒腿等。風濕病的範圍十分廣泛,包含有100多種疾病。常見的有風濕性、類風濕性、骨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雷諾氏病、痛風、乾燥綜合征、皮肌炎、頸腰椎疾病等。
夏日如何預防風濕病?
盛夏炎熱,酷暑難當。此時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得夏季感冒(熱傷風)、風濕病等。《黃帝內經》雲:“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聖人避風如避矢石”。致病之“虛邪賊風”大多是氣候異常變化所產生,多發生於氣候與時令不相適應而使人致病。但是“人造賊風”則是人為因素導致的“虛邪賊風”,既然來自“人造”,自然可以預防,儘量做到以下7個避免:
避免汗出當風,賊風乘襲
三伏時節,身體總是有汗,特別是活動、運動後,此時周身大汗淋漓,如果貪涼,馬上吹空調,或者電扇對著吹,這樣最容易引發“空調病”,因為此時全身皮膚的毛孔為了散熱處於開放狀態,突然接觸冷風,毛孔來不及收縮,風寒之邪便會乘虛而入,這就是“人造賊風”。
“人造賊風”不經意間侵襲人體既會導致咳嗽、打噴嚏等感冒症狀,也會導致身體疼痛、關節疼痛等風濕病。
還有一點,不能飲酒後汗出當風,酒後汗出則腠理空虛疏鬆,極易被外邪侵入,寒濕乘虛內侵,則風與濕邪內外相搏,則形成曆節(類風關、痛風)等病。
正確方法應該是從室外進入室內時,要先讓自己在常溫下“冷卻”10~20分鐘,等皮膚溫度下降收汗之後,再在電風扇旁邊或空調房(26℃左右)乘涼休息。尤其要注意男士不宜赤膊,女士不宜著吊帶衫、露臍裝、低腰褲,避免汗出時當風。
避免汗出入水,風濕纏身
俗語雲:“汗水沒落,冷水莫澆”。夏日人們戶外活動後,為儘快消汗除熱,往往喜歡沖冷水浴或游泳來“快速冷卻”。
這樣身體驟然遇冷水,會使開放的毛孔立即收縮,毛孔關閉,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可引起:高燒、咳嗽;同時毛細血管遇冷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痛,頭暈,昏厥等;因汗出時毛孔大開,水濕極易從汗孔而入,侵入肌肉腠理骨關節內,還會導致風濕、寒濕身痛等症。
《金匱》謂曆節病是“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汗出時入水中洗浴,水濕從汗孔乘虛而入,停滯肌膚筋脈,阻礙營衛氣血運行,則全身關節疼痛、腫脹。乃至中暑、傷暑。
正確方法是運動完後也不要馬上入水如沖涼、游泳或淋雨等,要先休息20~30分鐘,等全身汗幹後再沐浴或游泳等。水溫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亦可用熱毛巾擦臉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塵污垢,還能够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凉爽、舒適。
避免汗後飲冷,寒濕傷肺胃
由於冰柜、冰櫃的普及,人們為追求口感好食冰凍食品,特別是夏天氣溫高,很多人喜歡吃冷飲,如冰牛奶、冰西瓜、霜淇淋、冰飲料等。
中醫認為“形寒飲冷既傷肺,又傷胃”,進入夏天,特別是伏天后,中醫稱之為“長夏”,這時的天氣特點是悶熱難耐,如過度地貪食冷飲後,寒濕之邪傷肺則出現咳嗽、流體、打噴嚏等感冒症狀;寒濕傷脾胃,則脾失健運,易見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腹痛等下滑道症狀;同時內濕引動外濕則見身痛關節痛等風濕病症狀。
正確方法是:注意夏日不可汗出時馬上喝冷飲或冷水,尤其不可大量飲冷。吃霜淇淋等冷飲一定要適量,且吃的時候要小口慢吃。儘量養成喝溫開水的習慣,忌食生冷,儘量不吃冷食、冷飲、冷水果。適當進食溫性食物。
夏天可用溫中散寒之品有助於預防和治療風濕病和寒性疾病。如多喝薑棗湯:將紅棗3~5顆、生薑3~5片共煮,加入紅糖服用,每日早上一次,夏季和冬季服用,溫胃散寒效果最佳。
避免貪涼露宿,濕邪浸身
炎炎夏日,汗出不斷,不少人貪涼,喜歡睡地板或者睡在自家的房頂上,由於地面散熱快,吸收熱量也快,容易吸收背部熱量,極易傷人陽氣。
另外人在熟睡時全身基礎代謝减慢,心跳减慢,血壓下降,體溫調節功能下降,身體抵抗力變弱,對冷熱也不如醒的時候敏感,而夜晚氣溫較低,這時夜宿露天或睡地板,風寒之邪更容易進入體內,地面寒濕或濕熱之氣也極易侵入人體,可誘發腰背疼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感冒、腸炎、面神經炎等。而且睡硬地板又容易造成局部氣血不暢,出現肢體麻痹等。
俗語雲“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為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濕與寒在一起,稱為濕寒;與熱在一起,被稱為濕熱;與風在一起,被稱為風濕;與暑在一起,被稱為暑濕。濕邪如不去除,可使病情遷延難愈。囙此夏天儘量避免貪涼露宿,最好不要睡地板或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避免久著汗衣,寒濕稽留
夏天汗出不斷,衣服經常是濕的,如果人一旦安靜下來,汗濕的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黏膩,貼在身上很難受。因為濕衣服一直在蒸發,蒸發時液體變成氣體,會從身上吸收熱量,把身體大量熱量帶走,囙此感覺身體濕冷。
而此時皮膚的毛孔大開,寒濕乘虛而入,也會導致風濕類疾病等。如臨床常見的腰腿痛,仲景謂:“身勞汗出,衣裏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形如水狀”。
腰部感受寒濕則導致腰背部冷痛沉重,如坐在冷水之中的感覺。要注意出大汗後要及時把汗擦乾,並更換乾燥衣物、鞋襪。預防“人造賊風”的傷害。
避免過度勞累,高溫下運動
夏天氣溫高,超强度勞動或運動會導致汗出太多,損耗氣陰,甚至導致中暑。運動可改善血液迴圈,有利於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預防關節强直、畸形及肌肉萎縮。可選擇太極拳、關節活動操、氣功、散步與慢跑、健身操等有氧運動調養項目。但夏季運動要注意運動適度,避免劇烈運動及長時間保持單一動作,同時要儘量避開高溫時段,宜早晚進行。以免中暑或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