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饑不暴食,渴不狂飲。”意思是說人在特別餓的時候莫暴食,在特別渴的時候莫狂飲。為什麼呢?人在大饑大渴時,脾胃虛弱,自然消化功能就很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進食過多,會造成食物不消化,從而結滯於胃腸內,造成胃脹難受,嚴重的可以脹死。歷史上遭到圍城後逃出的長期饑餓的難民,往往因一頓飽食送掉性命。據有經驗的老人介紹,圍城逃出的難民中脹死的比餓死的還多。
大渴時也不宜一下子喝大量的水。因為大渴後,心臟及腎臟功能减弱,大量喝水,水分迅速進入血液,突然新增心臟和腎臟的負擔,致使氣血失常,甚至猝死不可救。故古人對此多有告誡。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誡說:“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炮;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
前段時間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報導,說是在南方某個都市,有一個民工出來打工,結果活沒找到,身上的錢卻花光了。沒有了回家的路費,他只好流落街頭,忍饑挨餓,昏倒在大街上,有些路過的人看他可憐,就給他買了很多吃的和喝的,由於饑餓難忍,他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嘴裡塞得滿滿的,一邊吃一邊喝,路邊的人勸他慢點吃,可他哪裡聽得進去,不一會兒,一堆燒餅和幾瓶礦泉水就下了肚子。可由於他吃得太急,喝得太猛,再加上幾天不吃飯,脾胃又太虛弱,一會兒,他就捂著肚子喊痛,結果還沒等救護車趕到,就生生地給脹死了。可憐又可悲,這都是由於自己對飲食知識的無知造成的。
囙此,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我們一定要記住這條飲食養生箴言:饑不暴食,渴不狂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