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之後易“疰夏”,食療調養“暑”不怕

疰夏多見於體質較弱的老人或小孩,3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容易發病,中醫又稱之為“小兒夏季熱”。每年夏天都容易“疰夏”的人,可以在濕熱薰蒸的芒種季節適當服用一些藿香正氣水,一日兩次,連續一周左右,亦能有效預防“疰夏”。

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我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陰氣初生,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感氣化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够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前後,長江中下游一帶雨量充沛,空氣潮濕,日照相對較少,天氣悶熱,物品容易發黴,故而人們又稱這段時期為“黴雨”季節。而此時又正值黃梅成熟之時,故“黴雨”又稱作“梅雨”。

在這裡,先科普一個中醫病名――“疰夏”。芒種時節,天暑下迫,地濕上蒸,乍雨乍晴,氣候潮濕悶熱,外界濕邪極易侵襲人體,體內濕熱過重,脾胃、心肺一時無法適應、調整過來,造成食欲下降、胸悶腹脹、頭重身困,甚至容易出現疲勞、嘔吐、腹瀉等各種不適症狀,即中醫所稱的“疰夏”(民間俗稱為“苦夏”),也是氣候悶熱潮濕季節的一種常見病。那麼,哪些人易“疰夏”呢?

疰夏多見於體質較弱的老人或小孩,3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容易發病,中醫又稱之為“小兒夏季熱”。由於小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及汗液排泄功能遠不如成人,氣候悶熱潮濕導致小兒散熱平衡失調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疰夏女性發病率大大高於男性,尤其年輕女性發病比例不小,患者往往會感覺疲乏無力、胸悶噁心、精神不振、四肢倦怠,少數女性還會伴有月經不調、白帶增多等症狀。

此時,可以吃一些芳香健脾化濕之品來調理,如黃瓜、藕、豆腐、絲瓜、冬瓜、綠豆、西瓜、甘蔗、梨等。每年夏天都容易“疰夏”的人,可以在濕熱薰蒸的芒種季節適當服用一些藿香正氣水,一日兩次,連續一周左右,亦能有效預防“疰夏”。

還有些人在氣候炎熱的情况下貪涼喜冷,損傷脾胃,也會出現食欲不振、腹痛泄瀉、周身酸痛等“疰夏”症狀。應如何在飲食起居方面進行調理呢?

吃苦清熱

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熱解暑、泄熱養陰的作用。在芒種節氣到來之後,可以適當地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蓮子、芥藍、蕎麥、生菜等,這對人體大有裨益,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肉釀苦瓜】

原料:猪肉300克,苦瓜500克,雞蛋1個,枸杞子5~10克,小葱、食鹽、料酒、生抽、香油、水澱粉、五香粉、沙拉油等適量。

做法:將苦瓜洗淨,切成3釐米寬的段,掏出裡面的瓤。猪肉剁成餡,加入料酒、生抽、五香粉、鹽、雞蛋、香油1小勺、香葱段適量,朝同一個方向攪拌肉餡。將肉餡填入苦瓜圈中,入蒸鍋,大火蒸10分鐘。苦瓜裝盤後,把盤中蒸苦瓜剩下的湯,入炒鍋放油、生抽、水澱粉薄勾芡,淋在苦瓜圈上即可。

若想减少菜的苦味,可適當多放些辣椒,或者苦瓜切好後放入少量食鹽漬一下,將汁擠出即可减其苦味。

飲酸收澀

酸味能斂汗、止瀉,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如烏梅、山楂、檸檬、葡萄、草莓、蕃茄、鳳梨、芒果、奇異果之類,因其適度進補,還能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也可以榨汁飲用,但不可以用飲料代替水。汽水、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黏膜產生不良刺激,反而會影響消化和食欲。

食粥調養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曾經指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後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熱的功效。

薏苡仁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冬瓜荸薺粥補益胃腸、生津除煩,都是不錯的搭配。由於粥品的製作方便性,特列舉兩款,供讀者選用。

【絲瓜粥】

原料:鮮絲瓜1條,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鮮絲瓜去皮和瓤,切成長2釐米、厚1釐米塊放入鍋內;粳米淘洗乾淨後放入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置武火上澆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成。鮮絲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塊做粥。功效:清熱解毒、凉血通絡、潤肌膚。

【蓮子芡實荷葉粥】

原料:蓮子50克,芡實30克,鮮荷葉15克,粳米60克。

做法:先將蓮子、芡實、粳米一同入鍋煮粥,粥將成時將切碎的荷葉投入略煮即成。

功效:蓮子能健脾益腎、養心安神;芡實雖具澀性,但能益腎固精,亦能除濕,更加荷葉昇清,粳米健脾胃,共為有益的美食。

資料標籤: 疰夏
本文標題: 芒種之後易“疰夏”,食療調養“暑”不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002083918783
相关資料
小滿過後吃點“苦”,苦味蔬菜可清熱
《周書》中,即有“小滿之日苦菜秀”之說。從前采食苦菜來充饑是順理成章之事,而如今小滿時節吃苦菜,卻是為了嘗個新鮮,清除身體內的油膩。中醫認為,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熱凉血、解毒的作用。
標籤: 小滿 蔬菜
不吃早餐“七宗罪”,中醫教您來“護胃”
不吃早餐七宗罪1、反應遲鈍工作效率低人早晨起床後,血糖水准會下降。尤其適用於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標籤: 七宗罪 中醫
葛花解酒醒脾,可養肝、護胃、補腎
葛花為葛藤的未開放的花蕾,性味甘、平,有醒脾和胃之功效。對於葛花可以解酒這一點,現代醫學也做出了證明。從葛花中選取的多種成分,對乙醇所致的機體代謝紊亂有著顯著的保護效果。沖泡葛花茶飲用,不僅具有解酒的功能,同時還可以起到養肝、護胃、補腎的作
標籤: 葛花 補腎
“菜中珍品”話竹笋,清熱化痰治消渴
專家介紹,竹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等功效。專家表示,竹笋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專家提醒,竹笋雖營養美味,但消化能力差的人、脾虛的人要少吃,有消
標籤: 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