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麗人行》詩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說的是唐朝時長安城外,美女如雲,結伴春遊的情景。春日踏青,是我國傳統的饒有風趣的節令活動。
踏青,又稱春遊,是傳統的運動養生內容之一。人們經過寒冬收斂之季,此時應順自然之生機,走出戶外去踏青。正入自居易的《春遊》詩中說:“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踏青之舉,可以追溯到周代的“祓禊”。“祓禊”是一種古老的除灾去病活動。古人為了確保人畜平安,每於大地回春的三月上巳之日:到水邊祭祀;並聚在一起,在河邊沐浴、熏身,使用各種具有揮發香氣得中草搽拭身體。《周禮.春宮》說:“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隨著時代的演進,“楔祓”風俗已逐漸消逝,但在柔風和、春芽初萌、春光明媚、自然生髮之氣始生的春季到郊野尋芳探勝卻一直沿襲下來,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休閒健身運動。
郊野的空氣新鮮,包含了人們稱之為“空氣維他命”的負離子。它帶有負電荷。負離子進入血液迴圈後,能促進細胞代謝活動,從而使人感到精神為之一新.心胸舒,呼吸、脈搏、血壓平穩,大腦清醒,工作學習效率倍增。負離子誰這人的呼吸進入肺內之後,作用於人的神經梢感受器,能對大腦神經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踏青可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在人們踏青之時。不僅觀賞了大自然的奇妙風景,領略了美好的環境,同時也活動了身體筋骨關節,鍛煉了人的體魄,是人氣血流通,利關節而養筋骨,神志而益五臟,是及富有情趣和養生意義的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