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聖穴三陰交配穴使用增療效

現代研究發現,三陰交穴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囙此常與足三裡穴配合,作為保健穴位使用。配穴三陰交穴在臨床應用中常與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使療效更加明顯。小貼士孕婦不要隨意艾灸或長期按揉三陰交穴,可能會導致流產。

三陰交穴是中醫針灸十分常用的“婦科聖穴”,對許多婦科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除了痛經之外,月經不調、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也常用該穴治療。三陰交穴還是重要的保健要穴,民間有“拍擊三陰交,勝吃老母雞”“女子要不老,常按三陰交”等說法。那麼三陰交穴為什麼能治療婦科疾病呢?它的保健作用又是怎麼實現的呢?要解决這些問題,就應該對三陰交穴有更多的瞭解。

取穴

三陰交穴的“三陰”是指足三陰經,也就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交”即交會,三陰交穴是足三陰經的交會之處,囙此得名。

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經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上面說的“寸”是中醫針灸學獨有的度量組織,專門為了穴位的定位而設立,用這種方法進行的穴位定位法稱“骨度分寸法”。現在一般認為“寸”並非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平分”概念。例如,上肢肘橫紋至腕橫紋為12寸,下肢脛骨內側髁下緣至內踝尖為13寸。不同人的身高不同,囙此每個人的“寸”是不一樣的。

為了更加方便的取穴,針灸學中還規定了一種簡單的分寸方法,將大拇指的指橫紋長定為1寸,而食指至小指四指併攏的寬度則定位3寸。

囙此,三陰交穴的定位可將併攏的四指置於小腿內側,小指下緣置於內踝高點處,則食指上緣與脛骨內側緣後方的交點處就是三陰交穴的所在部位。這種取穴方法稱為“一夫法”,是一種十分簡便的取穴定位方法。

功效

三陰交穴作為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具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可以治療許多與中醫肝、脾、腎三髒相關的疾病,其中最為常用的是治療婦科疾病。這是因為大多數的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等,多與肝、脾、腎三髒失調有關,針灸選穴自然也多從這三條經絡加以考慮,而三陰交穴作為這三條陰經的交會穴,遇到上述病症,自然是治療時的首選了。遇生殖、泌尿系統相關疾病,如男性遺精、陽痿、早洩,小兒遺尿、疝氣;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腸鳴腹脹、泄瀉等,也常選用三陰交穴來治療。現代研究發現,三陰交穴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囙此常與足三裡穴配合,作為保健穴位使用。

在三陰交穴常用刺激方法中,除了針刺之外(需專業醫師操作),艾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更加容易操作,在經過醫師的指導後,可自己在家實施。

操作方法

1、懸灸法

取穴時正坐位,也可將需要施灸的一側小腿擱於另一側大腿上,用點燃的艾條在三陰交穴上方2釐米~3釐米處迴旋施灸10分鐘~15分鐘,使局部有舒適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2、按揉法

用大拇指或穴位指壓器械,輕輕按揉雙側三陰交穴,力度以穴位處微有酸脹為度,每次每穴按揉3分鐘~5分鐘,可很好緩解經期小腹疼痛、墜脹等不適症狀。如果同時配合按揉足三裡穴,還可起到很好的保健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

3、刮痧法

用邊沿光滑的器具如刮痧板、瓷調羹、牛角梳等,蘸清水在三陰交穴上反復輕輕刮擦,直至皮下出現細小的出血斑點,狀如沙礫。

配穴

三陰交穴在臨床應用中常與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使療效更加明顯。

1、配昆侖穴治療遺尿

昆侖穴在外踝尖部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兩穴配合可用於辨證屬於肺脾氣虛,腎氣不足的遺尿,艾灸也有一定的效果。

2、配神門穴治療失眠

神門穴位於掌心面的手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這兩個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15分鐘~30分鐘,可安神定志,有助於改善失眠。

3、配十七椎穴緩解痛經

十七椎穴在《千金翼方》中被稱為“背部奇穴”,別名又叫“腰孔穴”,位於腰部的後正中線上,第五腰椎棘突下。按揉3分鐘~5分鐘,便可預防或緩解痛經。

小貼士

孕婦不要隨意艾灸或長期按揉三陰交穴,可能會導致流產。

資料標籤: 三陰交
本文標題: 婦科聖穴三陰交配穴使用增療效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000749957732
相关資料
按揉帶脈穴趕走煩惱“啤酒肚”
要告別“啤酒肚”,除了合理運動、規律飲食,還可以用帶脈打“助攻”。該穴為帶脈與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且為帶脈的主穴,故以其經脈命名為“帶脈”。故以帶脈穴補充下焦陽氣,起到溫化痰濕的作用;且可恢復帶脈“約束諸經脈”的作用,讓氣血運行通暢,從而促
標籤:
手臂內側三個護心穴
手臂內側是手少陰心經的循行部位。心經上還有三個代表穴位需重點講述。神門穴位置很深,需用大拇指的指節內側用力掐按才能達到一定刺激量,產生治療效果。上班族工作疲憊時,兩手握拳,將手腕內側放在桌子邊緣上,從通裏穴向手肘方向推,重複30~50次,既
標籤:
中醫耳穴療疾又保健
耳穴診療法借著具有簡便有效而副作用少的優勢,越來越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了福斯防治疾病、保健養生的新視野中的好選擇。耳穴陽性反應點會隨著疾病不同階段發生改變。耳穴既能診斷也能治療、干預和保健。
標籤: 耳穴 中醫
疏通膽經緩解各類疼痛
刺激膽經及其穴位可以清利頭目、聰耳明目、緩解脅肋部脹滿、調理睡眠、治療腰腿痛。指腹按壓膽經穴位或用手指尖做梳頭動作,或按摩耳周,均可以清利頭目、緩解眼、耳周圍的小肌肉群緊張、新增頭皮局部血液迴圈,達到良好的治療與保健作用。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