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的陳先生(化姓)在中醫醫院肛腸科局部麻醉下做了肛腸手術,下午17點告訴醫生有尿意,但多次去廁所解不出,按壓膀胱尿量不多。經過運用中醫傳統外治療法――耳穴壓豆進行治療,第二天患者很輕鬆解出小便。
專家介紹,運用耳穴治療疾病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十二經脈皆通於耳。認為耳朵和全身經絡及五臟六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臨床上有許多的疾病可以通過刺激耳廓上的穴位,達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理臟腑,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專家介紹說,肛腸術後小便困難是常見併發症,既影響了手術療效,也新增了患者醫療負擔。其發病多由麻醉、疼痛、肛內填塞紗布、情緒緊張等原因造成。採用耳穴壓豆療法,取腎、膀胱、下焦、腹水點、肝、脾、腦垂體、三焦、內分泌、神經系統皮質下穴位按壓,以患者有脹痛感為度,用75%酒精消毒後,將備好的王不留行籽用膠布貼壓於所選穴比特,在耳穴處施以揉、按、捏、壓、使其相應穴位產生酸、麻、脹、痛至有灼熱感為止,每半小時按壓1次,每次持續1~2分鐘,使膀胱氣機通暢,通利水道達到促進排尿的作用。
專家強調,耳穴壓豆治療術後小便困難,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比較容易讓患者接受,是一種非藥物的自然方法,可减少或避免導尿給患者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