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飲食與習慣肝膽胰疾病增多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改變,膽管結石、胰腺炎、胰腺癌以及肝膽疾病等發病率明顯上升,不科學的飲食與生活方式是直接導致肝膽胰疾病增多的主要誘發因素。
肝、膽、胰、脾無論是在解剖生理,還是在所屬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外科治療上均相互關聯。這四個器官均位於上腹部,有著相同的血供和神經支配,所產生的疾病相互影響,臨床表現容易相互混淆,外科手術均較複雜,且手術切除範圍可能相互涉及。囙此,肝、膽、胰、脾疾病的外科手術難度往往較大、複雜,併發症也相對較高。
八成胰腺癌病人就診時已屬晚期
現時總體來說,胰腺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由於病因不明確,該疾病不易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較難。而從現時的治療手段來看,治癒率沒有好的改善。由於胰腺癌臨床表現隱匿,早期診斷很困難,就診時約有80%病人已屬疾病晚期。而手術切除仍是患胰腺癌獲得長期存活的唯一希望。
早期胰腺癌並非多數無症狀,只是症狀隱蔽和無特异性,對下列情况在排除其它疾病後,應高度懷疑胰腺癌,如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黃疸、噁心、嘔吐、消瘦、腹瀉、突發糖尿病等。專家提醒:應加强對高危人群的監測,尤其是符合以下情况的市民朋友應當每年做一次體檢,及時發現病情及早接受正規治療。
專家特別提醒,要减少肝膽胰脾疾病的發生,首先要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進行早期干預和維護。要改掉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嚴格控制糖類及脂肪的攝入量,堅持合理飲食,少食油膩、油炸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過量飲酒,酒精對肝臟的危害極大,如果查出脂肪肝仍繼續飲酒,脂肪肝有可能轉化為肝硬化,甚至發展成肝癌;嚴重控制體重,避免出現肥胖,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活動;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做到早干預、早預防、早發現,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