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癌早期常為皰疹狀,白斑皸裂,或局部粘膜增厚,後逐漸形成腫塊,表面潰爛形成潰瘍,潰瘍表面可結痂,痂皮揭除易出血並反復結痂。潰瘍進一步發展,呈菜花狀增生,邊緣高出正常粘膜,莖底有不同程度的浸潤性硬結。唇癌一般無自覺症狀,發展緩慢,腫瘤可向深層肌肉浸潤,並可侵犯口腔前庭及下頜骨,出現下唇固定、惡臭、組織壞死脫落。下唇癌轉移晚而少見,轉移灶多局限於頦下及頜下淋巴結。上唇癌發病率低,但轉移較下唇癌早而多見。轉移不僅向患側耳前、頜下及頸深淋巴結,還向對側頜下淋巴結轉移。
(1)唇部症狀:初期症狀不明顯,僅表現為局限性豆粒大小硬結,易被疏忽或誤診。日久逐漸增大,狀如蠶繭,或似乳頭,堅硬疼痛或
乾裂出血,或局部潰爛,表面凹凸不平,邊緣不齊,呈菜花狀,或如楊梅,如菌狀,並時時有惡臭血水流出潰瘍面,表面覆有結痂,脫落後又複生,久久難以癒合。
(2)疼痛:唇癌早期疼痛呈間隙性,痛勢較輕,隨著癌細胞向鄰近組織器官的深入浸潤,疼痛不斷加劇並呈持續性劇痛。
(3)功能障礙:唇癌常因腫瘤腫脹、疼痛而影響張口,使進食和言語受阻。當腫瘤破壞到骨組織時,可造成牙齒鬆動,當侵犯下頷關節及嚼肌、翼內肌、顳肌等肌群時,因張口困難,妨礙患者的正常飲食。
(4)淋巴結轉移:由於吞咽、咀嚼、語言等活動,促使癌細胞向頜下,頦下及頸深淋巴結轉移。當腫瘤細胞侵入血道,可沿血道發生遠處轉移,以肺、肝、骨轉移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