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癌唇癌早期常為皰疹狀,白斑皸裂,或局部粘膜增厚,後逐漸形成腫塊,表面潰爛形成潰瘍,潰瘍表面可結痂,痂皮揭除易出血並反復結痂。潰瘍進一步發展,呈菜花狀增生,邊緣高出正常粘膜,莖底有不同程度的浸潤性硬結。唇癌一般無自覺症狀,發展緩慢,腫瘤可向深層肌肉浸潤,並可侵犯口腔前庭及下頜骨,出現下唇固定、惡臭、組織壞死脫落。下唇癌轉移晚而少見,轉移灶多局限於頦下及頜下淋巴結。上唇癌發病率低,但轉移較下唇癌早而多見。轉移不僅向患側耳前、頜下及頸深淋巴結,還向對側頜下淋巴結轉移。
中醫學認為唇癌的病因與脾胃功能失調,年老體弱,正氣虛衰及外邪刺激唇部等因素有關。究其病機可有四:
一、飲食偏嗜辛辣煎炙,醇酒厚味之物,致脾胃熱積壅盛。中醫學理論認為口唇為脾胃所屬,陽明胃經環唇挾口唇為脾胃所屬,脾胃失健則病唇。
二、情志不遂,思慮過度,肝鬱氣滯,日久化燥化火,灼傷津血,傷及脾陰,煎煉為痰,痰隨火昇,循經至唇,熱毒痰火結聚而成繭唇。
三、正氣虛弱,人過半百陰氣自衰,若調攝不當,房勞過度等損耗腎陰,水虧於下,無以上濟於火,致虛火上炎,火毒蘊結於唇而成腫塊。
四、外邪侵襲,如長期吸烟,煙蒂灼傷口唇,或習慣將金屬等异物銜於口唇,或野外作業,暴曬於烈日之下,日久反復刺激,可致毒火搏結滯留於唇部,引起惡變而成癌腫。